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2.152.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台緯
作者(英文):Tai-Wei Lin
論文名稱:解構後重組與分割:油畫創作實驗
論文名稱(英文):Reorganization and Regimentation of Deconstructivism:Practice of Oil Painting Creation
指導教授:萬煜瑤
指導教授(英文):Yuh-Yao Wan
口試委員:林淑雅
李達皓
口試委員(英文):Shu-Ya Lin
Ta-Hao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學號:610775511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關鍵詞:解構簡化分割重組油畫創作
關鍵詞(英文):Deconstructionsimplificationsegmentationreorganizationoil painting cre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
  • 收藏收藏:0
自古以來繪畫做為一種藝術形式,從傳統的視覺紀錄表現及做為宣揚宗教目的,一直演變到19世紀末印象派,藝術創作却變異,包括從古典寫實改變為追求實踐及理念的本體;更重要的是也開展了藝術家個體的自我實踐,以充分展現藝術家個體的自我價值。
筆者身為一位創作者,藉由繪畫創作為本體,透過寫實繪畫的視覺意象以及抽象的繪畫表現結構表現,企圖將內心的轉化及整體創作的歷程呈現在觀者眼中,創作的主要概念是認為視覺的世界中,所有物象的組成並非只是單一面向,而是一種多元的面向,包含從平面的視覺畫面中看到立體的結構,並依此形式做為創作者的表現基礎。
本創作研究主要的路徑是基於藝術大師在處理視覺世界中的組合跟化約的模式,包括後印象大師C’ezannne,Paul的畫面結構處理,到立體派的Picasso,Pablo Ruiz及Braque,Georges的立體分割,以及新造型主義的Mondrian,Piet畫面的構成做為創作的核心結構。從中能夠理解出一個解構後重組與分割後的美感傳達。來整合筆者對自我繪畫歷程的反思與統整,做為創作的架構及出發,企圖以解構後重組分割來創造個人對美的重新銓示,基於前述之美學基礎,企圖創作出一系列創作作品,預計產出的主題及系列包括:第一簡化系列,第二分割系列及第三重組系列,本創作以油畫做為創作媒材,技法以平塗、堆疊、漸層等方式表現,藉單純的手法來描繪複雜的內心感受。
本研究基本上藉由一些藝術大師的路徑,重新去思考做為一個創作者再現以及世界裏面各種物象的再現以及組合跟化約的表達方式藉由這樣的創作路程以及創作作品的展示,也體現出一個創作者的繪畫心路歷程。
As a major art form for a long time, early paintings have mainly based on visual records and religious promotion, until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when the Impressionist show a different style from classical realism to the pursuit of ideas. The key to such a change comes from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of artists, revealing the artist's self-worth through art practices.
As a resercher and artist, the author combines realistic visualization with abstract imagery through painting practice. Instead of a single aspect, compositions of visual images of all objects are believed with multiple dimensional structures.
This study refers to the painting techniques of art masters, including picture structure processing from post-impressionism master Paul C’ezannne, three-dimensional segmentation from Cubism of Pablo Picasso, Ruiz, Braque, Georges, and composition from New modelingism of Mondrian and Piet. Accordingly, the author integrates as creative concept and aesthetic framework to oil painting. Appling with painting skills such as flat coating, stacking and gradation, series of artwork include “the Simplified Series”, “the Divided Series”, and “the Reorganized Series”, to describe feelings and emotion within a complexity. In doing so, this study conveys visual images through art practices which reflect indivusual interpretation on deconstruction, combination and reduc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壹、 研究動機 1
貳、 研究背景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11
壹、 研究目的與概念 11
貳、 研究議題與方法 13
第二章 文獻分析 15
第一節 解構後重組分割創作實踐理念 15
壹、 解構 15
貳、 分割與重組 17
第二節 後印象繪畫理念與繪畫理念分析 19
壹、 後印象的觀點與藝術表現分析 19
貳、 後印象畫家及繪畫理念分析 20
第三節 立體派繪畫理念與繪畫理念分析 24
壹、 立體派的觀點與藝術表現分析 24
貳、 立體派畫家及繪畫理念分析 25
第四節 新造型主義繪畫理念與繪畫理念分析 28
壹、 新造型主義的觀點與藝術表現分析 28
貳、 新造型主義畫家繪畫理念分析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範疇 35
壹、 研究方法與執行 35
貳、 範疇 36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施行步驟 38
壹、 研究架構 38
貳、 研究流程 40
第四章 作品分析 41
第一節 簡化系列 41
壹、 創作理念:形式上之簡化 41
貳、 作品呈現 41
第二節 分割系列分析 59
壹、 創作理念:形式之簡化與簡化後分割 59
貳、 作品呈現 60
第三節 簡化後分割重組系列 67
壹、 創作理念: 67
貳、 作品呈現 68
第四節 作品實驗歷程分析 84
第五節 結論與展望 91
壹、 結論 91
貳、 展望 92
附錄一:展覽紀實 95
壹、 創作展出計畫 95
貳、 展出視覺形象及平面圖 95
參、 開幕及展示場次的現況 98
附錄二:展出問卷 99
附錄三:問卷分析與建議 101
附錄四:展出省思 108

中譯部分
Beckett,Wendy(1998)。繪畫的故事:悠遊西洋繪畫史(連惠幸.李惠珍)。臺北市。臺灣麥克。
Gombrich,E. H.(1995)。藝術的故事(雨云譯)。新北市。聯經。
Gompertz,Will(2016)。現代藝術的故事(陳怡靜譯)(三版三刷)。臺北市。大是文化。
中文部分
何政廣(1996)。世界名畫家全集-勃拉克。臺北市:藝術家。
何政廣(1996)。世界名畫家全集-高更。臺北市:藝術家。
何政廣(1996)。世界名畫家全集-畢卡索。臺北市:藝術家。
何政廣(1996)。世界名畫家全集-塞尚。臺北市:藝術家。
何政廣(1996)。世界名畫家全集-蒙德利安。臺北市:藝術家。
何政廣(1997)。世界名畫家全集-梵谷(二版)。臺北市:藝術家。
何政廣(1997)。歐美現代美術(二版)。臺北市:藝術家。
何恭上(1993)。西洋繪畫史。臺北市:藝術圖書。
邢豔(2015)。有關藝術的100個啟發。臺北市。驛站文化。
高千惠(2000)。百年世界美術圖象。臺北市。藝術家。
高階秀爾(1992)。西洋美術史。新北市:新形象。
楊文玄編(1997)Cubisme 立體主義。新北市。緃橫文化。
楊容(2002)。解構思考:讓知識動起來。臺北市。商鼎文化。
趙惠玲(2013)。美術鑑賞(三版三刷)。臺北市。三民。
潘東波(2002)。20世紀視覺藝術全覽。新北市:相對論。
蘇何誠、郭益悅。(2017)美學與藝術賞析。臺北市。洪葉文化。
(此全文20250720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