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1.229.7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李芳瑜
作者(英文):Fang-Yu Li
論文名稱:新女農斜槓職涯之敘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 narrative research about new women farmers taking a slash career
指導教授:蔡建福
指導教授(英文):Jiehn-Fu Tsai
口試委員:李雪菱
賴淑娟
口試委員(英文):Shiue-Ling Lee
Shu-Chuan L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學號:610754035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關鍵詞:新女農斜槓職涯敘事研究
關鍵詞(英文):new women farmerslash careernarrative research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從現場觀察以及自身經驗的探問,究竟有沒有新女農也和我一樣有「斜槓」的念頭,並且已經真正落實,她們為什麼選擇斜槓的生活?她們在這當中又經歷了什麼?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究新女農斜槓職涯之現況。本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蒐集,立意取樣三位新女農,並以敘事分析再次呈現新女農的故事與其意義。
在新女農的斜槓職涯現況中得到以下結論,新女農的成長經驗與環境議題成為選擇從農的關鍵鑰匙,自主選擇從農,展現其主體性與能動性,在選擇斜槓職涯時,因個人專業展現出與過往兼業農村婦女不一樣的工作樣貌,時勢和社會資本打造出生計與理想共存的工作選擇,最後發現,在斜槓職涯的過程中儘管需要不斷進行調整,但在地支持系統成為最大助力,務農和工作彼此之間也有助力的存在。在建議上,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針對實務及政策提出建議,期盼政策能更貼近農民需求,也能對社會大眾起教育之效,並期待看見跨領域人才能立基於農村帶來創新,在未來研究建議上,則期望能補足參與觀察與訪談次數以求完整圖像,也盼望能有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兼業工作與農村議題的關聯。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this research asks whether there are any new women farmers who have the same idea of "slash career" like me, and it has been implemented. Why do they choose to take a slash career? What have they experienced in thi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w women farmers taking a slash career. This research use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or data collection, through purposive sampling three new women farmers, and re-presents the story of the new women farmer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hrough narrative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of the new women farmer's slash career. The growth experience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the new women farmers have become the key to being a farmer. They choose the farmer independently to show their subjectivity and initiative. At the time, because their personal profession showed a different job appearance from the part time rural women in the pas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cial capital created a work option that coexisted with livelihood and ideals. Finally, I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lash career, although it needs to be adjusted continuously, but the local support system has become the biggest support, and there also many goods between farming and work. The recommendations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on practices and policies. I hope that the policies will be closer to the needs of farmers and be effective in educating the public. I also look forward to seeing cross disciplinary talents can bring innovation based in the countryside. In terms of future research suggestions, I hope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in order to obtain a complete research conclusion. It is also hoped that there will be research that can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 time work and rural issues.
第一章 緒論 1
壹、前言 1
貳、名詞界定 3
一、新女農 3
二、斜槓職涯 4
三、兼業農 4
四、半農半X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壹、受WTO影響而起的兼業農村婦女 7
貳、當代新女農的產生與其現況 9
參、日本政府結合企業以計畫支持農業女性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5
壹、資料蒐集 15
貳、研究場域 16
參、立意取樣 16
肆、分析框架:敘事研究法 17
第四章 研究發現 19
壹、新女農/社區關懷據點護理師 19
貳、新女農/社會企業執行長 33
參、新女農/社區大學專案秘書 4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1
壹、研究結論 61
一、選擇從農歷程 61
二、斜槓職涯歷程 63
三、斜槓職涯過程中之阻、助力 65
貳、研究建議 66
一、實務與政策建議 66
二、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67
參考文獻 69
期刊論文:
范信賢(2013)。敘事探究的社會學想像:個體經驗與社會脈絡的交織。課
程與教學,16(1),139-157。
陳秀卿(2006)。輔導農村婦女開創副業之措施與成效。農業推廣文彙,51
183-192。
張惠真、高德錚(2005)。台中地區農村婦女田媽媽副業經營策略之研究。臺中
區農業改良場特刊,74 93-104。
曾玉惠(2004)。營農婦女副業之研究。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5),
43-54。
曾玉惠(2008)。農村婦女轉型創業或兼業現況研究。農業推廣文彙,53,61-74。
蔡晏霖(2016)。農藝復興:臺灣農業新浪潮。文化研究,22,23-74。
書籍:
Alboher, M. (2007). One Person/ Multiple Careers. Retrieved from Warner Books Inc.
Kuang, S. (2017)。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臺
北市:圓神。
王智勇、鄧明宇(譯)(2010)。敘說分析(C. K. Riessman)。臺北市:五南。
原著出版於1993年 。
吳芝儀(譯)(2007)。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A. Lieblich, R. Tuval-Mashiach & T. Zilber)。嘉義縣:濤石。原著出版於1998年(第一
章) 。
吳佳綺譯(譯)(2010)。質性資料的分析(G. R. Gibbs)。新北市:韋伯。原著出版於 2007年。
李慧宜(2016)。農村,你好嗎?:寫在農村的24則鄉野求生筆記。臺北市:果
粒文化。
邱炳坤、李俊杰、李欣霓、黃美珍、楊宗文、陳子軒、李建興、陶以哲、楊
啟文、高麗娟、姜敏君、顏伽如(譯)(2018)。 質性研究:設計與施
作指南(S. B. Merriam & E. J. Tisdell)。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於
2015年。
阿寶(2004)。女農討山誌。臺北市:張老師 。
范美玲、簡慧娟、黃鈴翔(主編)(2018)。女農之歌:12位女性農業工作者的
生命故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
市:巨流。
陳育含(譯)(2010)。訪談研究法(S. Kvale)。新北市:韋伯。原著出版於
2008年。
陳怡如(2018)。泥地漬虹:女同志X務農X成家。臺北市:大塊文化。
張致盛、黃鈴翔(主編)(2014)。女農筆記-12位女性農業工作者的生命故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
張麗玲、吳雅雯(主編)(2017)。女農:12位農漁業女性工作者從業經驗訪
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6)。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D. J. Clandinin & F. M. Connelly)。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 2000年 。
劉崇鳳(2018)。回家種田:一個返鄉女兒的家事、農事與心事。臺北市:遠
流。
顏寧譯(譯)(2011)。 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S. B. Merriam)。臺北
市:五南。原著出版於2009年(第一、二章) 。
蘇楓雅(譯)(2006)。半農半X:順從自然,實踐天賦(塩見直紀)。臺北
市:天下文化。
學位論文:
沈佳融(2017)。農業女子賦權之路。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
班碩士學位論文。 1-88。
周佩霖(2015)。半農半X的創意生活風格──女性新農夫築夢路之敘事探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1-177。
黃如珍(2010)。阿寶與賴青松的新農民書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臺灣 文化研究
所學位論文,1-210。
鄭鈺琳(2007)。種出綠色生活圈:志願務農者的生活方式選擇與農耕生活風格
社群之形成。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位論文,1-95。
網路資料:
行政院農委會(2001)。「田媽媽」出擊 營農婦女勇於共同開辦事業,創造農
村就業機會。2001年 4月 26日,取自: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1460&print=Y。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20)。108年農業統計要覽。2020年9月18日,取自:
https://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book/Book.aspx。
吳東傑(2007)。前瞻2007之新農運動:回歸農村文化及價值的維護。環境資
訊中心。2007年1月3日,取自:https://e-info.org.tw/node/18356。
阿桂(2016)。我的生活就是我的社運場域:冬山女農陳怡如的半農半X與性
別運動。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27。2016年2月,取自:
https://www.hisp.ntu.edu.tw/news/epapers/37/articles/123。
財政部(2020)。國人遺產拋棄繼承人數。2019年12月10日,取自: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KqPj6SlgM98FPXR5Y6bFXw%3D%3D。
農業女子PJ(2020)。農業女子プロジェクトメンバー一覧。2020年12月2日,取自 https://nougyoujoshi.maff.go.jp/。
劉玉文、廖春梅(2005)。農業人口定義與統計分析。農政與農情,159。
2005年9月,取自:https://www.coa.gov.tw/ws.php?id=9828。
蔡晏霖、吳紹文(2018)。活在答案裡:「土拉客」的從農路 。《新美术》,6,
59-66。2018年10月9日,取自:
https://landdykecsa.blogspot.com/2018/03/blog-post.html。
簡嘉潁(2015)。【日本通信】農業女子奮鬥中 發掘女性從農魅力(上)。上下
游新聞市集。2015年3月9日,取自: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66535/。
簡嘉潁(2015)。【日本通信】農業女子奮鬥中 發掘女性從農魅力(下)。上下
游新聞市集。2015年3月9日,取自: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6653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