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2.114.2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張依婷
作者(英文):Yi-Ting Chang
論文名稱:「色鉛筆繪畫中的創作與療癒」張依婷的創作自述
論文名稱(英文):"Creation and Healing in Color Pencil Drawing", which is the autobiography of Yi-Ting Chang
指導教授:湯運添
指導教授(英文):Yun-Tien Tang
口試委員:胡朝景
韓毓琦
口試委員(英文):Chau-Jin Hu
Yu-Chi H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號:610874011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關鍵詞:療癒色鉛筆創作
關鍵詞(英文):HealingColor Pencil Draw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
  • 收藏收藏:0
本論文以「色鉛筆繪畫中的創作與療癒」張依婷的創作自述為主題,主要在描述記錄創作者因2012年罹癌後變得行動不便,2013年治療中接觸色鉛筆,並開始使用色鉛筆創作後,其創作形式與心境上之轉變,以及創作者將研究所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間所繪製之作品做詳細的紀錄與解析。其創作紀錄不僅是作為創作者觀察自己的蛻變與生活提醒之用,更是創作者自生病後缺乏自信、到從色鉛筆作品中獲得成就感、到透過繪畫過程發現自己內心深處試圖掩蓋的傷痕,以藝術創作代替治療的方式,達到自我療癒之結果與經驗分享。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theme of "Creation and Healing in Color Pencil Drawing", which is the autobiography of Yi-Ting Chang. It mainly narrates the creator’s inconvenience from suffering cancer in 2012. Colored pencils were first introduced to the creator during her treatment in 2013, which has transformed the creator’s state of mind and process art. The creator recorded and analyzed in a detailed manner on the artworks that were created during her time in graduate school from March 2019 to June 2021. The creation records were not only used as a reminder for the creator to observe her transformation and life but also as a way to share the results and experience of self-healing through art creation instead of therapy, from the lack of self-confidence after illness to the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from colored pencil drawings,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deep wounds she tried to hide through the painting proces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論文架構與創作流程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創作思想的影響 6
第二節 創作內容與形式 11
第三節 作品風格的影響 23
第四節 歷程相似的藝術家 33
第三章 創作形式 47
第一節 創作主題說明 47
第二節 創作過程與紀錄 50
第三節 探索藝術療癒的歷程與經驗分享 65
第四章 創作實踐與作品解析 69
第一節 「盼望的旅行」 69
第二節 「周天成精神」 83
第三節 「最重要的事」 90
第五章 結論 122
參考資料 124
一、中文書籍
陸雅青 著,《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
幾米 著,《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Herbert Read 著,梁錦鋆 譯,《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Theresa Foks-Appelman 著,許智傑、謝政廷 譯,《來畫圖吧!:從分析心理學的觀點了解兒童繪畫與遊戲的意義》,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1。
美術手帖編輯部 著,黃友玫、李韻柔、葉立芳、褚炫初、蘇文淑 譯,《美術手帖:特集 奈良美智回歸原點》,台北:大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2012。
Cathy A. Malchiodi 著,朱惠瓊 譯,《藝術治療:自我工作手冊》,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13。
飛樂鳥 著,《最動人的色鉛筆彩繪:色調×意境的進階繪畫技法》,台北:電腦人文化/創意市集,2013。
杉原美由樹 著,楊鴻儒 譯,《水彩色鉛筆散步寫生6堂課》,台北:三悅文化圖書事業有限公司,2013。
Kass Hall 著,力耘 譯,《100個禪繞畫的創意練習:從入門到進階,七大類圖樣,最新黑白與彩色禪繞畫法》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
幾米 著,《真的假的啊?》,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
Pat B. Allen 著,江孟蓉 譯,《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
Sandy Steen Bartholomew 著,喬喻 譯,《放手畫禪繞:我的108個禪繞畫練習》,台北:積木文化,2013。
Sandy Steen Bartholomew 著,喬喻 譯,《放手畫禪繞.2,頭腦的瑜伽練習》,台北:積木文化,2014。
幾米 著,《故事團團轉》,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幾米 著,《故事的開始(新版)》,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Alain de Botton、John Armstrong 著,陳信宏 譯,《藝術的慰藉》,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
曾肅良 著,《藝術概論》,新北:三藝出版有限公司,2016。
凱瑟琳・英格拉姆 著,李亦然 譯,《這就是馬蒂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孫建平、康弘 著,《大師的手稿》,新北: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
Patrick Frank 著,俞鷹、張妗娣 譯,《藝術形式(第11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水晶孔 著,《流浪小孩》,台北:大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
不朽 著,《與自己和好如初》,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
阿布(張椀晴) 著,《即使被判出局,也要讓夢想回家》,台北: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7。
筑摩書房編集部 著,張秀慧 譯,《痛並快樂著:燃燒的芙烈達》,新北: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
蔡清田 著,《畢業論文寫作的通關密碼》,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7。
David J. Morris 著,吳張彰 譯,《凝視創傷》,台北: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8。
李沼泳 著,李舟妮 譯,《療癒美術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
李澤厚 著,《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8。
大里浩二 著,謝薾鎂 譯,《OX學會好色計:設計人一定要懂的配色基礎事典》,台北:旗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
管倖生等 著,《設計研究方法》,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8。
禹智賢 著,王品涵 譯,《安慰我的畫》,新北:方舟文化,2019。
ingectar-e 著,洪禎韓 譯,《留白的設計美學》,台北:睿其書房,2019。
紅糖美學 著,凌瑋琪 譯,《中國傳統色配色圖典》,台北:睿其書房,2019。
曾雍甯 著,《燦燦光采:曾雍甯個展》,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19。
郭文貴 著,《色彩情感演繹與實作(附北星167色實用色票)》,新北:北星圖書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
秋田麻早子 著,蔡昭儀 譯,《名畫的構造:從焦點、路徑、平衡、色彩到構圖-偉大的作品是怎麼畫出來的?22堂結合「敏感度」與「邏輯訓練」的視覺識讀課》,新北:大牌出版,2020。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著,張瓊懿 譯,《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新北:行路,2020。
Selwyn Leamy 著,蘇威任 譯,《厲害插畫家,必學的風格畫畫課》,台北:原點出版,2020。
郭和昌 著,《天使的禮物: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教育繪本》,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
周慕姿 著,《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台北: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
草間彌生 著,鄭衍偉 譯,《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
Sir E.H. Gornbrich, Julian Hochberg, and Max Black 著,錢麗娟 譯,《藝術、知覺與現實》,新北: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
Claire Berest 著,許雅雯 譯,《世上沒有純粹的黑:芙烈達得烈愛人生》,台北: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21。

二、網路資料
LotuSwan的藝術花園(查詢日期2020年3月29日)https://abcd7513.pixnet.net/blog/post/262472177
HEAVEN RAVEN(查詢日期2021年5月20日)
https://www.heavenraven.com/2019/02/19/yayoi-kusama/




(此全文20260815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