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52.14.136.16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林婉婷
作者(英文):LIN-WAN TING
論文名稱:情緒教育桌遊的發展之行動研究---以解決衝突為焦點
論文名稱(英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Board Game: A Focus on Conflict Resolution
指導教授:饒見維
指導教授(英文):Jian-Wei Rau
口試委員:高金成
李偉俊
口試委員(英文):Jin-Cheng Gao
Wei-Jyun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788507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0
關鍵詞:桌遊情緒教育解決衝突
關鍵詞(英文):board gamesemotional educationConflict Resolu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8
  • 收藏收藏:0
研究者為一位國小現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有些學生很容易和他人產生衝突與紛爭,因而產生負面情緒問題,導致學習狀況受影響。本研究把情緒教育結合桌遊,並發展出一套適合國小中年級使用之情緒教育桌遊,以幫助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習如何解決衝突與紛爭,以免干擾學習。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反覆給學生試玩、修改、討論,發展出一套情緒桌遊。而在試玩的過程中,學生不斷記錄自己的負向情緒。漸漸的,學生也能體會到自己對於負向情緒的處理之進步狀況。有些孩子在面對負向情緒來臨時,會開始學習先冷靜自己的情緒;有些孩子則會用情緒桌遊中所習得的處理方式來處理自己的負向情緒。
最後,建議使用此情緒桌遊時,需要有指導員從旁指導,在進行桌遊時隨時協助玩家解決困難,以利玩家能順利進行遊戲。另外,對於想自創桌遊者,建議使用隨手可得的材料,在試玩的過程中,以便修改或更換材料。
The researcher is a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encountering some students who easily bring about conflicts and disputes with other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Because of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the learning was interfered. This study combines emotional education with board game and develops a se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board games suitable for the 3rd and 4th grade students to help them learn how to resolve conflicts or disput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hrough an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of repeated trial-plays and revisions. In the process of trial-plays, students also recorded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Gradually, students can also experience the progress of how they coped with negative emotions. Some children learned how to calm down their emotions when facing negative emotions; some children could use the coping methods learned in the emotional board game to cope with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when using this emotional board game, the user needs to be guided by the instructor to assist the player in solving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board game so that the player can smoothly play the game. In addition, for those who want to create a board game, it is recommended to make use of materials that are readily available so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rial-plays, it is more convenient to modify or replace the material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代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情緒涵養的相關文獻 7
第二節 情緒教育的相關文獻 14
第三節 桌遊的相關文獻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1
第一節 行動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及研究步驟 35
第三節 本研究之行動構想 39
第四節 資料蒐集 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省思檢討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情緒桌遊之發展歷程與結果 47
第二節 發展此「情緒桌遊」的困難或限制 65
第三節 引導學生玩此「情緒桌遊」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66
第四節 此「情緒桌遊」對於學習解決衝突與紛爭之效果 68
第五節 學生對此情緒桌遊的興趣與態度 72
第六節 教師專業成長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81
中文參考文獻 85
英文參考文獻 90
中文參考文獻
Daniel Goleman著,張美惠譯(2006)。EQ。時報出版。
Josef Pieper著,劉森堯 譯(2018)。閒暇:一種靈魂的狀態。立緒出版。
Lucy Leu 著,黃女玲 譯(2012)。愛的語言練習本─非暴力溝通實作手冊。光啟文化。
Marshall B.Rosenberg著,阮胤華 譯(2009)。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光啟文化。
Micharl Sky著,周晴燕 譯(2003)。情緒爆發力-善用情緒能量營造幸福人生。生命潛能文化。
Oren Jay Sofer著,吳宜蓁譯(2020)。正念溝通:在衝突、委屈、情緒勒索場景下說出真心話。究竟出版。
R.W.Burke著,姚怡平譯(2020)。練習自在面對衝突。采實文化。
Richard J. Davidson, Sharon Begley 著,洪蘭 譯(2013)。情緒大腦的秘密檔案:情意神經科學泰斗從探索情緒形態到實踐正念冥想改變生命的旅程。臺北:遠流。
Stephen P.Robbins著,黃囇莉、李茂興 譯(1990)。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學理論與實務。揚智文化。
Sura Hodson和Victoria Kindle Hoeson 著,沈映志 譯(2013)。教室裡的幸福魔法:提升學習力和同理心的技巧與遊戲。光啟文化。
Windy Dryden著,武自珍 譯(1997)。理性情緒心理學入門。心裡出版社。
方德隆、吳佩珊(2009)。做情緒的主人:國小六年級樂觀情緒課程方案之行動研究。高等教育期刊,4卷2期,29-55。
王思驊(2017)。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學童情緒調適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王高成(2009)。兩岸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淡大戰略所。
王雅涵(2019)。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好個性。方言文化。
王靖雯(2010)。朝向整合之路—奧修靜心歷程之轉化與療癒經驗對身心靈及生活的影響之質性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王寬筠(2018)。桌遊融入數學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羽先、謝明憲譯,Esther Hicks & Jerry Hicks著(2008)。情緒的驚人力量。天下遠見。
江文慈(1999)。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余敏琪(2011)。靜心活動取向之班級情緒教育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
余錦波(2017)。理性思考的藝術。商務出版社。
吳宜婷(2016)。桌遊運用在青少年社會工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吳麗娟(2001)。讓我們更快樂---理性情緒教育課程。心理出版社。
呂美燕(2018)。新竹市晉和國小桌上遊戲融入閩南語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投入之影響。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宋犀坤(2008)。教你做好情緒管理的一本書。靈活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宜蓁(2011)天下雜誌。10個方法讓你大腦更靈光。2011-04-28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005529
李岳霞(2015)。教孩子堅持不放棄!玩桌遊的五大益處。親子天下。2015-07-01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67838-/
李泳緹、方敏泉(2017)。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6),頁 185-188 自由評論,第 186 頁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大洋出版社。
杜克.齊德瑞、霍華.馬汀(1999)。HQ心能量開發法(陳素貞譯)。時報出版。
貝納特夫婦合著、張佩英譯(2016)。情緒的秘密。上智文化事業。
周家興(2013)。結合擴增實境與桌上遊戲對台灣地名學習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仁和、黃永明(2009)。情緒管理。心理出版社。
林建福(2010)。情緒教育的哲學探究:迷思、重要性與建議。教育研究集刊,第56輯第四期,1-26頁。
林素卿(201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麗文文化。
林梅琪(2008)。臺北市國小學童同儕衝突及其處理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林淑華(2010)。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大學教育行政學
林惠如(2016)。情緒障礙巡迴輔導教師正向心理特質、工作壓力即離職傾向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邰若涵(2015)。發展桌上遊戲應用於地震防災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學童地震防災素養影響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蘭(2020)。情緒控制,幾歲教最有效?從幼兒時期就要開始。發表於「未來Famuly」網站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7032
殷雅玲(2018)。桌遊融入班級輔導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同儕互動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
高麗芷(2000)。兒童情緒障礙與情緒管理。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崔光宙,饒見維主編(2008)。情緒轉化-美學與正向心理學的饗宴。五南。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出版社。
章淑婷(1992)。兒童情緒發展之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報, 1, 35-56.
郭蓁蓁(2015)。桌上遊戲設計之研究---以環境教育為例。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介宇(2005)。寓教於樂的桌上遊戲。師友月刊,485,69-71。
陳介宇(2013)。從早期桌上遊戲看台灣。師友月刊,547,77-82。
陳玉玲(1996)。談父母與青少年的人際衝突與解決策略。台灣省中等學校輔導通訊,47,12-13。
陳金燕(1996)。諮商員養成教育中「自我覺察」訓練之基本原則。諮商與輔導,125,14-16。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2001)。關於教育行動研究的一些迷思。載於陳惠邦、李麗霞著。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283-291。師大書苑。
陳惠邦(2004)。行動研究在台灣教育場域中的發展與反思。載於潘慧玲著。教育研究方法論---觀點與方法,434-451。心理出版社。
湯瑪斯.高登 著、張珍麗,張海琳 譯(1989)。父母效能訓練:別讓孩子開除你。新雨。
黃月霞(1989)。情感教育發展性輔導:「情育課程」對兒童「態度」與「學業成績」的影響。五南。
黃韋翎(2018)。國小兒童故事書中同儕衝突的起因和解決策略之內容分析。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禪蟬(2006)。兒童圖畫書中同儕衝突之內容分析。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楊尹甄(2011)。人際衝突解決團體中「矯正性情緒體驗」技術的介入與影響。高雄醫學大學健康科學院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楊秋燕(1993)。青少年親子衝突來源、親子衝突情感經驗及親子衝突解決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保強、余錦波著(1994)。思考與理性思考。台灣商務印刷。
詹楷伶(2011)。同理心訓練對改善國小五年級學童同儕衝突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碩士論文。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師大。
翟本瑞(1992)。心靈,思想與表達法---實體行程與知識型結構的文化性考察博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
齊隆鯤、劉蔚萍、胥嘉芳、高慧芬、謝美慧、陳孟秦、陳湘淳、巫素貞 合著(2015)。兒童情緒教育。華格那企業。
劉偉澍、許成之(2015)。核心職能:管理技能實物。東華書局。
劉敏(2016)。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發表於「每日頭條」網站https://kknews.cc/zh-tw/psychology/rebrgmr.html
劉靜嫻(2009)。女人四十---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青島出版社。
歐用生(1994)。教師自我成長。國民教育,35(1、2),8-13。
歐用生(1999)。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論文發表於國立高學師範大學舉辦『新世紀中小學課程革新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輯,頁405-409。
蔡秀玲,楊智馨。(2013)情緒管理。揚智。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盧靜慧、劉美均。(2015)桌上遊戲對於互動學習與人際關係影響之深探。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研究論文,836-839。
親子天下編輯部、楊俐容、呂俐安、黃欣妏、黃瑞英、賴奕銘等(2016)。情緒教育,怎麼教?家校攜手,共讀共玩的50+提案。台北市:親子天下。
謝秀宜(2019)。運用桌遊課程進行國小六年級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蘇岱崙(2015)。動手有動腦的遊戲是學習。親子天下,69,136-139。
饒見維(2010)。情緒涵養。五南。
饒見維(2019)。情緒教育—理念與實務。未出版上課講義。
英文參考文獻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llyn and Bacon.
Dougan, D.(2010). Can You See the Beauty?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s Counter Narrative in the Lives of Former Prisoners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Hulley, W. C. (2006). Mindful counseling: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s a Mahayana skillful mean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ropa University, Boulder CO.
Juncadella, C. M.(2013). What is the impa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model on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Overview of research and outcomes.
Rosenberg, M. & Chopra, D. (2015).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Life-Changing Tools for Healthy Relationships.
Zahn-Waxler, C., Radke-Yarrow, M., Wagner, E. & Chapman, M.(1992) Development of concern for othe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8(1), 12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