資料載入處理中...
本站說明
|
首頁
|
圖書館首頁
|
操作說明
|
聯絡我們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論文建檔
帳號:guest(3.137.169.5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
勘誤回報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
林夢婷
作者(英文):
Meng-Ting Lin
論文名稱:
花蓮市防災型都市更新過程中公私協力可行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proof Urban Renewal in Hualien City
指導教授:
朱鎮明
指導教授(英文):
Cheng-Ming Chu
口試委員:
劉宜君
朱景鵬
朱鎮明
口試委員(英文):
I-Chun Liu
Chin-Peng Chu
Cheng-Ming Chu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
公共行政學系
學號:
61074C003
出版年(民國):
109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關鍵詞:
公私協力
、
都市更新
、
防災型都市更新
關鍵詞(英文):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
urban renewal
、
disaster-proof urban renewal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40
評分:
下載:0
收藏:0
隨著社會的發展,民眾對於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政府在於財政緊縮及人力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已經無法滿足民眾的需求,為了突破社會發展的瓶頸,政府職能逐漸移轉,近年來關於民眾參與公共政策相關理論與議題倍受重視。然而,我國高齡化與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而房屋平均年齡也逐漸增加,為了解決此等社會問題,政府推出都市更新,以解決房屋老舊所帶來的居住安全疑慮,進而改善居住環境與景觀,以增加公共利益以及符合現代社會之需求。
在公私協力理論上,關於理想協力關係的要素有很多,包括公平與公正性、良好的溝通、互信關係的建立等,但實際運作上仍有導致協力無法進行的困境。本研究以文獻回顧法彙整公私協力相關之文獻,以清楚了解公部門及私部門相互合作之模式與其困境,並以花蓮市推動防災型都市更新可行性為研究主軸。
研究發現有二:一為公私協力組成目的有解決市場失靈與社會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與品質,以及達到互蒙其力的效果;二為影響公私部門參與協力因素有協調機制的健全與否、權責是否明確劃,與夥伴間是否融洽。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demand for public services is increasing.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due to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limited human resources.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soci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 functions has gradually shifted. Theories and issues related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policy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aging and declining birth rates in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average age of house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o solve these social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an urban renewal to solve the living safety concerns caused by old hous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to increase public interest and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In the theory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there are many elements of an ideal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including fairness and justice, good communic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tual trust relationship. However, in actual operation,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that make cooperation impossible. This study uses a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to 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mode and pligh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nd to focus on the feasibility of promoting disaster-proof urban renewal in Hualien City.
The research found two: First, the purpose of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is to solve market failures and social problems, reduce costs, improv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achieve the effect of mutual assistance; The second is the sound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in collaboration No, whether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re clearly defined and whether they are in harmony with partners.
審定書 I
致謝 III
摘要 V
Abstract VII
目錄 IX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8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都市更新文獻回顧 9
第二節 公私協力理論回顧 20
第三章 我國推動都市更新經驗 37
第一節 我國都市更新相關法令沿革 37
第二節 我國推動都市更新之經驗 44
第三節 花蓮市都市更新先期計畫 53
第四章 花蓮市防災型都市更新協力關係分析 63
第一節 防災意識與都市更新認知 63
第二節 公私部門的協力關係 68
第三節 公私協力運作困境及展望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7
第三節 研究建議 88
參考文獻 91
附錄一 101
附錄二 121
壹、 專書與期刊(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Ansell, C., and A. Gash. (2008).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8(4): 543–571.
Bloomfield, Pamela. (2006). The Challenging Business of Long-Term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Reflections on Local Esperie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3):400–411.
Hodge, G. A., and C. Greve. (2007).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An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7(3):545–558.
Keast, R., and M. P. Mandell (2009). What is collaboration? In ARCY. Advancing Collaboration Practice. Canberra: Australian Research Alliance for Children and Youth.
Lasker, R. D., E. S. Weiss and R. Miller (2001). Partnership Synergy: 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Study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The Milbank Quarterly, 79(2) : 179–205.
McGuire, M. (2006).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Assessing What We Know and How We Know I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 (1): 33–43.
Savas, E. S. (2000).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Sullivan, H., and C. Skelcber. (2002). Working Across Boundaries: Colabration in Pusblic Servic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Thomson, A. M., and J. L. Perry. (2006). Collaboration Process: Inside the Black Box.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1) : 20–32.
Weissert, C. S. (2001). Reluctant Partners: The Rlie of Preferences, Incentives, and Monitoring in Program Complian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1(4): 435–453.
Wettenhall, R. (2003). The Rhetoric and Reality of Public-Partnerships. Public Organization Review: A Global Journal, 3(1) : 77–107.
于明誠(1996)。都市更新概要。台北:詹氏。
王千文、陳敦源(2012)。形式上還是實質上的「公私協力」:全民健康保險總額支付制度個案分析。公共行政學報,(42),99–137。
王珍玲(2018)。氣候變遷下之都市更新–以防災型都市更新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7(1),26–37。
江明修、鄭勝分(2002)。非營利管理之協力關係。台北:智勝。
江明修、曾冠球(2009)。政府再造:跨部門治理的觀點。國家菁英,5(1),97–122。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1–14。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12),41–77。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59–106。
李長晏、曾淑娟(2009)。北臺與高高屏區域聯盟治理營運之較。臺灣民主季刊,6(2),1–60。
李長晏、林煥笙(2009)。中央與地方協力夥伴關係之分析–以台中縣潭子段旱溪整治工程為例。公共行政學報,(31),49–100。
李傳彬、洪亞齡(2017)。地方政府推動都市更新之現況與展望–以高雄市政府為例。政府審計季刊,38(1),57–68。
林旺根(2000)。都市更新法規實用–解構都市更新。台北:永然。
林慈玲、林佑璘、林瑋浩(2014)。都市更新政策規劃與執行績效。公共治理季刊,2(3),42–52。
林淑馨(2016)。台灣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協力的實證分析:以六縣市為例。政治科學論叢,(69),103–148。
林淑馨(2017)。從協力治理檢視日本的災害防救:以東日本大地震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65),1–37。
武景雍(2017)。我國都市更新計畫推動情形之審計。政府審計季刊,38(1),27–43。
林淑馨(2018)。協力神話的崩壞?我國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協力現況。公共行政學報,(55),1–36。
林佑璘(2018)。從國家政策與經濟發展策略談都市更新。技師期刊,(81),18–26。
林景棋、黃榆哲(2018)。自主更新之實質行為–先解決爭議,再來談都市更新。技師期刊,(81),77–82。
胡海豐(2016)。從「都市治理」到「公司治理」:都市更新的可行性探討。都市與計畫,43(1),31–57。
孫本初、郭昇勳(2000)。公私部門合夥理論與成功要件之探討。考銓季刊,(22),95–108。
梁世武、伍佩鈴(2016)。研究方法。新北:高力圖書。
張瓊玲、張力亞(2005)。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管理及運作過程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例。華岡社科學報,(19),31–59。
陳恆鈞、張國偉(2006)。組織協力與組織績效之研究:以雲林縣蔬菜產銷班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9),1–54。
陳怡如(2007)。社會服務民營化「方案委託」之初探–以嘉義家扶中心執行監護權訪視為例。政策研究學報,(7),109–138。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17–71。
莫永榮(201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臺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39),75–104。
許耿銘、林淑娟(2015)。公私協力推動環境犯罪防治之研究–大台南環檢警結盟之個案分析。中國行政評論,21(2),75–105。
張皓維(譯)(2015)。研究方法–專案實作入門手冊。台北:雙葉書廊。(Uwe Flick,2011)
麥怡安、周俊宏(2016a)。浴火重生的文林苑–經歷風暴 歡喜回家。都市更新簡訊,(71),10–13。
麥怡安、周俊宏(2016b)。回顧文林苑抗爭事件。都市更新簡訊,(71),14–15。
陳耀峰(2018)。防災型都市更新影響因素淺論–以民眾角度為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7(1),38–44。
曾冠球(2011)。為什麼淪為不情願夥伴?–公私夥伴關係失靈個案的制度解釋。臺灣民主季刊,8(4),83–133。
曾冠球、方凱弘(2013)。政府部門機關委外的迷思與挑戰。文官制度季刊,5(3),59–85。
曾冠球(2017)。良善協力治理下的公共服務民間夥伴關係。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5(1),67–79。
潘明宏、陳志瑋(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C.Frankfort-Nachmias,& David Nachmias,1996)
錢學陶(2007)。都市計畫學導論。台北:茂榮。
賴宗炘(2011)。都市更新課題探討與策略研擬。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0(1),85–105。
邊泰明(2010)。都市更新–困境與信任。經濟前瞻,第131期,頁97–102。
貳、 碩博士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江黛靈(2010)。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牛肉麵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東旭(2013)。公私協力關係–以企業對消費者(B2C)為個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慧如(2014)。從公私協力之的觀點探討社會住宅之興建與營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若嚴(2017)。公私協力之研究–以2016年羅東藝穗節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怡真(2009)。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府城觀光護照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宏彥(2019)。都市更新條例與危險老舊房屋重建推動現況研究:以新北市為例。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陳美滿(2013)。社區治理中公私協力過程之探討–以辛亥隧道上方中埔山開發案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明龍(2016)。推動防災型都更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思妃(2017)。建築地震災害防治之社會安全探討–以防災型都市更新為案例。銘傳大學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兩岸關係與安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連翃毅(2015)。防災型都市更新地區劃定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逢甲大學都市化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楊雲龍(2018)。都市更新整合作為對參與意願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霖佑(2013)。公私協力機制應用於攤販管理之研究–以臺北市攤販集中場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名家(2015)。以地震災害損失評估系統(TELES)模擬防災空間規畫並探討防災型都市更新地區減災管理策略之研究–以豐原地區地震災害為例。逢甲大學都市化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01.pdf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署立醫院行政法人化之研究以玉里醫院為例
2.
地方政府工商(業)發展投資策進會之研究
3.
標竿學習之研究-以中央健保局及國泰人壽為例
4.
從管制性政策評析分級制度-以電腦軟體分級辦法為例
5.
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相關系所評鑑之政策評估
6.
電子化參與對地方政府之影響析探:臺北市1999市民當家熱線的個案研究
7.
我國性別主流化政策績效評估─女性主管之晉用
8.
以區域治理觀點探討花東地區發展條例
9.
花蓮縣民宿管理之政策工具分析
10.
花蓮縣政府訴願案件之實證研究(2004~2010)
11.
行銷、網絡與公共服務成效之提升-以宜蘭縣立櫻花陵園為例
12.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推廣策略之研究
13.
以平衡計分卡概念探討自然人憑證實行成效─以花蓮縣為例
14.
花蓮縣國中小免費課後輔導成效暨機關服務模式之分析
15.
災害防救如何評估? -以深耕5年中程計畫為例
建檔說明
|
表單下載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