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5.226.3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瑞珠
作者(英文):Ruei-Jhu Lin
論文名稱:學前幼兒才藝學習的家長社經地位差異與相關探究
論文名稱(英文):Differences and Related Research in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among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cquiring Talents and Skills
指導教授:林俊瑩
指導教授(英文):Chunn-Ying Lin
口試委員:謝亞恆
陳慧華
口試委員(英文):Ya-Heng Hsieh
Hui-Hua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
學號:610785507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關鍵詞:才藝學習家長社經地位財務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
關鍵詞(英文):Acquisition of Talents and Skills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ParentsFinancial CapitalCultural CapitalSocial Capital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6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學前幼兒才藝學習的家長社經地位差異情形。本研究取自於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2016年所進行的科技部計畫資料,針對臺灣地區公私立幼兒園,小班到大班(含混齡班)的幼兒與家長為對象所進行蒐集的調查資料,與幼兒認知能力發展評估,共收取了330筆的資料。量化研究方面,資料經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進行比較分析,來了解學前幼兒才藝學習參與的社經地位差異。在質性方面基於研究目的之需要,運用訪談大綱以個別訪談方法,進行資料收集和探討。本研究主要發現:選擇才藝學習之家庭經濟狀況以小康家庭為主。而家長為子女選擇才藝學習的內在因素,有家長的心理因素、子女自己想學,及社會環境影響等因素。另外高社經地位父母會在子女才藝學習投入資源最多。家庭社經地位愈高,則幼兒才藝學習愈多,學習成果愈佳。
關鍵詞:才藝學習、家長社經地位、財務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
This research is intended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among the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cquiring talents and skills. The data used in the research are taken from a 2016 project funded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nducted by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data include the survey results of 330 parents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level 1 to level 3 including mixed-age classes)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preschools in Taiwan,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ose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s far as the quantitative aspect of the research is concerned, bo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one-way ANOVA are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at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arents. As far as the qualitative aspect is concern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interview outlines) are conducted to not only meet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but also collect and investigate the data. The main finding of the research state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families in question are fairly well-off families, of which the internal factors determining whether or not the child is to acquire talents and skills are the parents’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 child’s willingness, and social impact. Furthermore, parents with high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tend to invest more resources into their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talents and skills; the higher the parents’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and the more talents and skills the child acquires, the better the outcome is.
Keyword: Acquisition of Talents and Skills,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Parents, Financial Capital, Cultur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才藝學習的內涵與類型…………………………………....9
第二節 才藝學習的相關理論詮釋………………………………. 11
第三節 才藝學習新資本論………………………………..………14
第四節 才藝學習與家長社經地位之差異......................................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23
第一節 量化研究..............................................................................23
第二節 質性研究..............................................................................26
第三節 研究倫理..............................................................................30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33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33
 第二節 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學前幼兒其才藝學習的分析..........36
第三節 探討學前幼兒才藝學習之動機、影響因素與成效............38
第五章 研究結果、討論與建議............................................................53
第一節 研究結果................................................................................53
第二節 研究討論................................................................................55
第三節 建議........................................................................................57

參考文獻................................................................................................. 61
中文部分............................................................................................. 61
英文部分............................................................................................. 66

附錄一 學前教育調查問卷(第一波)...............................................69
壹、中文部分
王立杰、田育芬、段慧瑩(2001)。托育機構行政管理與實務。台北 : 永大。
王為國 (2006)。多元智能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順平(2007)。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多元入學。研習資訊,24(3),81-94。
王鍾和(1998)。親職教育:打破才藝競賽的迷失。學生輔導通訊,56,68-75。
王麗雲、游錦雲(2005)。學童社經背景與暑期經驗對暑期學習成就進展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1(4),1-41。
何春枝(1990)。培養高品質的新世紀人才-談才藝教育的推廣。師友月刊,4,14-16。
吳依宸(2006)。幼兒學十八般武藝,樣樣通?淺談幼兒才藝。幼教資訊,182,25-28。
吳政峰、陳姿伶(2002)。影響兒童才藝費用因素之探討-以台灣地區為例。國教輔導,41(6),16-22。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 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巫有鎰(2007)。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臺東縣原、漢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7(1),29-67。
李文益、黃毅志(2004)。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成就的關聯性之研究以臺東師院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3-58。
李惠加(1998)。童年不要留白-談幼兒才藝教學。幼教資訊,91,8-11。
李敦仁(2007)。人力資本、財務資本、社會資本與教育成就關聯性之研究:Coleman家庭資源理論模式之驗證。教育與心理研究,30(3),111-141。
李新民(2001)。課後托育理論與實務。台北:麗文。
杜佩紋(2012)。幼兒園家長選擇才藝班態度初探-以高雄市鳥松區為例。正修學報,25,183-200。
汪詠黛(1995)。兒童才藝班現況與思考。文訊月刊,114,25-28。
周惠鈴(2001)。兒童才藝教育花費知多少。錢雜誌,4,149-154。
周新富(2008)。社會階級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家庭資原為分析架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1-43。
周新富(2003)。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研究與實務。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1,69-92。
周新富、王財印(2006)。社會資本在家庭代際人力資本傳遞作用之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281-306。
周新富、賴鑫城(2004)。父母教育期望的理論與影響因素之探討。正修通識教育學報,1,301-326。
幸曼玲(1995)。如何激發發的潛能。文訊月刊,114,19-20。
林佳慧(1999)。是非之爭-才藝班。幼教資訊,91,14-18。
林俊瑩(2006)。國小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態度及參與行為之關聯性。教育政策論壇,9(1),177-210。
林俊瑩、黃毅志(2008)。影響臺灣地區學生學業成就的可能機制:結構方程模式的探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45-88。
林俊瑩、楊長杰(2010)。造成不同出身背景與社經地位的學前幼兒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行為差異之因果機制:教育期望與社會網路的中介角色。臺東大學教育學報,21(1),1-29。
林南(2004)。教育制度與社會資本。教育研究集刊,50(4),1-16。
林清江(1980)。國中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國立師範台灣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2,129-188。
林嘉柔、萊素珠、花郁芳(2015)。幼兒才藝選擇的親職決策模式與父母觀點比較之研究。長庚科技學刊,22,41-51。
林碧芳(2009)。從文化資本探討才藝學習對學習成就的影響。教育與社會研究,17,111-134。
封四維(2000)。多元智慧教學:以國中英語科為例。台北:師大書苑。
洪蘭(2005)。講理就好.Ⅳ,理應外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孫國華(1993)。高雄縣市國民中小學學生之課外補習實況與成因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180,134-153。
孫敏芝(1995)。才藝班現象背後的省思。文訊月刊,114,23-24。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95-139。
張芳全(2011)。家長教育程度、文化資本、自我抱負、學習興趣與數學成就之關係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5(1),29-56。
張芳全(2006)。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與教育期望對學業成就影響之結構方程模式檢定。測驗學刊,53(2),261-296。
張芳全、張秀穗(2016)。基隆市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之英語學習成就因素
探究。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4,123-155 。
張振芬(2005)。孩子開心學才藝,不用逼。學前教育,27(11),6-15。
張善楠、黃毅志(1997)。1997 臺灣教育長期研究之先期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7(4),577-596。
張善楠、黃毅志(1999)。台灣原漢族別、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載於台灣原住民教育(149-178)。台北:師大書苑。
許崇憲(2002)。家庭背景因素與子女學業成就之關係:臺灣樣本的後設分析。中正教育研究,1(2),25-62。
郭丁熒、許竣維(2004)。不同社經背景小學生的數學科學業成就、文化資本、經濟暨財務資本、及社會資本關係之差異。教育學誌,17,77-119。
郭靜晃(1995)。從兒童發展觀點來看才藝教育。文訊月刊,114,16-18。
陳日英(1990)。加強欣賞教學為才藝教育敲門磚。師友月刊,4,12-13。
陳木城(1986)。孩子的第三學期-談兒童才藝班的功與過。師友月刊,230,14-17。
陳怡靖、鄭燿男(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陳建州、劉正(2001)。重探學校教育功能:家庭背景因素影響力變化之研究。 台東師院學報,12(上),115-144。
陳炳合(1990)。國民小學才藝教育之我見。教師之友,31(5),27-30。
陳若雲、賴佳慧(1996)。才藝教學面面觀。新幼教,3,4-16。
陳麗如(2005)。父母對子女學習的影響-家庭資源之探討。教育與社會研究,9,121-152。
湯芝萱(1995)。讓孩子多才多藝起來-才藝教育座談會。文訊月刊,76,29-33。
黃怡瑾(2000)。台南市國小學齡學童課後托育情形之初探。台南師院學報, 33, 233-262。
黃迺毓(1995)。才藝素養需要長期的薰陶。文訊月刊,114,21-22。
黃毅志(1997)。職業、教育階層論與子女管教:論 Kohn 的理論在臺灣的適用性。臺東師院學報,8,1-26。
黃毅志(2003)。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教育研究集刊,49(4),1-31。
黃毅志、陳怡靖(2005)。臺灣的升學問題:教育社會學理論與研究之檢討。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77-118。
葉麗君(1998)。幼兒才藝班之探討。傳習,6,121-129。
翟本瑞(2002)。家庭文化資本對學校教育影響之研究:以農業縣山區小學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4,181-195。
劉正(2006)。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教育研究集刊,52(4),1-34。
劉佳琪、曾姿媚(1999)。幼兒才藝面面觀-訪專家談幼兒學才藝(三)。幼教學刊,7,16-18。
劉佳蕙(2001)。音樂資優者生涯發展之個案探討。資優教育研究,1(1),151- 172。
劉瀚文、高台嬰、江寬慈(1999)。幼兒才藝面面觀-家長心聲。幼教學刊,7,8-11。
盧淑貞(2004)。過多的才藝學習,扼殺學習樂趣。學前教育,27(2),28。
錢得龍(2005)。才藝學習氾濫父母該怎麼辦。師友月刊,8,50-55
蘇秀枝(2005)。國小學童課後托育、補習才藝與學業成就、行為適應之關係-以台中縣大里市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3(1),173-223。
蘇進棻(2006)。九年一貫一綱多本教科書衍生問題與因應對策。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63-90。

貳、 英文文獻
Bourdieu, P. (1977).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Beverly Hills: Califi Sage.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 G.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 241-260). Connecticut: Greenwood.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J. S.(1988). Socail Capi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 The ambiguous position of private school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93942.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9). 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New York: Basic Books.
Kerckhoff, A. C. (2001). Education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process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4, 3-18.
Kingston, P. W. (2001). The unfulfilled promise of cultural capital theory.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4, 88-99.
Lareau, A. (2002). Invisible inequality: Social class and child reading in black families and white famil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7(5), 747-776.
Lin, N. (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eachman, J. D. (1987). Family backgrou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2, 548-55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