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2.114.2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黃淑惠
作者(英文):Shu-Hui Huang
論文名稱: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及其改善策略之個案研究:以花蓮縣一所小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A Case Study on the Promoting Dilemma and its Improving Strategies for Parents’ Education in a Rural School: A Primary School of Hualien Coun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潘文福
指導教授(英文):Wen-Fu Pan
口試委員:林清達
簡梅瑩
口試委員(英文):Ching-Dar Lin
Mei-Ying Ch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學號:610787505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7
關鍵詞:工作坊改善策略個案研究層級分析親職教育
關鍵詞(英文):parents’ educationimproving strategiescase stu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workshop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
  • 收藏收藏:0
教育的成功與否,除了進行學校課程與教學的改革外,仍需仰賴學生家長的教育參與。學校藉由推動有效的親職教育活動,才能達到學校的教育目標。個案學校學區內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及新移民家庭比率逐年增加,在推動親職教育活動過程遇到一些亟待改善的問題困境。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1.瞭解個案學校推動親職教育工作的實施現況;2.歸納個案學校推動親職教育時面臨的困境與可參考的改善策略;3.分析個案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各種困境類型中,相對可行的改善策略。研究者針對個案學校十六名參與推動學校親職教育工作的成員組成工作坊。在工作坊的研究過程,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訪談、與層級分析法,進行多回合的互動,先分析並整理出量化數據與質性意見,最後再將分析結果在工作坊的焦點座談中共同討論、凝聚共識。
本研究結論如下:1.個案學校最需優先克服的推動親職教育困境為「學校辦理親職教育活動時間家長無法配合參加」;2.個案學校家長最需優先採取的推動親職教育策略為「提供誘因吸引家長參加」;3.不同的困境需要相對適合的改善策略,推動親職教育困境類型1至9,對應適合採用的改善策略分別為策略6, 2, 1, 1,4, 5, 9, 8, 4.。最後本研究將提出研究建議給個案學校相關單位,作為改善學校推動親職教育工作困境的參考。
The ratio of single-parent families,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and new immigrant families in the case school district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parents’ education activities, 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re to 1.Summarize the dilemmas faced by case schools in promoting parents’ education and refer to improvement strategies. 2. An analysis of the consistency views of case school memb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on the dilemma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parenting education. 3. Analyze the relatively feasibl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the various dilemmas in the case school's promotion of parenting education.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he workshop, adopting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get on the multiple rounds of interaction, analyze first and sort out quantitative data and qualitative opinions, and then combine the analysis results via the NGT workshop.
Finally, this study present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The most priority dilemma for the case school was “Parents can't cooperate with the time when the school handles parenting education activities. "; 2. The most priority strategy of parents’ education was "Provide incentives to attract parents to participate"; 3. Different dilemmas need relatively suitable strategy.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promotes the type of parents’ education dilemma 1 to 9,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were strategies 6, 2, 1, 1, 4, 5, 9, 8, 4. 1. Th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relevant units of this case school as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dilemma of the school to promote the work of parents’ educat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親職教育的意涵、目的與重要性 7
第二節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之現況 11
第三節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與改善策略 15
第四節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相關研究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5
第一節 研究程序 25
第二節 個案學校與工作坊成員描述 27
第三節 研究策略與資料蒐集方法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設計 33
第五節 資料分析 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 親職教育困境及其改善策略的歸納排序 39
第二節 親職教育困境與改善策略性分較與交叉分析 44
第三節 工作坊焦點座談的討論共識與分析 5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73
貳、英文部分 77
附錄 79
附錄一 親職教育困境及改善策略開放意見調查問卷 79
附錄二 個案學校親職教育困境及改善策略重要性排序問卷 83
附錄三 個案學校親職教育困境及其改善策略之層級分析問卷 85
附錄四 工作坊討論大綱 91
壹、中文部分
王淑如(1994)。國民中學實施親職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王連生(1991)。親職教育理論與應用。五南。
江孟聰、林原宏(2011)。運用S-P表與概念詮釋結構模式於五年級學童幾何概念之研究。載於2011第三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99-807)。旗標出版。
牟嘉瑩、鍾孟廷(2015)。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18-20。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原著),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桂冠。
吳淑華(2016)。親職教育成長團體對提昇幼兒社會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研究所,高雄市。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新辭書。高等教育。
李清偉(2015)。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119-122。
李愛華(2003)。高雄市國中生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高雄市。
周政達(2008)。以繪本讀書會為主的親職教育方案對特殊學校學生家長成長經驗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臺中市。
周麗端(2013)。社會變遷中的親職教育。載於周麗端、何慧敏、魏秀珍、洪敏琬合著:親職教育(頁147-164)。空大。
林玉梅(2017)。臺北市幼兒園親職教育實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玟廷(2015)。國中英語教師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之現況、困境及改善策略-以六位教師的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佩學(2010)。嘉義縣市幼兒園所實施親職教育之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林晏瑢(2007)。臺北市公立幼稚園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活動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淑玲(2013)。應用親職教育團體學習模式促進親職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南投。
林清江(1986)。親職教育的功能與實施方法。師友,228,6-9。
邱書璇、林秀慧、謝依蓉、車薇(1998)。親職教育。啟英。
邱華鑫(2008)。臺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對親職教育的認知與參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洪福財(2004)。社會變遷中的親職教育—從幾項趨勢談起。國民教育,44(3),30-38。
洪麗玲(1999)。臺北市國小學生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胡秀妁(2015)。臺灣地區非主流家庭親職教育實施的挑戰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68-72。
唐順得(2011)。新移民婦女親職教育需求及其影響參與因素之探討。家庭教育雙月刊,34,47-55。
張文宜(2013)。桃園縣國小特教班學生家長對親職教育瞭解及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張玉林(2013)。金門縣高福利社會下實施親職教育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張再明(2015)。突破親職教育推展的困境:論有效適切之親職教育方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14-17。
張桂鳳(2018)。臺北市幼兒園家長親職教育活動需求與參與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臺北市。
張寧、汪明生、郭瑞坤(2007)。社會判斷理論對互動管理成果之評估。管理學報,24(2),135-154。
黃淑慧(2009)。彰化縣幼稚園教師實施親職教育之信念、經驗、成效與需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梅君碩(2010)。由原住民低收入戶家庭之角度探討親職教育之實施研究:以日日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花蓮。
郭慕恩(2013)。親職教育對國小學童之父母教養行為之影響--不縱容與不過度反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研究所,臺北市。
郭靜晃(2005)。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揚智。
陳佳惠(2015)。自閉症兒童家長參與親職教育課程的影響-­以花蓮縣北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家庭諮商與輔導研究所,臺南市。
陳婷鳳(2017)。遊戲學習親職教育方案對一對發展遲緩兒童親子互動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臺東市。
曾春霞(1999)。臺中市國小學童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曾端真(1991)。正視親職教育的重要性。諮商與輔導,65,14-15。
黃德祥(1997)。親職教育。偉華。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商鼎。
詹素滿(2010)。雲林縣國小學童父母對學校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詹棟樑(1983)。親職教育理論探討。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親職教育之研究(頁31-54)。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廖双台(2017)。新住民參加親職教育班對親子互動與子女學習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新竹縣。
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2018)。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107年度「愛.陪伴」親職教育推廣方案。臺北市。
趙文達(1989)。如何落實國小親職教育。輔導月刊,25,42-45。
劉玲惠(1996)。現代父母的壓力與調適。師友,351,54-58。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
蔡惠銘(2005)。國民中學親職教育方案之評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鄧振源(2012)。多準則決策分析方法與應用。鼎茂圖書。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的內涵與應用。中國統計學報。
鄧敏君(2014)。國小學童家長參與親職教育之需求與意願之調查-以台中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研究所,彰化。
鄭淑玲(2004)。國民小學實施親職教育現況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高雄市。
鍾靜蓉(2002)。詮釋結構模式於構造化教材設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盧淑娟(2005)。國民小學親職教育方案規劃成效之自我評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薛重生(2014)。青少年之父母親職教育成長團體課程對親子關係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簡淑玲(2015)。學校推動親職教育之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30-33。
藍于珺(2014)。新竹縣國中階段學生家長親職教育需求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新竹市。

貳、英文部分
Begay, J. K. (2013). Native American parents' involvement in two rural Arizona elementary school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Braum, D. (1997). Parenting education programs. In Dwivedi, K.N. (Ed.), Enhancing-parenting skills: A guidebook for professionals working with parents (pp. 99-121). John Wiley & Sons.
Brim, O. G. (1965). Education for child rearing.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Broadus, T. (2017). Examin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impoverished schools. Scholar Works.
Fine, M. J. (1980). Handbook on parent education. Academic press.
Peterander, F. (2000). The best quality cooper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experts in early intervention. Infants & Young Children, 12(3), 32-45.
Peters, L. (2014). Somali parents’ educational support of thei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Unpublished MEd thesis,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South African.
Schwartz, W. (1999). Family literacy strategies to support children’s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31063).
Stevens, J. H. (1989). Parent education. In 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V.15, World Book, Inc.
Warfield, J. N (1977). Crossing theory and hierarchy mapping. 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7(7), 505-523.
(此全文20250419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