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8.67.9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黃雅嫆
作者(英文):Ya-Jung Huang
論文名稱:地方特產伴手禮設計應用研究: 以阿美麻糬為例
指導教授:萬煜瑤
指導教授(英文):Wan-Yuh Yao
口試委員:林淑雅
劉得劭
口試委員(英文):Lin-Shu Ya
Liu-De Sh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775011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關鍵詞:地方特色產業伴手禮包裝設計阿美族原住民圖紋美感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臺灣社會相當重視伴手禮文化,伴手禮不僅是傳遞情感的一份心意,更能展現地方特色,增加附加價值最直接的媒介。
「麻糬」是最具花蓮代表性的地方特產,也是遊客來花蓮必帶的伴手禮之一,呈現百花爭鳴的市場現況。其中「阿美麻糬」是一個老品牌,有著濃厚的阿美族風格。透過設計手法,筆者希望進行阿美麻糬產品的包裝設計,重新爬梳並理解在地文化與地方企業的共生關係。
研究方法分為三個步驟,首先為文獻分析法,主要彙整阿美族慣用的元素,代表的意義與運用,以及包裝設計美感的表現,包括形體、色彩、質感的論述;第二步驟為列舉國內外包裝設計案例以及花蓮在地包裝現況分析,以瞭解現今包裝市場的表現手法與流行趨勢;最後步驟為創作實踐法,彙整相關設計者的意見與經驗,成為取材靈感之基礎。
經由以上之各項方法整理、分析並歸納出包裝設計要素,提出包裝創作設計改良重點與方向,以便落實於個人的包裝設計創作與執行,最後以創作成品作為本研究探討紙盒之造型多樣化之具體示範與實踐。
The custom of bringing gift or souvenir from a trip is popular in Taiwan. These products are usually to showcase a region’s features, such as “Mochi”, a local famous rice dessert in Hualien. Amis Mochi is a brand that heavily features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aborigine Amis and has been on the market from the very start.
To design packaging for Amis Mochi products, the thesis is conducted with three parts. First, common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Amis tribe are compiled to discuss their meanings, traditional utilization, and how they have been used aesthetically in product packaging as well as their effects in terms of package forms, colors, and quality. Second, well-known packaging designs both in Taiwan and abroad, as well as designs of Hualien’s various local product packaging, are listed to display the current practices and trend in the packaging design market. The last part examines an actual packaging design project, where different designers’ opinions and experiences were collected as ideas and inspirations for the final result.
After sorting and analyzing various design elements for packaging, the author concluded with improvement direction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when personalizing and customizing creative packaging. Last but not least, actual packaging pieces resulted from projects are used here to discuss how to experiment with diverse box designs to achieve desirable outcom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分析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四章 創作實踐 57
引用文獻 115

中譯部分
Gibbs,Andrew(2010)。世界頂尖包裝設計大賞(呂海棻譯)。臺北市:旗標。
Klimchuk,Marianne R.與Krasovec,Sandra A.(2011)。包裝設計:從概念銷售造就成功品牌(楊欣怡譯)。臺北市:五南。
笹田史仁(2012)。0.2秒的設計力(段玉倩譯)。新北市:大智通文化。

中文部分
李天來(1992)。包裝 點.線.面。新北市:北星圖書。
郭洪紀(1993)。文化民族主義。臺北市:揚智。
許功明、黃貴潮(1998)阿美族的物質文化:變遷與持續之研究。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專題委託研究計畫報告。臺北市:內政部。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臺北市:亞太圖書。
王俠軍(序文)(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臺北市:商智文化。
許宏榮(2004)。外觀和感覺讓生活更有趣,風格美感經濟學。臺北市:商智文化。
余宗柏、楊麗玲(2005)。二千元打天下:宗泰企業董長余宗柏創業成功的奮鬥故事。花蓮縣:宗泰食品。
何傳坤、廖紫均(2009)。不褪色的光澤:臺灣原住民服飾圗錄。臺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黃光男(2013)。美感探索。臺北市:聯經。
楊勝雄(2011)。包裝解碼、設計加值。臺北市:全華圖書。
許杏蓉(2003)。現代商業包裝學:理論、觀念、實務。臺北市:視傳文化。
李硯祖(2002)。視覺傳達設計欣賞。臺北市:五南文化事業。
林淑心(2000)。臺灣原住民傳統服飾之人文探索。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黄宣衛(2002)從小米到水稻:一個海岸阿美族村落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臺北市:國科會。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2001)。台灣的原住民:阿美族。臺北市:臺原。
李莎莉(1999)。臺灣原住民傳統服飾。臺北市:漢光文化。
王盈發、許秀如(2012)。擔露1.5:包藏美好,留住美味。美可特品牌設計白皮書。臺中市:美可特品牌企劃設計。
王盈發、許秀如(2018)。擔露2018:美可特品牌設計白皮書。臺中市:美可特品牌企劃設計。
王炳男(2016)。包裝設計。新北市:全華。
王炳男(2019)。紙版墨色工-好設計要落地。新北市:全華。
王劉玉妹(2018)。阿美族圖騰手繡製作基礎篇。臺中市:中市原民會。
張惠如(1997)。創意精選.包裝設計篇。臺北市:藝風堂。
賴宏榮(2009)。以廠商與消費者觀點探討最佳伴手禮產品特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李芳儀(2011)。地方特產包裝設計與意象之研究:以府城十大伴手禮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楊仲民(2009)。以創新手法詮釋伴手禮包裝設計:以淡水地區特產包裝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謝耿堂(2009)。文化素材在包裝視覺設計的運用研究:以臺中縣市糕餅類特產包裝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技術學院,臺中市。
陳銘福(2013)。美學經濟在食品包裝之研究創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臺北市。
陳立恩(2015)。「以禪入茶」品牌視覺設計創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高雄市。
鄭秀蓉(2014)。臺灣原住民的服飾藝術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賴美芳(2014)。客家伴手禮創意包裝設計之研究:以苗栗縣傳統食品業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涂嘉信(2014)。地方特色產業經營關鍵因素及策略之研究–以高雄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正修大學,高雄市。
劉巧雯(2010)。伴手禮購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曉明(2008)。論臺灣原住民傳統圖騰符號的現代精神。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黃國樑、張智華(2017)。從視覺體驗設計的觀點探討食品包裝設計之魅力因子初探。感性與創意實踐研討會。
張雅琪(2011)。食品包裝紙盒結構與造型多樣化設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
李麗君(2016)。應用原住民圖騰於繪畫創作及文化創意產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溫秀華(2018)。鄉村旅遊地方特色伴手禮設計原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景文科技大學,新北市。
李飛曄(2014)臺東當代原住民藝術的創作題材及其文化意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飛曄(2019)。阿美族在地工藝創新與設計詮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吳姿穎(2017)。城鄉意象應用於包裝設計之創作研究一以宜蘭鐵路便當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淑慧、蘇子炘(2004)。產品包裝對消費者認知價值影響之研究:以餅乾包裝為例。遠東學報,21 (2): 445-458。
陳儒賢、呂敏菁(2017)。伴手禮消費者從眾行為、知覺利益與忠誠度之關係研究:以臺南市玉井區芒果乾為例。環境與管理研究,18: 2-21。
陳忠輝、周家宜、吳文和(2016)。紙材應用於美術印刷與包裝設計之探討。印刷科技,32 (4): 22-45。
網路資料
陳瓊花(2015)。從「視覺形式」:開啟「美感之門」。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 網路來源:http://pulse.naer.edu.tw/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推廣資源中心。http://ethics103.nctu.edu.tw/Ethics103/Contents/preview/u01/p03.html。下載日期2018年12月24日。
洪清一、陳秋惠(2014)以文化–本位課程模式建構原住民教育之探討。高等教育出版。http://www.edubook.com.tw。下載日期:2020年6月1日。
長榮大學(2020)。長榮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推動國內行動學習。https://hesp.cjcu.edu.tw/。下載日期2020年6月1日。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s://www.ncl.edu.tw/
「各級學校教育人員生活美感電子書發展計畫」。https://www.aesthetics.moe.edu.tw/lessons/。下載日期2019年3月25日
宜蘭縣政府員山鄉公所(2001)。台灣原住民部落文化產業:是危機抑或轉機?從文化政策觀察宜蘭縣原鄉文化產業。https://www.yuanshan.gov.tw。下載日期2019年3月25日
行政院農委會(2017)走進阿美族祖屋 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299期。截取日期109年6月20日https://www.coa.gov.tw/
古佳峻(2012)。說故事-花蓮麻糬的原民風味與曾氏懷舊。料理.台灣雜誌,臺北市。網路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下載日期:2020年9月20日
南投縣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https://www.52313.com.tw/。下載日期:2020年10月20日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網。http://www.tipp.org.tw/。下載日期2019年10月25日
宗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官網。http://www.jota.com.tw/。下載日期2020年5月25日
曾記麻糬股份有限公司官網。https://www.tzen1314.com/。下載日期2020年5月29日
杜倫先生 Mr. Turon官網。https://www.mrturon.com/。下載日期2020年5月29日
曲線瓶工作室。https://blog.xuite.net。下載日期2019年3月25日
存在設計有限公司。擷取網頁:https://www.a-adesign.com.tw/下載日期:2019年10月15日
(此全文20260120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