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122.3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李建瑩
論文名稱:墨舞筆歌-李建瑩詩書畫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英文):" Dance of the Ink and Song of the Brush "—Th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Creation Elaboration of Li Cheng-Ying
指導教授:廖慶華
指導教授(英文):Ching-Hua Liao
口試委員:韓毓琦
林永發
口試委員(英文):Yu-Chi Han
Yong-fa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號:610874015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關鍵詞:墨舞筆歌國畫書法近體詩國畫三絕
關鍵詞(英文):Dance of the Ink and Song of the BrushModern PoetryCalligraphy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Three Wonder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4
  • 收藏收藏:0
論文標題《墨舞筆歌》緣由筆歌墨舞與筆酣墨飽同是讚譽人文才斐然,並且讚美書法妙筆生輝、筆走龍蛇的成語。靈感來自2019年筆者於花蓮文化局美術館舉辦「墨舞行吟」書畫個展,而引申論述說明詩、書、畫研究與創作歷程。
詩、書、畫各有獨特之學問存在,詩,屬人文精神、觀念的發展與中國文學;正統書法屬法書,中國文字最大特性包含形、聲、義的美學,筆法與技巧有許多變化,為世界獨一無二的藝術;國畫根基在於書法,發展派系雖多,但總體以毛筆線條、意境、美學表達內涵。古傳詩書合一,書畫同源,詩畫關係密切,詩書畫一氣呵成,三者環環相扣,有才德兼備同具詩、書、畫創作者稱「三絕」。
此篇筆者以個人詩書畫創作為論述中心,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詩書畫之關聯性。第三章詩書畫創作方法與應用。第四章詩書畫創作實踐。第五章結論。
Abstract
The title of the thesis "Dance of the Ink and Song of the Brush" is derived from the idioms that praise the literary talent and mastery of calligraphy. This thesis is inspired by my solo exhibition, Ink Dance, held in the Art Museum of Hualien Cultural Bureau in 2019. In this thesis,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and illustrate the research and creation process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each have their own expertise. Poetry is classifi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spirit, ideas, and Chinese literature. Orthodox calligraphy is known as the model calligraphy or calligraphy masterpiece. The main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clude the aesthetics of pictogram, as well as phonetic and semantic elements. There are many changes in writing styles and techniques which makes calligraphy an unique art in the world.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lies in calligraphy. Although many factions develop, they generally express their connotations with brush lines, artistic conceptions, and aesthetics.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re also tightly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Specifically, poetry and calligraphy can be combine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ave the same origin, and poetry and painting are interconnected. According to an old legend, the creator who can master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s honored with the title “Three Wond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explores the relevance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re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he fourth chapter illustrates the practice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d last but not least, Chapter 5 is the conclus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背景 1
第二節 創作動機 2
第三節 創作目的 3
第四節 創作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解釋名詞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詩書畫之關聯性 7
第二節 詩的緣起與章法 12
第三節 書法學理 15
第四節 國畫學理 18
第三章 詩書畫創作方法與應用 33
第一節 近體詩創作方法與應用 33
第二節 書法創作方法 35
第三節 書法創作應用 40
第四節 臨摹古碑帖 43
第五節 創新國畫技法 50
第四章 詩書畫創作實踐 57
第一節 近體詩創作實踐 57
第二節 書法創作實踐 81
第三節 國畫創作實踐 98
第五章 結論 117
參考文獻 121
專書
中國歷代藝術編輯委員編,《中國歷代藝術 繪畫編上》,臺北:臺灣大英百科
公司,1995。
中國歷代藝術編輯委員編,《中國歷代藝術 書法篆刻編》,臺北:臺灣大英百
科公司,1995。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出版社,2003。
王家誠,《溥心畬傳》,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
王經緯、王煒紅,《甲骨文集聯五百例》,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王經緯,《甲骨文集聯五百例續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
王餘德,《墨林精粹選輯》,臺南:大眾書局,1990。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
正中書局編審委員《教育研究法》,臺北:正中書局,1984。
弘法大師,《文鏡秘府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
朱明祥,《增廣詩韻集成》,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5。
任重,《畫以載道》,臺北:羲之堂文化出版公司,2015。
王耀庭、馮明珠主編,《妙筆生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
成复旺,《神與物游—中國傳統審美之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
林永發,《七友畫會及其藝術之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
吳文彬,《傳統人物畫法》,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94。
吳傳鱗、蔡佩欣編,《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溥心畬》,臺北:錦繡文化企
業,2007。
吳傳鱗、蔡佩欣編,《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張大千》,臺北:錦繡文化企
業,2007。
122
吳傳鱗、蔡佩欣編,《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李苦禪》,臺北:錦繡文化企
業,2007。
何恭上,《四君子畫譜》,臺北:藝術出版社,1971。
何恭上,《當代美人畫選》,臺北:藝術圖書公司,2000。
姜一涵,《易經美學12 講》,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5。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 年。
徐子宏,《周易》,臺北:地球出版社,1994。
高義瑝,《大地行旅 高義瑝畫集》(4),臺北:高義瑝藝術工作室,2017。
洪文慶,《中國名畫欣賞》(1),新北:錦繡出版,2001。
洪文慶,《中國名畫欣賞》(2),新北:錦繡出版,2001。
洪文慶,《中國名畫欣賞》(3),新北:錦繡出版,2001。。
洪文慶,《海外中國名畫精選》(1),新北:錦繡出版,2001。
洪文慶,《海外中國名畫精選》(2),新北:錦繡出版,2001。
洪文慶,《海外中國名畫精選》(3),新北:錦繡出版,2001。
陳龍英,《詩詞曲賞析》中冊,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80。
陳星平,《名家墨跡精選》,臺南:大眾書局,1992。
陳新雄,《毛詩》,臺北:學海出版,1989。
陳傳席、顧平著 ,《中國名畫家全集 陳之佛》,臺北:藝術家出版,2003。
張乾元,《象外之意:周易象學與中國書畫美學》,北京;中國書店,2006。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載《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1979。
秦孝儀,《李郭山水畫系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
劉芳如、許文美主編,《溯源與拓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3。
湯皇珍,《雲山.潑墨.張大千》,臺北:雄獅圖書公司,1993。
湯皇珍,《雄獅叢書》,臺北:雄獅圖書出版,2004。
123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臺北;華正書局,1988。
黑須雪子,《中國法書選雁塔聖教序》,東京都:株式會社二玄社,2009。
黑須雪子,《中國法書選蘭亭序》,東京都:株式會社二玄社,2009。
黑須雪子,《中國法書選石鼓文、泰山石刻》,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
2009。
黑須雪子,《中國法書選甲骨文、金文》,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8。
黑須雪子,《中國法書選九成官醴泉銘》,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10。
黑須雪子,《中國法書選自敘帖》,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10。
黑須雪子,《中國法書選書譜》,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9。
黑須雪子,《中國法書選選十七帖》,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10。
黑須雪子,《中國法書選禮器碑》,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08。
渡邊隆男,《中國法書選玄秘塔碑》,東京都:株式會社二玄社,1997。
渡邊隆男,《中國法書選真草千字文》,東京都:株式會社二玄社,2009。
渡邊隆男,《中國法書選多寶塔》,東京:株式會社二玄社,2013。
華三川,《濃粧淡抹》,臺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
臺灣開明書店,《文藝心理學》,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2。
盧清遠,《嶺南派畫法》,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95。
蔡平立,《詩的作法與欣賞》,臺北:益群書店,2002。
韓志強,《甲骨文書法偏旁部首》,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4。
韓志強,《甲骨文書法章法解析》,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4。
韓志強,《甲骨文書法基本筆法》,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4。
韓志強,《甲骨文書法唐宋詩詞》,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6。
韓志強,《甲骨文書法字帖古今楹聯》,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6。
韓志強,《甲骨文書法字帖間架結構》,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6。
韓志強,《甲骨文書法字帖嘉言妙語》,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6。
韓志強,《甲骨文書法字帖先哲名言》,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6。
124
藍燈文化,《歷代書法字源》,臺北:藍燈文化公司,2005。
論文
李紫晴,《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李紫晴觀音菩薩像創作自述》,國立東華大學藝術
與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9 年。
林嘉鈺,《探討墨韻在海報設計之表現》,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8 年。
金貞任,《張大千與溥心畬水墨山水,》臺北: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年。
曹靜俐,《劉延濤詩書畫藝術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
文,2010 年。
月刊
何傳馨主編,《故宮文物月刊》363 期,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 年。
王家誠,〈溥心畬的書法藝術〉, 故宮文物月刊,190 期,1999 年,頁42-
61。
楊旭堂主編,《中華書道》,春季號71 期,2007 年。
期刊
何懷碩,〈我看當代水墨畫藝術家〉,《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第3 期,1987 年。
黃光男,〈文人畫在臺灣評述〉,《書畫藝術學刊》第6 期,2009 年。
郭少宗,〈臺灣水墨80 年代的動向〉,《臺灣美術》13 期,1990 年,頁31-35
劉國松,〈溥心畬-畫家學者文人畫風範〉,《藝術家》253 期,1996 年,頁248-
24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