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79.11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古輝雄
作者(英文):HUEI-HSIUNG KU
論文名稱:網路建置族語線上查詢對於使用者的科技接受模式之研究-以阿美族語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the User's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a Built-in Indigenous Language Online Query Website-Taking Ami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李佩容
指導教授(英文):Amy Pei-jung Lee
口試委員:劉宇陽
吳靜蘭
口試委員(英文):Yu-yang Liu
Joy Jing-lan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
學號:610798012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3
關鍵詞:阿美族語科技接受模式線上數位學習
關鍵詞(英文):The Amis language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online digital learn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2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2
  • 收藏收藏:0
本論文旨在應用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在數位學習情境中,阿美語族語能力與使用者線上學習行為之間的關聯。研究對象為筆者自行建置之阿美族語線上族語查詢系統網站http://www.amis.org.tw/。研究問題如下:(1)阿美族語線上族語查詢系統的使用者表現出何種科技接受模式?(2)阿美族語線上族語查詢系統的使用者科技接受模式與教育程度、年齡、職業、實際語文能力等因素具有何種關聯?(3)阿美族語線上族語查詢系統的使用者在科技接受模式上有何差異?
本研究透過網路問卷,引導族語學習及教學相關使用者參與調查。透過科技接受模式量表、阿美語族語能力量表與線上學習行為表現,蒐集網站使用者之現況,進而加以分析,共計回收有效樣本數614份(1000份)。
研究結果顯示,阿美族語線上族語查詢系統的使用者的科技接受模式現況,均呈現正向顯著性。筆者將所蒐集到的問卷進行數據SPSS統計分析,就各變項統計分析阿美族語線上族語查詢系統的使用者之背景,相對於科技接受模式之關聯,驗證結果均成立。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族語復振確實有持續的必要性,並應提供更友善的介面,以加強其便利性及功能性,同時建置能提供語音及影音的資料庫,對於未來族語復振將更具有貢獻。
This paper aims to apply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i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users'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in a digital learning context.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website (http://www.amis.org.tw/) of the Amis language online inquiry system built by the author.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s follows: (1) What kind of technological acceptance mode do the users of the Amis online language inquiry system show? (2)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s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 of the Amis online language query system and factors such as education level, age, occupation, and their actual language abilities? (3)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 among the users of the Amis online language inquiry system?
This research uses online questionnaires to guide users related to ethnic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survey. Through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Scale, the Amis Language Ability Scale and online learning behavior performa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bsite users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 total of 614 valid samples (out of 1000)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patterns of the users of the Amis online language inquiry system are all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PSS data was performed on the collected questionnaires,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users of the Amis online language query system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for each variable,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was verified. This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re is indeed a continuous need for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and that a friendlier interface should be enhanced to improve its convenience and functionality. A database with voice and audio-visual information should be built, which will contribute more to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問題 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6
第七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臺灣原住民語言發展現況 9
第二節 原住民語言與族語線上平台數位學習 16
第三節 語料數位典藏 Digital Collection of Corpus 23
第四節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簡稱TAM)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假設推論 29
第三節 研究實施程序 31
第四節 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 3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36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39
第一節 阿美族語線上查詢學習系統之敘述性統計 39
第二節 阿美族語線上查詢學習系統之各變項間的相關性分析 49
第三節 阿美族語線上查詢學習系統之T檢定 49
第四節 阿美族語線上查詢學習系統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52
第五節 阿美族語線上查詢學習系統之檢驗研究假設 70
第六節 阿美族語線上查詢學習系統之信度分析 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7
第二節 研究實務建議與貢獻 77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78
吳明義(2013)。《阿美族語辭典 O PIDAFO'AN TO SOWAL NO PANGCAH》。臺北巿:南天書局。
古輝雄(2016)。〈阿美族語線上查詢學習網〉,《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68,頁38-41。
李元鴻(2008)。同儕教導策略在資訊融入原住民族語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
李壬癸(1994)。〈對於原住民母語教學應有的一些認識〉《原住民文化會議》,頁47-55。臺北巿: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李壬癸(2007)。〈台灣南島語言的回顧和展望〉。《原住民族語言發展論叢:理論與實務》,頁1-11。臺北巿: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李壬癸(2012)。族語保存現況調查研究。科技部104年度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李汝和(1970)。《臺灣省通志。卷二》。臺北巿: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少揚、徐中文(2021)。110年度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修訂共識成果報告書。臺北巿: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
李台元(2018)。〈原住民族語言文字系統的發展〉。《原住民族文獻》,36,頁31-41。
邱淑芬、蘇秀娟、黃衍文(2017)。〈資通訊科技於護理教育的應用〉。《護理雜誌》,64(6),頁5-11。
吳萬益(2011)。《企業研究方法》(第四版)。臺北市:華泰文化。
林修澈(2019)。〈走過二十年—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簡介〉。《漢學研究通訊》,38(3),頁35-38。
林信成(2010)。〈數位典藏資源共享平臺之建置〉。《檔案季刊》,9(2),頁4-19。
洪新原、梁定澎、張嘉銘(2005)。〈科技接受模式之彙總研究〉。《資訊管理學報》,12(4),頁211-234。
陳美如(2000)。〈從多元文化教育論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的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5,頁173-202。
陳德華(2005)。〈尊重原住民族主體性培育原住民高級人才〉,《原教界-原住民教育情報誌》,5,頁4-5。
張學謙(2007)。邁向多元化的臺灣國家語言政策:從語言歧視到語言人權。載於鄭錦全、何大安、蕭素英、江敏華、張永利(編),《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頁177-197)。臺北巿:中央研究院。
張學謙(2008)。〈融入語言人權的弱勢語言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2,頁17-44。
教育部(1997)。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臺北巿:教育部。
梁榮茂(2007)。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載於鄭錦全、何大安、蕭素英、江敏華、張永利(編),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頁143-157)。臺北巿:中央研究院。
童春發(2005)。〈語言政策國際性與主體性平衡〉。《國家政策季刊》,4(3),頁29-48。
黃美金(1995)。〈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現有教材之比較和我見〉。《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頁77-96。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黃美金(2014)。〈臺灣原住民族語復振工作之回顧與展望〉。《臺灣語文研究》,9(2),頁67-88。
黃宣範(2008)。《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臺北巿:文鶴出版社。
黃順蓋(1998)。〈臺灣地區語言政策述論〉。《中山中文學刊》,4,頁124-145。
黃輝爵(2007)。Holo話在家庭中的傳承。載於鄭錦全、何大安、蕭素英、江敏華、張永利(編),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頁103-108)。臺北巿:中央研究院。
黃毓超、李佩容(2014)。〈建構臺灣族語線上社群與使用行為初探〉。《臺灣語文研究》, 9(2),頁39-66。
黃毓超、湯愛玉、李佩容、傅可恩(2015)。〈整合線上與現場之語言復振策略思考與建議〉。《台灣原住民族研究》,8(4),頁127-142。
劉宇陽(2014)。〈臺灣原住民族族語數位教材─現況與未來〉。《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頁9-12。
劉宇陽(2020)。〈素養導向的原住民族語學習〉。《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3),頁29-33。
藍文欽(2004)。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資源。數位學習研習班,頁2-7。臺北巿: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顏國昌(2007)。原住民語言政策與執行。載於鄭錦全、何大安、蕭素英、江敏華、張永利(編),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頁163-169)。臺北巿:中央研究院。


Bearman, David. (2007). Digital libraries.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1.1: 223-272.
Blust, Robert. (1984). The Austronesian homeland: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Asian Perspectives, 26.1: 450-467.
Diamond, Jared. (2000). 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 Nature, 403: 709-710.
Edwards, R., & Usher, R. (2002). Postmodernism and education: Different voices, different worlds. London: Routledge.
Grenoble, L. A., & Whaley, L. J. (2002). What does Yaghan have to do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Linguistic Discovery, 1.1: 1-13. https://doi.org/10.1349/PS1.1537-0852.A.101
Kroskrity, P. V. & Reynolds, J. F. (2001). On using multimedia in language renewal: Observations from making the CD-ROM Taitaduhaan. In The green book of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in practice, ed. by Leanne Hinton and Kenneth Hale, pp. 317-329. Brill.
Kochtanek, Thomas R., Rafee Che Kassim, A. and Hein, K.K. (2001). A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 web site: Project DL.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25.1: 29-41.
Marchionini, G., & Maurer, H.A. (1995). The roles of digital librari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mmun. ACM, 38: 67-75.
Nettle, Daniel & Romaine, Suzanne. (2000). Vanishing voices: The extinction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zajna, Bernadette. (1996).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Management Science, 42.1: 85-92.
Tavangarian, Djamshid & Leypold, Markus & Nölting, Kristin & Röser, Marc & Voigt, Denny. (2004). Is e-Learning the solution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Electronic Journal of e-Learning, 2.2: 273-28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