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5.6.14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蔡育昕
作者(英文):Tsai-Yu Hsin
論文名稱:「二次演繹」- 蔡育昕創作自述
論文名稱(英文):Secondary Interpretation-Tsai Yu-Hsin 's artistic statement
指導教授:湯運添
指導教授(英文):Yun-Tien Tang
口試委員:胡朝景
林永利
口試委員(英文):Chao-Ching Hu
Yung-Li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號:610874003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8
關鍵詞:繪畫再現挪用擬仿
關鍵詞(英文):paintingreproduceAppropriationSimul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0
  • 收藏收藏:0
繪畫的意義在藝術史的洪流中不斷偏航,甚至多次哀嘆死亡。但即便如此,如今的藝術市場和學院中仍然有許多的創作者和課程以繪畫作為主要創作教材,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創作者以最容易接觸到的形式 ─ 繪畫,作為主要創作體裁,並將在求學過程中學習的各項創作方法做結合,試圖在現今多元定義中的繪畫裏,找尋最適合創作者的創作方式。
創作者以『再現、挪用、擬仿』三個概念進行創作並呈現在本文中,在創作實踐後梳理作品脈絡的同時,分析不同時期作品中形式與敘事的差異,使創作與本文產生交織,且試圖在這些作品中歸納並重構出一套創作者心中認為的繪畫樣式,同時期望在當代策展盛行的年代,繪畫能夠以更饒富趣味展出的方式來激發觀者的提問及思考。
The meaning of painting has continuously deviated from the mainstream of art history, even lamenting its death multiple times. However, despit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creators and courses in today's art market and academies that focus on painting as the primary medium of creation. In Taiwan's education system, creators often use painting, the most accessible form, as their main creative genre. They combine various creative methods learned during their studies, attempting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creative approach within the diverse definitions of painting today.

The creators in this article employ the concepts of 'representation, appropriation, and simulation' in their artistic creation and presentation. They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form and narrative in their work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while examining the context of their artistic practice. They aim to synthesize and reconstruct a painting style that aligns with the creators' vision, while also hoping that painting, in this era of prevalent curatorial practices, can stimulate viewers' questions and reflections through more engaging exhibition methods.
摘 要 III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目的與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學理基礎 7
第一節 寫實、再現與擬仿 7
第二節 照相寫實與攝影式輔助繪畫 10
第三節 挪用形式的意義 12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 15
第一節 創作理念 15
第二節 創作形式 25
第三節 創作方法與技巧 34
第四章 作品解析 41
第五章 結論 63

黃賓虹 著,《古畫微》,香港,商務印書館,1961。
M. Mariën, 'Activité surréaliste', 引自D. Sylvester, ed., René Magritte, Catalogue Raisonné, vol. III, Antwerp, 1993。
高千惠 著,《當代藝術文化澀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8。
Jean Baudrillard 著,洪凌 譯,《擬仿物與擬像》,台北市,時報文化,1998。
桂小徑 著,《海南師範學院學報》〈論攝影與現代繪畫〉,第14卷第2期,2001。
Walter Bendix Schönflies Benjamin 著,王才勇 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劉豐榮 著,〈視覺藝術創作研究方法之理論基礎探析〉 《藝術教育研究》第8期,2004年。
莊偉婷 著,〈論寫生與創作─莊瑋婷國畫創作自述〉,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4。
Arthur C.Danto 著,林雅琪 鄭慧雯 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台北:麥田出版,2004。
齊簡 著,《擴張場域中的繪畫:馬力歐.梅茲之冰屋裝置中繪畫/雕塑/建筑的復式實踐》,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2004。
高千惠 著,《叛逆的捉影:當代藝術家的新迷思》,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任亞地 著,〈當代藝術中歷史圖像的挪用與解構〉,《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3期,2008。
姚爾暢 著,《油畫材料與技法》,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9。
范炳楠 著,《消費符號的再消費》,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1。
簡上允 著,《《痕跡》,繪畫?!藝術家的姿態、場域-簡上允創作自述》,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1。
Arthur C.Danto 著,陳岸瑛 譯,《尋常物的嬗變-一種關於藝術的哲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Marita Sturken、Lisa Cartwright 著,陳品秀、吳莉君 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台灣,臉譜出版,2013。
陳淑華著,《油畫材料學》,台灣: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
倪愛珍 著,〈符號學視域下的戲仿〉,《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44卷第5期,河南,河南師範大學,2017。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著,張瓊懿 譯,《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台北,行路出版,2019。
Julian bell著,官研廷 譯,《什麼是繪畫?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所見之物?》,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9。
莊立豪 著,《繪畫範式》,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9。
陳為榛 著,《嘲諷修辭學-日常物懷疑論》,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20。
梁廷毓 著,《藝術家》〈視觸與欺眼淺論曾琡棻作品中的真偽思辨〉,544期,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20。
網路資料
顯影PHOTOGSTORY《黃百亨 示威現場與直播螢幕的雙重曝光》,網路參考資料:https://photogstory.com/2020/06/04/%E9%BB%83%E7%99%BE%E4%BA%A8-%E6%8A%97%E7%88%AD%E7%8F%BE%E5%A0%B4%E8%88%87%E7%9B%B4%E6%92%AD%E8%9E%A2%E5%B9%95%E7%9A%84%E9%9B%99%E9%87%8D%E6%9B%9D%E5%85%89/?fbclid=IwAR0MXRzMPHgG59WXvywC0fUwmFo598D_M3mZl9IJ6kwVwEKLyZa2uHM6DlY 查閱2022/9/22
參自〈【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再會,從此離去,但仍是條野狗:高俊宏專訪〉資料來源:https://artouch.com/views/issue/content-34759.html 查閱2022/9/23
資料來源:https://ziajia.net/%E9%80%8F%E8%A7%86%EF%BC%9A%E9%A9%AC%E5%A5%88%E7%9A%84%E9%98%B3%E5%8F%B0/ 查閱2022/9/25
資料來源: http://www.hiart.cn/feature/detail/99ahqxv.html 查閱2023.04.2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