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譯文獻 Geoff,P. and Payne,J.(2012)。研究方法五十個關鍵概念(林育如譯)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 Robert,K.(2001)。個案研究法(尚榮安譯)臺北市:弘智文化。 Cresswell,T.(2006)。地方 : 記憶、想像與認同(徐苔玲,王志弘譯)臺北市:群學。 Coulter, R. A., Zaltman, G., & Coulter, K. S. (2001). Interpret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advertisi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iessman,C.(2003)。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臺北市:五南。 Flick,U.(2015)。研究方法:專案實作入門手冊(張皓維譯)臺北市:雙葉。 Zaltman, G., & Coulter, R. H. (1995). Seeing the voice of the customer: Metaphor-based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Zaltman, G. (1997). Rethinking market research: Putting people back i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Zaltman, G. (2003). How customers think: Essential insights into the mind of the market.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木下齊(2018)。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張佩瑩譯)。臺北市:不二家。 木下齊(2018)。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張佩瑩譯)。臺北市:不二家。 西村幸夫(2010)。大家一起來!打造觀光城鄉—從城鄉之傲開始的地域管理(蕭照芳、戴開成、許郁文、鍾瑞芳、曾淑卿、王慧娥、彭南儀譯)。臺北市:天下。 松永安光、德田光弘(2019)。地方創生最前線(林詠純譯)。臺北市:行人。 渡邊豐博(2018)。地方創生的挑戰:日本NPO的在地創業(李宜欣等譯)。臺北市:開學文化。
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協會編(2014)。落地生根:臺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臺 北市:唐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協會編(2016)。開枝散葉:臺灣社區營造地捕夢網。臺北市 :唐山。 王秋原、趙建雄、何致中(1997)。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地理學報第22 期區域地理研究的探討。臺北:台灣大學地理學系。 朱庭逸主編、劉維公、吳錫德、高子衿、潘筱瑜、梁秋虹、許允斌、簡子傑、 劉大和、古宜靈、蕭麗虹、蕭瓊瑞、胡永芬(2004)。創意空間—開創城市新地理學。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73)。東部區域計畫,臺北市:行 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90)。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2000)。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 孟東籬(1985)。野地百合。臺北市:洪範。 孟東籬(1985)。濱海茅屋札記。臺北市:洪範。 花蓮縣文化局(2007)。第一屆花蓮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09)。第二屆花蓮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11)。第三屆花蓮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13)。第四屆花蓮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09)。第五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 地方感、全球觀。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12)。第六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 溯源與奔流-花蓮文學百年。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邱竑慈(2017)。微型餐飲業者的創業學習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所碩士論文。 徐主驊(2009)。從地景觀點探討萬巒居民的地方認同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 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原友蘭、張蜀蕙、侯錦雄(2011)。文化研究月報第112期 頁35-67。從旅行文 本中解析花連的地方感1950-2000。 陳全榮、劉淥璐(2018)。地方感研究文獻評析 未出版學術論文。中原大學設計 學所、暨南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 陳紫婷(2015)。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大學文 化創意產業學系。 區紀復(1995)。鹽寮淨土。台北:晨星。 施添福(1990)。地理研究期刊第16期。地理學中的空間觀點。臺北: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 施丁鳳(2020)。地方創生與地方發展關係之觀察 -應用 ZMET 尋找臺東南迴地區 DNA 與共識地圖建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 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郁秀(200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 夏黎明、林慧珍(2016)。編織花東新想像:十四個地方創新發展的故事。臺北 市:遠流。 夏學理主編、秦嘉嫄、洪琬喻、陳國政、施沛琳、謝知達、陳怡君(2011)。 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市:五南。 夏鑄九(2016)。異質地方之營造:由城鄉流動到都會區域。臺北市:唐山。 夏鑄九、江柏煒、林淑瑩主編(1996)。文化資產、古蹟保存與社區參與研討會 論文集。臺北市:文建會。 黃光男(2011)。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臺北市:典藏。 楊弘任(2011)。思與言 第49卷第4期。何謂在地性?:從地方知識與在地範 疇出發。 曾翊喬(2019)。應用隱喻抽取技術(ZMET)探討陽光基金會病友參與臉書支持團 體之心智模式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廖世璋(2016)。地方文化產業研究。臺北市:巨流。 謝金青(2011)。社會科學研究法—論文寫作之理論與實務。新北市:威仕曼。 劉克襄(1996)。台灣的自然寫作初論。臺北市:聯合報。 劉宜家(2013)。光復後新北市深坑區的產業發展與地方感形塑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簡秀枝(2005)。創意生活產業魔法書。臺北市:典藏。 簡維宏(2019)。應用隱喻抽取技術(ZMET)探討馬拉松選手進階超馬之心路歷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佳妤(2015)。「返」其道而行—返鄉者之生活實踐帶來的農村質變。國立雲林 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網站資料 于國華。地方創生避免單一價值。人間福報人間百年筆陣。 http://www.merit-times.com.tw 。檢視日期2019年5月22日。 中華民國文化部(2016)。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2016-2021)。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2_45992.html。檢視日期2019年11月25日。 文建會。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臺灣社造聯盟。 http://47go.org.tw/。檢視日期2019年5月25日。 行政院(2017)。「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 規劃作業指引。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4A000EF83D724A25。檢視日期2019年10月22日。 朱家儀。向日本借鏡:「地方創生」的美夢與幻滅。The New Lens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檢視日期2019年5月25日。 邱翊。別把地方「創生」,變成地方「創傷」。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檢視日期2019年5月22日。 李妍潔。地方創生是否將帶來更多的「地方創傷」?。倡議家。 https://ubrand.udn.com 。檢視日期2019年5月23日。 曾旭正。曾旭正專欄|有了社區營造,為何還需要地方創生?。未來城市。 https://futurecity.cw.com.tw。檢視日期2019年5月23日。 曾旭正。曾旭正專欄|成功推動「2019地方創生元年」的三種前提。未來城 市 。https://futurecity.cw.com.tw。檢視日期2019年5月19日。 黃昱珽。社區設計的重點在「人」:與其讓一百萬人只來一次 不如讓一萬人想 來一百次!。社企流。https://www.seinsights.asia。檢視日期2019年5月18日。 華山地方系列講座 ─ 何培鈞/小鎮文創在華山/城鄉攜手共學共創。華山1914。https://www.huashan1914.com/w/huashan1914/exhibition_18101718360490846。檢視日期2020年7月10日。 楊富民。讓你的家鄉淪為商品 地方創生恐加速地方消滅。倡議家。 https://ubrand.udn.com。檢視日期2019年5月20日。 詹芬樺、黃孟立。民宿業者帶動社區永續觀光發展-以天空的院子為例。華藝線上圖書館。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9911629-201706-201707180011-201707180011-55-66。檢視日期2020年8月31日。 劉嫈楓。一座5萬人的小鎮 憑什麼成為地方創生研發中心?。倡議家。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2117/4078846。檢視日期2020年7月10日。 蕭惠中。地方為什麼要創生:曾旭正演講側記。新作坊。 https://www.hisp.ntu.edu.tw 。檢視日期2019年5月19日。 鄭博名。王政忠、何培鈞、王榮文|他鄉變故鄉實踐地方創生的一堂課。華山1914。https://www.huashan1914.com/w/huashan1914/creative_18120419580993515檢視日期2020年7月10日。 【觀點X何培鈞】地方文化與創生。華山1914。https://www.huashan1914.com/w/huashan1914/creative_18110813561736675檢視日期2020年7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