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維華(2007)。台灣地區老年人口心理衛生健康與醫療利用的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江弘基、戴傅文、李明濱、王銘光、張文穎、蔡佩樺(2006)。老人自殺問題。台灣醫學,10(3),353-361。 余德慧(2001)。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市:心靈工坊。 余德慧(2003)。生死學十四講。台北市:心靈工坊。 李玉珍(2000)。出家入世–戰後台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載於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主辦、文獻會(主編),回顧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9-207頁)。台北市:文獻會。 李宗派(2011)。現代老人學。台北市:洪葉文化。 李宛霖、林耀盛(2013)。老年心理學研究回顧:從心理社會發展論到現象心理學取向,兼論臨床心理上的應用。台灣老人保健學刊,9(2),94-108。 李維倫(2000)。以存在現象學看臨終與生命的轉化。安寧療護雜誌,5(2),57-61。 李維倫(2004)。以置身所在做為心理學研究的目標現象及其相關之方法論。應用心理研究,22,157-200。 李維倫、賴憶嫺(2009)。現象學方法論:存在行動的投入。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5,275-321。 李維倫(2020)。世代關係困擾下的家庭人:照顧主體性的倡議與華人家庭主義的改造。載於黃應貴(主編),主體、心靈、與自我的重構(129-164頁)。新北市:群學。 李維倫(2022)。存在催眠治療。台北市:心靈工坊。 吳建昌(2010)。自殺之倫理學議題。載於陳喬琪、陳映樺、郭千哲、蔡尚穎(主編),自殺防治:理論與實務(33-51頁)。台北市:合記書局。 吳姿儀(2016)。自殺通報個案關懷訪視員之身心安全與工作挑戰(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m9978z)。 張本聖、徐儷瑜、黃君瑜、古黃守廉、曾幼涵(譯)(2017)。變態心理學(三版)(原作者:Kring, A.M., Johnson, S.L., Davison, G.C., & Neale, J.M.)。台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2014)。 陳佳雯、張妤玥、高旭繁、陸洛(2013)。老了,就不中用了?臺灣高齡者最適老化之歷程探究。本土心理學研究,40,87-140。 陳榮華(2017)。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三版)。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陳彥儒(2019)。退休者的生活經驗(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avdw8p)。 熊仁謙(2018)。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台北市:究竟。 廖麗娟、李美娟、楊燦、許秀月(2006)。以預防醫學的觀點正視自殺問題。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3(2),59-70。 廖士程、李明濱、龍佛衛、張家銘、吳佳儀(2015)。台灣自殺防治十年回顧檢討與展望。台灣衛誌,34(3),227-239。 魯宓(譯)(2016)。自殺與靈魂:超越死亡禁忌,促動心靈轉化(原作者:James Hillman)。台北市: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97) 鄭泓鎂(2015)。社區關懷訪視員在危機助人工作情境中的衝擊及因應歷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m6hzn6)。 鄭偉伸、黃宗正、李明濱、廖士程(2016)。老人憂鬱症與自殺防治。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11(1),16-30。 Beautrais, A.L. (2002). A Case Control Study of Suicide and Attempted Suicide in Older Adults.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32(1), 1-9. Cattell, H. (2000). Suicide in the Elderly. Advances in Psychiatric Treatment, 6, 102-108. Conwell, Y., van Orden, K., & Caine, E.D. (2011). Suicide in older adults.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34(2), 451-468. Jacobs, J. (1976).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suicide notes, Social problems, 15(1), 60-72. Juurlink, D. N., Herrmann, N., Szalai, J. P., Kopp, A. & Redelmeier, D. A. (2004). Medical illness and the risk of suicide in the elderly.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4, 1179-1184. Moore, S. (1997).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meaning in life in suicidal older adults. 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 11(1), 29-36. Nock, M. K., Borges, G., Bromet, E. J., Cha, C. B., Kessler, R. C., & Lee, S. (2008). Suicide and suicidal behavior. Epidemiologic Reviews, 30, 133-154. Pompili, M. (2010). Exploring the phenomenology of suicide, Suicide &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40(3), 234-244. Wolf-Fdida, M., Lina, V. (2017). Suicide Risk: Phenomenological Notion of the Threshold Effect. Clin Depress, 3(2). doi:10.4172/2572-0791.100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