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5.219.9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黃群皓
作者(英文):Chun-Hao Huang
論文名稱:花蓮獨立創業者的地方感述說與創業歷程分析—以卡本特人文藝術空間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Sense of Place and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s in Hualien—Taking Carpenter Humanities and Art Space as a Case Study
指導教授:陳怡方
指導教授(英文):YI-FANG CHEN
口試委員:柯志昌
萬煜瑤
口試委員(英文):ZHI-CHANG KE
YU-YAO W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775010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關鍵詞:花蓮獨立創業者創業模式地方感創意生活產業
關鍵詞(英文):HualienIndependent entrepreneursEntrepreneurship modelSense of place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5
  • 收藏收藏:0
花蓮的美獨一無二,狹長的縱谷與依山傍海的景色,和原住民的多元文化,為臺灣增添了許多美的元素;但相對於核心都市和工業城市,花蓮勞動人口上經常是被吸出的一方,許多業者認為花蓮就業機會少,創業發展也受到較多限制,或許礙於地理位置與交通因素,花蓮在便利性與繁華發展上與其他核心都市相比較為困難。值得關注的是始終有一群嚮往花蓮生活的創業者願意在花蓮展開自己的事業,只要用心探索與土地對話,也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因此,本論文透過質性研究的個案訪談以及利用圖像的ZMET訪談法,深入分析在地創業者並以「卡本特人文藝術空間」為案例,它呈現了不只一種創業模式和產業,最初的創業透過各階段不斷結合不同產業和在地人脈的經營方式,最後統整出卡本特人文藝術空間當中的成員各自產業與花蓮的連結和從中衍生出的地方感,每個案例對於花蓮地方感描繪的狀態都不同,一開始所感受到的或產生的帶有濃烈情感的地方感,是會受到現實環境的考驗而改變觀看的角度或是調整創業的策略,不論在任何地方創業,都需要經由時間的淬鍊從在地生活和產業的面向尋找地方感,並透過在地人脈的累積在創業的各個階段做出正確的決定,找到適合自身創業在地方存活的條件,這正是獨立創業者能夠達到的在地經營。土地影響著人類的文化和發展,人們所做的事情也影響著土地的風貌;花蓮也正在一步一腳印的往更好的路上發展,正是受到在地實踐創業夢想的人們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The beauty of Hualien is unique. There are long and narrow rift valleys, surrounding by mountains and sea. In addition, the diverse culture of the aborigines has enriched the place. However, because of lack of job opportunities, many people in Hualien migrate to metropolises and industrial cities. Many industry operators think that Hualien has limited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due to lo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re is always a group of people who yearn to live in Hualien and are willing to start their business in Hualien. If they can find the value of the land, they can find a way to succeed. Therefore, this thesis analyzes local entrepreneurs in depth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case interviews and the ZMET interview method using images. "Carpenter Humanities and Art Space"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 It is found that the Carpenter has a special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and the members have their own uniqueness business models with local connections. We can show each person’s connection with Hualien and the sense of place they have. The strong emotion and sense of place generated at the beginning will be tested by the re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 will change the angle of view or adjust the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accordingly. It is important to accumulate the local contacts, to make correct decisions at all stages and to find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survival in their own business. This is exactly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independent entrepreneurs operating locally. Land affects human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and vice versa. Hualien is developing towards a better road, which i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people who practice entrepreneurial dreams in the area.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議題 6
壹、研究目的 6
貳、研究議題與個案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分析 11
第一節 「地方」的意義與地方感形成 11
壹、「地方」衍生出的情感和文化 13
貳、「地方感」改變地方對人的意義 17
第二節 花蓮的地方感 20
壹、東臺灣形成「偏鄉」後創新的發展模式 20
貳、花蓮後山意識與文學當中的地方感 22
第三節 創意生活產業的經營 28
壹、生活美學為產業帶來的附加效益 28
貳、在地生活美學與觀光結合 31
第四節 觀光模式的轉變 34
壹、傳統觀光對花蓮的弊端 34
貳、具在地主體性的觀光模式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3
壹、多重個案研究法 43
貳、訪談法 47
參、ZMET隱喻抽取技術 51
肆、敘說分析 5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55
第四章 資料分析 57
第一節 卡本特創業歷程分析 59
壹、獨立創業者獨特性 59
貳、定位卡本特生活美學 62
參、日常觀光的內外影響力 65
第二節 卡本特地方感述說 67
壹、第一階段花蓮地方感形成 67
貳、以產業窺視地方感的變異 68
參、深化的二階段地方感 72
第三節 透過ZMET分析花蓮創業歷程與地方感 75
壹、訪談資料呈現 76
貳、共識地圖 94
參、藉由圖像傳達創業理念與地方感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9
圖目錄
圖1-2-1核心概念圖 6
圖4-1-1卡本特經營項目分工圖 58
圖4-1-2案例介紹圖 59
圖4-1-3案例人脈關係圖 59
圖4-1-4創業歷程概念圖 61
圖4-1-5獨立創業店家特色分析圖 62
圖4-1-6卡本特元素圖 65
圖4-2-1外地創業者與本地人地方感差異圖 72
圖4-2-2地方感階段轉變圖 74

表目錄
表4-2-1創業策略表 71
表4-3-1個人攝入量表 75
表4-3-2 RPII分數表 77















中譯文獻
Geoff,P. and Payne,J.(2012)。研究方法五十個關鍵概念(林育如譯)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
Robert,K.(2001)。個案研究法(尚榮安譯)臺北市:弘智文化。
Cresswell,T.(2006)。地方 : 記憶、想像與認同(徐苔玲,王志弘譯)臺北市:群學。
Coulter, R. A., Zaltman, G., & Coulter, K. S. (2001). Interpret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advertisi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iessman,C.(2003)。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臺北市:五南。
Flick,U.(2015)。研究方法:專案實作入門手冊(張皓維譯)臺北市:雙葉。
Zaltman, G., & Coulter, R. H. (1995). Seeing the voice of the customer: Metaphor-based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Zaltman, G. (1997). Rethinking market research: Putting people back i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Zaltman, G. (2003). How customers think: Essential insights into the mind of the market.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木下齊(2018)。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張佩瑩譯)。臺北市:不二家。
木下齊(2018)。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張佩瑩譯)。臺北市:不二家。
西村幸夫(2010)。大家一起來!打造觀光城鄉—從城鄉之傲開始的地域管理(蕭照芳、戴開成、許郁文、鍾瑞芳、曾淑卿、王慧娥、彭南儀譯)。臺北市:天下。
松永安光、德田光弘(2019)。地方創生最前線(林詠純譯)。臺北市:行人。
渡邊豐博(2018)。地方創生的挑戰:日本NPO的在地創業(李宜欣等譯)。臺北市:開學文化。

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協會編(2014)。落地生根:臺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臺
北市:唐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協會編(2016)。開枝散葉:臺灣社區營造地捕夢網。臺北市
:唐山。
王秋原、趙建雄、何致中(1997)。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地理學報第22 期區域地理研究的探討。臺北:台灣大學地理學系。
朱庭逸主編、劉維公、吳錫德、高子衿、潘筱瑜、梁秋虹、許允斌、簡子傑、
劉大和、古宜靈、蕭麗虹、蕭瓊瑞、胡永芬(2004)。創意空間—開創城市新地理學。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73)。東部區域計畫,臺北市:行
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90)。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2000)。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
孟東籬(1985)。野地百合。臺北市:洪範。
孟東籬(1985)。濱海茅屋札記。臺北市:洪範。
花蓮縣文化局(2007)。第一屆花蓮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09)。第二屆花蓮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11)。第三屆花蓮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13)。第四屆花蓮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09)。第五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 地方感、全球觀。
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2012)。第六屆花蓮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 溯源與奔流-花蓮文學百年。花蓮市:花蓮縣文化局。
邱竑慈(2017)。微型餐飲業者的創業學習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所碩士論文。
徐主驊(2009)。從地景觀點探討萬巒居民的地方認同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
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原友蘭、張蜀蕙、侯錦雄(2011)。文化研究月報第112期 頁35-67。從旅行文
本中解析花連的地方感1950-2000。
陳全榮、劉淥璐(2018)。地方感研究文獻評析 未出版學術論文。中原大學設計
學所、暨南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
陳紫婷(2015)。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大學文 化創意產業學系。
區紀復(1995)。鹽寮淨土。台北:晨星。
施添福(1990)。地理研究期刊第16期。地理學中的空間觀點。臺北: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
施丁鳳(2020)。地方創生與地方發展關係之觀察 -應用 ZMET 尋找臺東南迴地區 DNA 與共識地圖建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 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郁秀(200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化部)。https://www.moc.gov.tw/
夏黎明、林慧珍(2016)。編織花東新想像:十四個地方創新發展的故事。臺北
市:遠流。
夏學理主編、秦嘉嫄、洪琬喻、陳國政、施沛琳、謝知達、陳怡君(2011)。
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市:五南。
夏鑄九(2016)。異質地方之營造:由城鄉流動到都會區域。臺北市:唐山。
夏鑄九、江柏煒、林淑瑩主編(1996)。文化資產、古蹟保存與社區參與研討會
論文集。臺北市:文建會。
黃光男(2011)。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產業析論。臺北市:典藏。
楊弘任(2011)。思與言 第49卷第4期。何謂在地性?:從地方知識與在地範
疇出發。
曾翊喬(2019)。應用隱喻抽取技術(ZMET)探討陽光基金會病友參與臉書支持團 體之心智模式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廖世璋(2016)。地方文化產業研究。臺北市:巨流。
謝金青(2011)。社會科學研究法—論文寫作之理論與實務。新北市:威仕曼。
劉克襄(1996)。台灣的自然寫作初論。臺北市:聯合報。
劉宜家(2013)。光復後新北市深坑區的產業發展與地方感形塑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簡秀枝(2005)。創意生活產業魔法書。臺北市:典藏。
簡維宏(2019)。應用隱喻抽取技術(ZMET)探討馬拉松選手進階超馬之心路歷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佳妤(2015)。「返」其道而行—返鄉者之生活實踐帶來的農村質變。國立雲林
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網站資料
于國華。地方創生避免單一價值。人間福報人間百年筆陣。
http://www.merit-times.com.tw 。檢視日期2019年5月22日。
中華民國文化部(2016)。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2016-2021)。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2_45992.html。檢視日期2019年11月25日。
文建會。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臺灣社造聯盟。
http://47go.org.tw/。檢視日期2019年5月25日。
行政院(2017)。「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 規劃作業指引。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4A000EF83D724A25。檢視日期2019年10月22日。
朱家儀。向日本借鏡:「地方創生」的美夢與幻滅。The New Lens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檢視日期2019年5月25日。
邱翊。別把地方「創生」,變成地方「創傷」。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檢視日期2019年5月22日。
李妍潔。地方創生是否將帶來更多的「地方創傷」?。倡議家。
https://ubrand.udn.com 。檢視日期2019年5月23日。
曾旭正。曾旭正專欄|有了社區營造,為何還需要地方創生?。未來城市。
https://futurecity.cw.com.tw。檢視日期2019年5月23日。
曾旭正。曾旭正專欄|成功推動「2019地方創生元年」的三種前提。未來城
市 。https://futurecity.cw.com.tw。檢視日期2019年5月19日。
黃昱珽。社區設計的重點在「人」:與其讓一百萬人只來一次 不如讓一萬人想
來一百次!。社企流。https://www.seinsights.asia。檢視日期2019年5月18日。
華山地方系列講座 ─ 何培鈞/小鎮文創在華山/城鄉攜手共學共創。華山1914。https://www.huashan1914.com/w/huashan1914/exhibition_18101718360490846。檢視日期2020年7月10日。
楊富民。讓你的家鄉淪為商品 地方創生恐加速地方消滅。倡議家。
https://ubrand.udn.com。檢視日期2019年5月20日。
詹芬樺、黃孟立。民宿業者帶動社區永續觀光發展-以天空的院子為例。華藝線上圖書館。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9911629-201706-201707180011-201707180011-55-66。檢視日期2020年8月31日。
劉嫈楓。一座5萬人的小鎮 憑什麼成為地方創生研發中心?。倡議家。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2117/4078846。檢視日期2020年7月10日。
蕭惠中。地方為什麼要創生:曾旭正演講側記。新作坊。
https://www.hisp.ntu.edu.tw 。檢視日期2019年5月19日。
鄭博名。王政忠、何培鈞、王榮文|他鄉變故鄉實踐地方創生的一堂課。華山1914。https://www.huashan1914.com/w/huashan1914/creative_18120419580993515檢視日期2020年7月10日。
【觀點X何培鈞】地方文化與創生。華山1914。https://www.huashan1914.com/w/huashan1914/creative_18110813561736675檢視日期2020年7月10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