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1.89.1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陳威如
論文名稱:平板電腦融入教學之困境及其改善策略:以臺北市一所小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A Case Study on the Dilemma and its Improving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Using Tablet: A Primary School of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潘文福
指導教授(英文):Wen-Fu Pan
口試委員:林清達
簡梅瑩
口試委員(英文):Ching-Dar Lin
Mei-Ying Ch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學號:610787512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關鍵詞:平板電腦行動學習資訊融入教學層級分析
關鍵詞(英文):Tabletmobile learn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teaching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9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7
  • 收藏收藏:0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為了有效利用科技產品連結網路資源,教育部提出許多相關資訊教育政策,臺北市更是積極推行中小學行動學習智慧教學學習計畫。本研究的目的即在於探討近年來個案學校參與推動臺北市中小學行動學習智慧教學計畫時,學校教師於推動平板電腦融入教學時所面臨之困境及改善策略。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邀請個案學校參與行動學習研究小組的15名教師組成工作坊。在工作坊的研究過程,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訪談與層級分析法,進行多回合互動,蒐集資料並分析整理出量化數據與質性意見,再將分析結果在工作坊的焦點座談中共同討論、凝聚共識。本研究結論如下:1.在平板電腦融入教學時面臨的困境中,以「教學時間不足」為個案學校目前最需優先克服的困境;2.在平板電腦融入教學困境之可行改善策略中,以「整合現有資源建立平台」為工作坊成員認為最應該優先採取的策略;3.不同的困境需要相對適合的改善策略,例如:首要困境為「教學時間不足」,其對應適合採用的改善策略即為策略3「整合現有資源建立平台」。最後本研究提出研究建議給推動平板電腦融入教學之學校、教師與未來研究者,作為改善平板電腦融入教學困境的參考。
The progress and changing of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Taiwan proposed a series of new education policies in order to use technology effectively which allows students to create the links between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class to the online resources. Under the aforementioned circumstance, Taipei City Government is promoting the programs of mobile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that teachers have faced and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while implementing tablets in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adopts the case study approach and applies several methods to obtain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such as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literary analysis.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 also intends to invite 15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s the Mobile Learning and Teaching Group at target school to create a workshop for collecting data, analyzing results, and getting a consensus afterward.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The most severe predicament of applying mobile devices in class was the shortage of time for teachers to teach. 2. The best strategy to deal with the aformentioned problem was to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in an online platform for teachers to exploit. 3.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different solutions would be implemented on corresponding difficulties. For example, the prime predicament was the shortage of time to teach. In that case,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improve it would be creating a platform to integrate the current resources, which was listed in this study as strategy 3. The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were offered to the related schools, teachers, and potential researchers of mobile learning in Taipei City as referenc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83
壹、中文部分

Adios(2019年8月6日)。平板電腦市場失衡:Google放手,Android無力,蘋果放大絕【新聞群組】。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908/B7m1KFxmUcnV6U2C.html
WoCow(2016)。柯市長,「一生一平板」可以給孩子什麼樣的數位學習?【新聞群組】。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5766/1990429。
丁螢彩(2019)。平板電腦融入字母拼讀法教學提升國小英語低成就學生英語字彙學習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中央社(2014)。台平板使用者 看影音居多【新聞群組】。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719002059-260412?chdtv。
王妍甄(2017)。中部地區行動學習學校實施現況、困難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筱涵(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永井正武、蔡清斌、陳姿良(2013)。Matrix Based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從 ISM, FSM, GSM 的介紹以及 RSM 的提案。第五屆科技與數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數學教學工作坊。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余雅蕙(2002)。空氣汙染控制對策執行優先性評估方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臺南市。
吳靜麗(2018)。運用行動載具融入校本藥草園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呂少君(2014)。Show 出學習力~「行動載具」在教學上之應用。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研究成果報告(編號:102 下補 12),未出版。
宋曜廷、張國恩、于文正(2006)。行動載具在博物館學習的應用:促進「人一機一境」互動的設計。博物館學季刊,20(1), 17 – 34。
李岱容(2016)。以創新與科技接受度探討完全中學教師應用行動學習之現狀與 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采臻(2013)。探討將平板電腦結合App融入數學教學-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周家賢、佘永吉(2016)。字母拼讀法結合平板電腦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學習英 語字彙之成效。特殊教育季刊,140,1-10。
周雅容(1997)。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3,51-73。
周楷蓁(2013)。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之教學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岳怡(2013)。平板電腦進教室 有助學習嗎?【新聞群組】。http://www.epochtimes.com/b5/13/9/7/n3958607.htm
林怡箴(2007)。運用平板電腦支援教師於課堂合作學習活動之融入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冠汝(2019)。行動載具結合QR Code 的成語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興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曉雲(2012)。臺師大研發,平板電腦結合 App 教學 e 大利器【新聞群組】。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99268。
林麗娟、呂慈涵(2017)。偏鄉教師行動教學經驗與挑戰。圖資與檔案學刊,91,71-96。
玩懂手機(2018年10月9日)。平板電腦趨勢不容樂觀:未來或看不到平板電腦【新聞群組】。https://read01.com/zh-tw/2GLojA4.html#.XVAfHll-Vaw
施淑娟、郭伯臣(2010)。結合數學步道與適性U-learning之教學模式及系統研發。98年度行政院國科會計畫。
洪珮真(2004)。行動載具融入國小自然科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8)。教育部新住民子女教育成果展-資策會教研所遠距教學演示吸睛,新住民語文數位教材、360VR共創108科技「新」視野 【新聞群組】。https://www.iii.org.tw/Press/NewsDtl.aspx?fm_sqno=14&nsp_sqno=2169
張阜民、王秀郎、林意凡、高勝助(2013)。建構一個適地性服務兼具行動監控的行動學習系統。科學與工程技術期刊,9,67-77。
張基成、林建良、顏啟芳(2011)。行動學習環境中英語學習持續意圖之便利性及好奇心影響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571-581。
張寧、汪明生、郭瑞坤(2007)。社會判斷理論對互動管理成果之評估。管理學報,24(2),135-154。
郭子瑜(2018)。行動學習融入高中生物實驗活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郭俊呈、侯雅雯(2017)。翻轉教室觀點融入偏鄉教育之省思。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0,33-48。
郭政芬、芎林(2016)。滑平板教學有趣,趕跑瞌睡蟲【新聞群組】。http://www.cljh.hcc.edu.tw/files/16-1057-189029.php
郭晴之、荊溪昱(2016)。行動學習應用在校本環境教育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佩英(2018)。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工作坊之構思與實踐。課程研究,13,21-42。
陳怡君、吳聲毅(2016)。國民小學推動行動學習的覺察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6-20。
陳昭珍、林惠愛(2014)。國小學童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之行為研究。載於王振鵠教授九秩榮慶籌備小組(主編),王振鵠教授九秩榮慶論文集(371-388頁)。師大書苑。
陳美玉(2011)。運用文獻分析法探討瑜珈運動對心理和生理健康之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陳琦媛(2016)。平板電腦補救教學計畫執行情形之探討。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2,113-140。
馮景青(2014)。調查:台灣智慧行動裝置普及率近7成【新聞群組】。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229003590-260412?chdtv。
黃國禎(2012)。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的發展與應用。T&D 飛訊,141,1-16。
黃喜美(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臺南市國小教師對於行動學習之使用意願  與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楊明融(2013)。12年國教下高雄市國中小學生選校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楊雯蕙(2016)。行動載具(平板電腦)融入高中歷史教學的初探-以「中國近代史教材」為例。歷史教育,21,1-52。
溫嘉榮、鄭國明、郭勝煌(2010)。以PBL問題導向高層次思考之行動學習模式探討。工業科技教育學刊,3,9-15。
葉人萍、葉雯玓(2017)。教學行動載具創新設計-以平板電腦為例。設計學報, 22,47-68。
廖冠博(2014)。以詮釋結構模式建構知識結構在教學上的成效探討-以國中自然科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臺北市教育局(2018)。臺北市中小學行動學習智慧教學實施計畫。107年1月26日北市教資字第10730888800號函發布。http://web.tpes.tp.edu.tw/enable/uploads/167/973021838b564f06a0fa872524ea51a3_30888800A00_ATTCH1.pdf。
劉遠楨(2019)。教育部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https://mlearning.ntue.edu.tw/
鄭逸寧(2011年8月31日)。平板電腦變身電子書包,打通資訊教學融入最後一哩【新聞群組】。https://www.ithome.com.tw/article/85240
鄭逸寧(2011年8月31日)。玉田國小用平板電腦上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新聞群組】。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article/89224。
盧雯月(2017)。幼兒園「教」英語? -- 淺談英語融入幼教課程的一項實驗行動。國教新知,64,46-58。
蕭才明(2015)。應用層級分析法與戰鬥機模擬機性能提升之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苗栗縣。
蕭顯勝(2014)。行動學習於中小學課程之運用。教育專論,193,27-33。
霍淑湄(2008)。平板電腦在台灣國中英語單字教學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千惠、林宗毅(2016)。以焦點團體法探討健康促進育成中心之成立與運作模式。健康生活與成功老化學刊,8,40-52。
蘇怡如、彭心儀、周倩(2004)。 行動學習之定義與要素。教學科技與媒體,70,4-14。
龔旭陽、吳明耀、黃菁雅(2005)。應用AG技術之行動學習架構與系統設計。第二次研討會電網技術應用(WoGTA'05),2005年12月7-8日,國立東華大學。


貳、英文部分

Chan-Lin, L.-J. (2016). Tensions experienced by rural teachers in adopting tablet teaching in Taiwan. Creative Teaching, 7, 1627-1640.
Faber, J. M., & Visscher, A. J. (2016). De effecten van Snappet. https://www.kennisnet.nl/artikel/leerlingen-presteren-beter-dankzij-slimme-tablet
Pamuk, S., ÇAkir, R., Ergun, M., Yilmaz, H. B., & Ayas, C. (2013). The use of tablet PC and interactive boar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he FATiH Project.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13(3), 1815-1822. http://doi:10.12738/estp.2013.3.1734
Soykan, E., Özdamlı, F., & Özcan, D. (2017).The emotional analysis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during tablet usage i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Research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 5(2), 57-64.
Ümmügülsüm, K., & Yurtseven, A. (2016). Turkish pre-service teachers’ experiences with contemporary technology games and perceptions about teaching with instructional games.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1(1), 44-58.
Warfield, J. N. (1976). Societal systems planning, policy and complexity. Wiley.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