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8.184.16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游猗帆
作者(英文):YI-FAN YU
論文名稱:我們都是一顆頑石- 游猗帆創作自述
論文名稱(英文):We are all a stubborn stone.-YU,YI-FAN Ink Painting Creation
指導教授:林永利
指導教授(英文):YONG-LI LIN
口試委員:李秀華
陳品言
口試委員(英文):SIOU-HUA LI
PIN-YA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號:610774012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1
關鍵詞:水墨畫頑石隱喻自我認識仕女畫
關鍵詞(英文):Chinese paintingstubborn stoneExpressing feelings via objectsSelf‑recognition,Meticulous paint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9
  • 收藏收藏:0
研究者以成長過程為背景,探索自身不論是個性上的轉變或是在生活環境轉換後的改變,在第一章以「形容疼痛感受」為起點,用來表達人有時不善於準確地「傳達感受經歷」,意識到自身在傳遞感受時內心陷入的困境後,決定以此為研究意志,進入自我認識的過程。
將研究主題訂為《我們都是一顆頑石-游猗帆創作自述》,是研究者將自身隱喻為一顆石頭,歷經風霜在外漂泊的堅硬石頭,象徵成年後到外地求學的自己,並經由查閱文獻資料,蒐集以石為題材的創作,更能鼓勵自身堅定研究方向,並透國哲學思考延伸引用,強化欲論述的觀點;在確定研究大綱後,能透過自我認識傳達作品的創作手法,並選擇相關前輩藝術家之創作作品,就其風格變化與思想彙整進行研究分析,學習創作形式與畫面構成的效果,最終確立創作作品的風格,在第三章時,便會敘述研究者的創作流程,並比較敘述前輩藝術家帶給自身的創作影響,並詮釋製作作品時的創作技法。
撰寫論文的時光就像是一場挖掘內在的過程,於圖書中艱辛的磨礪,也有創作裡揮汗思枯的焦悴,經過文獻探討與創作技法的研究後,最終將本論文之創作分為〈女孩妳小鹿亂撞的內心世界〉與〈女孩那不斷碰撞的外在世界〉兩個系列,其中系列一〈女孩妳小鹿亂撞的內心世界〉,主要講述研究者隨著年齡增長與不同的求學階段,生活環境的改變、碰到不同的人事物的內在情感經驗;系列二〈女孩那不斷碰撞的外在世界〉,刻畫出研究者體驗到的風景,大到山海、小至碎石,把石頭比擬成自身,並將生活中看到種種樣貌透過創作轉化成對這世界千變萬化的體悟。
The researcher used the growth process as the background to explore whether it is the change of personality or the change after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first chapter, he started with "describing pain feelings", which is used to express that people are sometimes not good at accurately "communicating pain". Feeling experience", after realizing the predicament that I was trapped in when passing on feelings, I decided to use this as my research will to enter the process of self-knowledge.
The title of this research is "We are all a stubborn stone – YU,YI-FAN Chinese Painting Creation" ,that mean the researcher collecting creations with stone as herself, can encourage oneself to firmly research the theme, and extend references through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o strengthen the point of view to be discussed; after determining the research outline, study the creative techniques that can convey the work through self-knowledge, And select the creations of relevant senior artists, analyze their style changes and ideas, learn the effects of creation forms and picture composition, and finally determine the style of works that they hope to create.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researcher's creation will be described process, and compare and describ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predecessors to their own works, and summarize the creative techniques when making works.
The time of writing a thesis is like a process of excavating the inner, the hard work in the book, and the exhaustion in the creation. After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study of the creation techniques, the creation of this thesis is finally divided into " There are two series of "The Inner World of the Girl and the Deer" and "The Inner World of the Girl and the Constant Collision", among which the first series "The Inner World of the Girl and the Deer" mainly tells about the researcher's different ways of studying as he grows older. Stages, changes in living environment, inner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encountering different people and things; Series 2 "Girl's Constantly Colliding External World" depicts the landscape experienced by the researcher, ranging from mountains and seas to small gravel. The stone is compared to itself, and the various appearances seen in life are transformed in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ver-changing world through cre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創作流程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頑石的典故與引用 14
第二節 頑石的「哲學思考」 29
第三節 水墨藝術家與作品探討 39
第四節 小結 51
第三章 學理基礎與創作技巧 54
第一節 學理基礎 54
第二節 創作理念 55
第三節 創作形式 56
第四節 創作技巧 62
第五節 小結 69
第四章 創作內容與作品分析 70
第一節 女孩妳小鹿亂撞的內心世界系列 70
第二節 女孩那不斷碰撞的外在世界系列 98
第三節 小結 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6
第一節 結論 116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文獻 118
一、專書
(一)J·K·羅琳(J. K. Rowling),彭倩文譯,《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台北市:皇冠出版社,2000。
(二)大衛.畢羅(David Biro),彭榮邦譯,《聆聽疼痛》,新北市:木馬文化,2014。
(三)方薰(原著),《山靜居畫論》,杭州市: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四)王學仲,《中國畫學譜:中國畫的基礎理論與技法》,北京市:新世界出版社,2007。
(五)王源東、莊連東、陳建發、葉宗和,《台灣當代水墨特殊技法》,台北市:全華圖書,2013。
(六)白巍、許珂、張益嘉,《中國畫論導讀:中國藝術通識名師精品課》,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
(七)史蒂芬.馬爾霍爾(Steven Holl)作者,亓校盛譯,《海德格與存在與時間》,台北市:五南圖書,2012。
(八)沈益群、蔡敏、鄭婧(責任編輯),《當代工筆畫唯美新視覺.羅寒蕾工筆人物畫賞析》,福州市:福建美術出版社,2015。
(九)孫建平、康弘,《大師的手稿》,新北市:木馬文化,2016。
(十)珊卓‧布朗寇(Sandra Branco),謝靜雯譯,《背石頭的人》,台北市:大穎文化,2017。
(十一)洪淑苓,《尋覓,在世界的裂縫》,台北市:釀出版,2016。
(十二)祖兒‧戴沃特(Drew Daywalt)作者,李貞慧譯,《品格教育繪本:正向競爭/剪刀、石頭、布》,高雄市:東雨文化,2020。
(十三)脂硯齋,《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十四)曹雪芹(原著),張春華(發行),《紅樓夢》,新北市:智揚出版社,1986。
(十五)幾米,《藍石頭》,台北市:大塊文化,2006。
(十六)黃聖惠(황성혜),陳怡妡譯,《每一刻,造就了獨特的我》,台北市:奧林文化,2019。
(十七)雄獅編委會,《中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97。
(十八)梁震明,《墨色的真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國家教育研究院,2007。
(十九)曾貴麟,《人間動物園》,台北市:聯合文學,2019。
(二十)諾拉.史旺-福斯特(Nora Swan-Foster),丁凡譯,《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台北市:商周出版,2022。
(二十一) 潘天壽,《談藝論》,台北市:丹青出版社,1985。
(二十二) 劉小楓、倪為國,《尼采在西方—解讀尼采》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2002。
(二十三) 楊大年,《中國歷代畫論采英》,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二、網路資料
(一)〈如何祛除或避免國畫潑墨等創作技法中可能出現的「水漬」〉, 參考資料來源https://kknews.cc/culture/j2ela36.htmlhttps://kknews.cc/culture/j2ela36.html(原文網址),查閱日期2022年09月19日。
(二)楊鈺池,〈參考文獻蒐集方法〉。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2.nkust.edu.tw/~hgyang/rm04.pdf,查閱日期2022年10月07日。
(三)〈藝術創作實踐與學術研究之間的關係〉,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practitioners-lab.org/practice-led-art-and-design-research,查閱日期2022年10月28日。
(四)《品格教育繪本:正向競爭/剪刀、石頭、布》,參考資料來源https://viewer-ebook.books.com.tw/viewer/epub/?book_uni_id=0010866458_reflowable_trial&version=V001.0001&encrypt_type=none&is_trial=true,查閱日期2022年07月02日。
(五)《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電影畫面,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vscinemas.com.tw/vsweb/film/detail.aspx?id=5519,查閱日期2022年09月10日。
(六)《每一刻造就了獨特的我》封面頁。附圖參考來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530,查閱日期2022年09月10日。
(七)「拿得起,放得下。」參考資料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56088&la=0&powerMode=0,查閱日期2022年07月08日。
(八)三度漢語網,參考資料來源https://www.3du.tw/idioms/%E7%A9%A9%E5%A6%82%E7%A3%90%E7%9F%B3,查閱日期2022年08月15日。
(九)王源東,〈進士〉,2012。附圖參考來源https://online.cjcu.edu.tw/media/4475,長榮大學雲端媒體分享平台,查閱日期2022年09月18日。
(十)李仁杰,《花語.心境-李仁杰工筆繪畫創作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學術論文(未出版),2019,頁46。https://hdl.handle.net/11296/765pr3,查閱日期2021年02月25日。取自「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十一)俞琰,《書齋夜話》,中國宋代,參考來源https://ctext.org/searchbooks.pl?if=gb&searchu=ctp%3Awork%3Awb693604,查閱日期2022年08月15日。
(十二)周昉,〈揮扇仕女圖〉,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https://kknews.cc/culture/3zpa9bo.html,查閱日期2022年04月30日。
三、影音資料
(一)台新玫瑰卡2014形象廣告《帶刺魅力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1ykj10ap2o&ab_channel=%E5%8F%B0%E6%96%B0%E9%8A%80%E8%A1%8C%E7%8E%AB%E7%91%B0%E5%8D%A1,查閱日期2022年12月28日。
(二)東北角龍洞 / 梁震明的空拍影片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lzFRIcwSrk&ab_channel=%E6%A2%81%E9%9C%87%E6%98%8E%E7%9A%84%E7%A9%BA%E6%8B%8D%E5%BD%B1%E7%89%87%E9%A0%BB%E9%81%93,查閱日期2022年08月20日。
(三)拓印法示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zhuauvWgU&ab_channel=StoneBrokeAdventure,查閱日期2022年09月05日。
(四)塗文超創作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S3xbXXBWA&ab_channel=Huludun25260136,查閱日期2022年08月20日。
(五)轉印法示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9pq8UENhdM&ab_channel=chihjan4132,查閱日期2022年09月05日。
四、音樂專輯
(一)韋禮安,《硬戳》,台北市:福茂唱片,2016。
(此全文20280208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