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5)。中小學家長參與及其與教育品質的關係。教育研究月刊,135,81-91。 孔員(2006)。幼稚園推動親子共讀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方子華(2004)。國小學生家庭閱讀活動、學校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王以仁(2014)。親職教育:有效的親子互動與溝通。台灣:心理。 王佩徛、王秋鈴(2015)。學習對話式閱讀對提升家長親子共讀技巧之成效。特殊教育學報,42,1-26。 王朝鳳(2010)。幼兒園推動故事志工團體之歷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王雅慧(2009)。淺談親子共讀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家庭教育雙月刊,20,67-73。 王曉雯(2012)。故事志工說故事活動及其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丘愛鈴、丘慶鈴(2007)。義工家長參與繪本共讀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23,127-147。 石泱(2013)。臺北市立圖書館志工運用管理之初探。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1(1),9-33。 石苑均(2016)。幼兒園家長參與的影響、困境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7),79-81。 吳宜貞(2002)。家庭環境因素對兒童閱讀能力影響之探究。教育心理學報,34(1),1-20。 吳明隆、林慶信(2004)。原漢學童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族群、性格因素的比較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7,37-55。 吳訓生(2002)。國小高、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65-104。 吳清基 (2010)。推動臺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閱讀。研考雙月刊,34(1), 62-66。 吳琇春(2017)。學前幼兒繪本閱讀策略。師友月刊,603,42-45。 吳紹群(2001)。兒童閱讀運動中圖書館的參與和角色。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7(2),76-89。 宋曜廷、劉佩雲、簡馨瑩(2003)。閱讀動機量表的修訂及相關因素研究。測驗學刊,50(1),47-71。 李君懿(2010)。優良兒童繪本出版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364-377。 李秀美(2003)。概念構圖對提升國小學童說話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佳錡、陳慧華(2020年5月)。幼學壯行-幼兒家庭親子共讀的實踐、落差與反省。2020第七屆「華山論見」教育研討會,花蓮縣。 李欣霈(2015)。電子繪本對幼兒閱讀動機及閱讀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李惠加(2002)。一個親子共讀團體的發展歷程探究-小圓點親子童話屋模式。兒童文學學刊,8,285-310。 沈歲鳳、宋亭葦、劉宛真、李璧岑(2013)。親子共讀推行現況-以北部地區四所公立附幼為例。兒童照顧與教育,3,73-80。 谷瑞勉、王怡靜(2012)。耶~我喜歡閱讀!—幼兒園實施分享閱讀教學之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9,45~60。 周育如、黃迺毓(2010)。親子共讀情緒言談與幼兒情緒理解能力之關係檢視。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2),33-60。 林文寶(2000)。閱讀的魅力與格調─談台灣兒童的閱讀興趣。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7-9。 林巧敏(2011)。台灣國小學童數位閱讀興趣與行為之調查分析。國家圖書館館刊,100(2),30-59。 林怡伶、張鑑如(2016)。學步兒氣質、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興趣之關係初探。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7,67-90。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林宣妤(2016)。屏東縣公立幼兒園教師推動親子共讀及家長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郁玟(2017)。親子共讀親職團體 對親子關係與幼兒社會行為影響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臺北市。 林素卿(2003)。協同行動研究—以班級經營之常規改善為例。師大學報,48(1),91-112。 林敏宜、簡淑真(2010)。親子共讀中幼兒母親的心智言談分析。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2,78-103。 林惠娟、黃齡瑩(2004)。家庭與幼兒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2),1-56。 林語蓁、賴春金(2012)。圖畫書融入閱讀教學對幼兒閱讀動機成效之研究。幼兒教育,307,28-48。 穹澎維(2014)。兒童文學與兒童閱讀 「愛」是閱讀的起點。文化生活,75,28-32。 花蓮縣壽豐鄉戶政事務所(2020)。花蓮縣壽豐鄉各鄰住戶人口統計表。2020年09月30日,取自:https://sfhr.hl.gov.tw/News.aspx?n=736&sms=9320 邱淑惠、廖儷湘(2014)。學前幼兒如何閱讀繪本-眼動歷程之初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09,57-73。 柯華葳(2013)。閱讀是新世紀必要的學習管道。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4(4),4-11。 柯靜惠(2019)。嬰幼兒家庭閱讀環境與家長實施親子共讀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柳雅梅(2002)。親師運用閱讀協助單親孩子。國教天地,147,80-84。 洪瑞斌、莊騏嘉、陳筱婷(2015)。深思敘說研究之研究倫理議題:回到倫理學基礎探討。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3,55-79。 孫劍秋、林孟君(2013)。從臺灣中學生PISA閱讀素養的表現談精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教學策略。中等教育,64(3),35-51。 徐庭蘭(2004)。親子共讀對語言發展遲緩幼兒語言理解與口語表達之學習成效。醫護科技學刊,6(4),349-370。 柴在屏、李嵩義(2006)。學校志工招募步驟及運作策略之探討。中州學報,23,179-194。 翁維秀(2015)。高教育程度母親的親子共讀觀點與方式(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博銓(2009)。教師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中等教育,60(2),32-46。 高楚鈞(2011)。幼稚園親子共讀之互動歷程與反應研究-以「生活教育主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馨寧、林啟超(2016)。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之不利歸因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4),50-54。 常德芳(2012)。親子共讀對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之研究-以桃園地區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張佳琪(2016)。多元閱讀活動對幼兒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張玟芳(2018)。學齡前親子共讀─愛的傳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4),100-103。 張家齡(2019)。幼兒園推動幼兒共讀之研究-以南投縣某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台中市。 張振芬(2006)。親.親閱讀。學前教育,28(11),16-26。 張珮瑩(2009)。親子共讀圖畫書個案研究—觀察幼兒的敘事與繪圖發展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莉慧(2009)。台灣推動閱讀之觀察與省思。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5(4),82-98。 張媖媜、鐘樹椽(2010)。相互教學法融入多媒體閱讀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之影響。數位教學暨資訊實務研討會第五屆,525-544。 張嘉琪(2016)。多元閱讀活動對幼兒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張鑑如、林佳慧(2006)。低收入家庭親子共讀對話分析:話語內容與互動類型。師大學報,51(1),185-212。 張鑑如、劉惠美(2011)。親子共讀的研究文獻回顧與展望。教育心理學報,43,315-336。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8 年 06月27日,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教育部(2019)。提升國民中小學學生閱讀素養計畫。取自:http://www.tajh.tp.edu.tw/resource/openfid.php?id=1219 曹純瓊(2008)。鷹架式語言教學對國小高功能自閉症兒童口語表達能力學習效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0,193-220。 許杏安、邱惠如(2013)。繪本裡的生命教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2),122-125。 郭喬雯、施又瑀(2020)。親子共讀開啟喜閱人生。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1),156 – 161。 陳必卿、鄒宜庭(2012)。原漢家長對幼兒數學學習觀點之探究。南臺人文社會學報,7,53-81。 陳佩勤、張麗君、陳沛緹(2014)。親子對話式共讀圖畫書之語言分析:母親的閱讀引導與幼兒的語言訊息。教育研究學報,48(2),127-152。 陳怡華、林弘昌(2018)。國內科研人員參加學術倫理課程之學習動機對研究倫理態度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4(4),88-109。 陳奕蓉、陳惠茹(2017)。運用對話式共讀提升幼兒注意力之成效探討。職能治療學會雜誌,35(2),169-188。 陳昭伶(2003)。讓孩子享受閱讀─如何讓孩子享受閱讀重要元素之探討。全國新書資訊月刊,54,9-12。 陳炳男(2005)。探討教育實務工作者的利器-教育行動研究之剖析。學校行政,38,174-191。 陳英豪(2017)。以生態系統理論之居間系統探討提早入學學生的幼小銜接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239-244。 陳淑娟(2017)。學校志工工作熱情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中小學為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1(3),17-39。 陳淑敏(2006)。如何引導幼兒故事書以增進幼兒的語文發展。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41-60。 陳惠茹、張鑑如(2011)。共讀童書文字指引策略對幼兒認字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5(2),157-173。 陳新豐(2014)。屏東縣國小學童之閱讀環境及閱讀行為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11,145-174。 陳儒晰(2015)。電子繪本鷹架對幼兒閱讀學習之影響。中華管理發展評論,4(1),77-95。 陳麗君、林麗娟(2012)。公共圖書館嬰幼兒閱讀服務及相關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4(2),104-116。 陳麗君、林麗娟(2014)。台灣公共圖書館推動「閱讀起步走」計畫之調查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85。 彭宇萍、莊博涵(2015)。淺談公共圖書館志工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2(3),1-13。 曾秀蓮(2008)。閱讀悅讀越讀-型塑學習型家庭。臺北縣家庭教育季刊,9。 程可珍(2017)。淺談家庭親子共讀。家庭教育雙月刊,67,37-49。 黃玫溱、林巧敏(2009)。推動閱讀計畫之構想與建議。圖書與資訊學刊,70,48-60。 黃俊傑(2009)。閱讀宅急便-圖書專車在高雄市信義國小。師友月刊,503,80-81。 黃政傑(2006)。親職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53-57。 楊之瑜(譯)(2013)。愛玩才會贏:發揮自然學習力 遊戲讓孩子更聰明(原作者:David Elkind, Ph.D.)。臺北市:台視文化。 楊忠斌、柯伯儒(2015)。M. Greene的「想像力」觀點對教師推動閱讀教育的啟示。台灣教育評論月刊,4(3),106-111。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第三版)。台灣:心理。 趙金婷、陳瑤惠(2011)。職前教保人員與幼兒共讀圖畫書之互動歷程探究。嘉南學報,37,271-285。 劉育沁(2015)。花蓮縣國小閱讀教育政策執行之比較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花蓮縣。 劉華宗、楊清媚(2015)。臺中市圖書資訊中心推動「閱讀起步走.親子悅讀營」之政策行銷與成效探討。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3(2),35-53。 劉雅惠(2007)。新竹市立托兒所親子共讀現況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潘淑滿(2017)。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新北市:心理。 蔡枚峨(2010)。國民小學學校閱讀環境與高年級學生閱讀動機、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雯萍(2010)。國小低年級兒童學前共讀與其閱讀理解能力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鄧秀琴(2008)。幼稚園教師閱讀推廣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鄧運林(2011)。影響學前幼兒閱讀與書寫能力因素分析。南亞學報,31,443-468。 鄧蔭萍(2011)。新移民母親及其子女「親子共讀方案」規劃與實施。國民教育,51(6),47-54。 鄭月娥(2015)。聽見幸福 談幼兒園的親子共讀。師友月刊,578,88-90。 鄭雅文(2015)。經營班級閱讀環境提升幼兒閱讀動機(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盧美貴(1992)。幼兒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盧美貴、郭美雲(2008)。幼兒生命「故事」的編織-幼稚園繪本教學策略的運用。台灣教育,654,2-9。 賴苑玲(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家庭、班級及學校圖書館閱讀環境與其閱讀態度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1,47-86。 謝秀芳(2002)。質性研究。雲科大體育,5,45-53。 謝佳玲(2012)。我們來扮演之親子共讀。文化生活,67,12-15。 謝瑩慧、宋媛媛(2016)。繪本教學融入幼兒園讀寫活動之協同行動研究。南臺學報社會科學類,1(2),93-112。 謝瑩慧、陳燕惠(2014)。幼兒在家庭中早期讀寫能力萌發之個案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8(1),77-104。 簡碧瑱、涂妙如(2012)。參與親子共讀課程家長的閱讀信念、共讀行為及幼兒語言能力之初探。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4,125-153。 羅秀容(2003)。臺北縣市幼兒母親伴讀狀況及對圖畫書需求之需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llor, J. H., & McCathren, R. B.(2003). Developing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through storybook reading.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39(2), 72-79. Anthony, J. L., Williams, J. M., Zhang, Z., Landry, S. H., & Dunkelberger, M. J. (2014). Evaluation of raising a reader and supplemental parent training in shared reading.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25, 493-514. Argyris, C. (1989).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 experience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8(2), 5–15. https://doi.org/10.1016/0090-2616(89)90039-9 Bradbury, B., Corak, M., Waldfogel, J., & Washbrook, E.(2015). Too many children left behind: The U.S. achievement gap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York, NY: The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alderon, R.(2000).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deaf children’s education programs as a predictor of child’s language, early reading, and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5(2), 2-15. Chow, B. W. Y., & McBride-Chang, C.(2003). Prompting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thought parent-child reading in Hong Kong preschoolers.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14, 233-248. Crain-Thoreson, C., & Dale, P. S.(1999). Enhancing linguistic performance: Parents and teachers as book reading partners for children with language delays.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19(1), 28-39. Elias, G., Hay, I., Homel, R., & Freiberg, K.(2006). Enhancing parent–child book. reading in a disadvantaged community.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31, 20-25. Ezell, H. K., & Justice, L. M.(2005). Shared storybook reading: Building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and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Baltimore, Md: Brookes publishing. Fletcher, K., L., & Reese, E.(2005). Picture book reading with young childre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Developmental Review, 25(1), 64-103. Fleury, V. P., Herriott-Miramontez, S., Hudson, R., & Schwartz, I.(2014). Promot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book reading for preschooler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preliminary study. Child Language Teaching & Therapy, 30, 273-288. Gambrell, L. B. (1996). Creating classroom cultures that foster reading motiva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50, 14-25. Gans, H.(1992). Second Generation Decline: Scenarios for the Economic and Ethnic. Futures of Post-1965 American Immigrants.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15(2),173-192. Grace, R., & Trudgett, M.(2012). It’s not rocket science: The perspectives of Indigenous early childhood workers on supporting the engagement of Indigenous families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37(2),10-18. Hayes, Nicole., & Berthelsen, Donna C.(2020). Longitudinal profiles of shared book. reading in early childhood and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Year 3 of school.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31(1), 31-49. DOI:10.1080/09243453.2019.1618347 Hirschman, C.(2001). The educational enrollment of immigrant youth: a test of the segmented assimilation hypothesis. Demography, 38(3), 31736. Justice, L. M., Kaderavek, J., Bowles, R., & Grimm, K.(2005). Language impairment, parent-child shared reading,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 feasibility study.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 25(3),143-156. Mol, S. E., Bus, A. G., de Jong, M. T., & Smeets, D. J. H.(2008). Added value of. dialogic parent-child book readings: A meta-analysis.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19(1), 7-26. Morwane, R.E. Dada, S., & Bornman, J.(2019). Shared storybook rea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ldren with complex communication needs and their caregiver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39, 1-12. Nelson, LH., Stoddard, SM., Fryer, SL., & Munoz, K.(2019). Increasing engagement of children who are DHH during parent–child storybook reading.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Quarterly, 41(1), 12-21. Portes, A., & Rumbaut, R. G.(2001). Legacies: The story of the immigrant second generation.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énéchal, M., & Young, L.(2008). The effect of family literacy. interventionson.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reading from kindergarten to grade 3: A Meta-analytical Review.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4),880-907. Sims, M.(2011). Early childhood and education services for Indigenous children prior to starting school. In: Produced for the closing the gap clearinghouse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 Canberra: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 & Melbourne: Australian. Taylor, A.(2011). Coming, ready or not: Aboriginal children's transition to school in urban Australia and the policy pus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 19(2), 145-161. Whitehurst, G. J.(1992). Dialogic reading: An effective way to read to preschool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readingrockets.org/articale/400/ Whitehurst, G. J., Falco, F. L., Longigan, C. J., Fischel, J. E., DeBaryshe, B. D., Valdez-Menchaca, M. C., & Caulfield, M.(1988). Accelerating language development through picture book read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4, 552-559. Zevenbergen, A. A., & Whitehurst, G. J.(2003). Dialogic reading: A shared pic- ture. book reading intervention for pre- schoolers. In A. van Kleek, S. Stahl & E. Bauer(Eds.).On reading books to children(177-200).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