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7.177.22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徐青憶
論文名稱:臺東縣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及其改善策略:以家庭教育輔導團觀點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A Case Study of the Dilemma and Their Improving Strategies for Taitung County School Children: Taking the Group of Family Education counseling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潘文福
指導教授(英文):Wen-Fu Pan
口試委員:呂俊宏
范熾文
口試委員(英文):JUN-HONG LU
CHI-WEN F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學號:610887520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關鍵詞:工作坊親職教育家庭教育輔導團層級分析
關鍵詞(英文):Workshopparenting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 counseling teamanalytic hierarchical proces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6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7
  • 收藏收藏:0
2019年臺灣《家庭教育法》修正施行後,依據該法第六、八條規定各縣市應組成「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及「家庭教育輔導團」,強調應增進民眾家庭教育知能,普及提供家庭教育學習資源,協助民眾面對現代家庭之各種挑戰,隨著時代的演進,家庭結構也受到衝擊,進而改變現今家庭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即使科技日新月異、親職教育知識不斷推舊出新,仍舊有許多家庭推動的親職教育不夠深入及普及,許多家長對親職教育的知識還有許多的誤解與困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 1.瞭解學校推動親職教育之困境有哪些;2.瞭解學校推動親職教育困境之改善策略有哪些;3.瞭解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單一困境中,相對可行之改善策略為何。研究者針對家庭教育輔導團其中10名輔導團團員組成之工作坊。在工作坊的研究過程,採用個案研究法,輔以文獻分析、焦點團體與層級分析等多元的資料蒐集分析方法,進行多回合的互動問卷,先分析並整理出量化數據與質性意見,再將分析結果在工作坊的焦點座談中一同討論、凝聚困境之解決策略共識。本研究結論如下:1.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中,「學校辦理親職教育活動缺乏回饋檢核之機制,未能有效改善與精進」為工作坊成員目前最需優先克服的困境;2.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之可行改善策略中,以「活動的規劃要有系統、連貫性」為工作坊成員認為最應該優先採取的策略;3. 不同的困境需要相對適合的改善策略,例如:困境一為「家長無法配合參加學校辦理親職教育活動時間」,其對應適合採用的改善策略即為「實施活動的內容、方式要多元活潑有吸引力」。最後本研究提出研究建議給推動親職教育之學校、推動親職教育學校的主管單位、家長與未來研究者,作為改善學校推動親職教育困境的參考。
After the re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iwan's "Family Education Law" in 2019, according to Articles 6 and 8 of the law, counties and cities should form "Family Education Advisory Committees" and "Family Education Counseling Groups", emphasizing the need to enhance the public's family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provide universal access to family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learning resources help people face the various challenges of modern families.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s, the family structure is also affected, which in turn changes the way families raise their children. Even th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the knowledge of parenting education is constantly being promoted, there are still many families that promote parenting education that is not in-depth and popular enough, and many parents still hav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usions about the knowledge of parenting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1. To understand the dilemma of schools in promoting parental education; 2. To understan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schools to promote parental education dilemma; 3. To understand the single dilemma of schools in promoting parental education, relative What are the feasibl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a workshop composed of 10 members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counseling group.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he workshop, the case study method is used, supplemented by multipl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alysis, focus group and hierarchical analysis, and multiple rounds of interactive questionnaires are conducted to analyze and sort out quantitative data and qualitative opinions. The analysis results will be discussed together in the focus discussion of the workshop to build a consensus on the solution strategy of the dilemma.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1. Among the dilemmas faced by schools in promoting parenting education, "the school's parenting education activities lack a mechanism for feedback and inspection, and cannot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refined" was the top diploma that workshop members have faced and needed to overcome first. 2. The top priority strategy of the planning of activities should be systematic and coherent by the workshop members as the most feasible solution to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family education counseling group. 3. Each situation required corresponding improving strategy that parents unable to cooperate with the school to handle parenting education activities, the best choice would be to "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diverse, lively and attractive". Finally, this study would hopefully provide as school or superintendents of schools that promote parenting education or par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to improve their dilemma of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schools to promote parental education dilemma.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親職教育的意涵與重要性 8
第二節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與改善策略 10
第三節 親職教育的相關研究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策略 29
第二節 臺東縣親職教育現況與工作坊成員描述 30
第三節 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 31
第四節 研究實施流程 38
第五節 研究倫理 40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1
第一節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困境與改善策略歸納排序 41
第二節 困境與改善策略的重要性比較與交叉分析 48
第三節 工作坊焦點訪談討論共識與分析 64
第四節 研究發展歷程與綜合歸納 7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6
參考文獻 89
壹、中文部分 89
貳、英文部分 93
附錄 95
附錄一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與改善策略之開放問卷 95
附錄二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與改善策略重要性排序問卷 98
附錄三 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與改善策略層級分析問卷 100
附錄四 焦點座談討論大綱 106
壹、中文部分
Gestwicki(2015)。從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探討:親職教育。華藤文化出版社:臺北。譯者:陳昭伶、陳嘉珩、白秀玲、梁嘉惠、廖淑台、鄭翠娟
王慧中(2022)。台北市私立幼兒園家長親職教育需求之探討—檢視家庭教育中心功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牟嘉瑩、鍾孟廷(2015)。親職教育的困境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18-20。
呂惠敏(2012)。提高幼兒園家長參與學校親職教育活動之策略。家庭教育雙月刊,(37),79-83。
吳佩真(2013)。幼兒園發展遲緩幼兒家長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
李清偉(2015)。學校推動親職教育的困境與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2),119-122。
林昀瑩(2018)。托嬰中心家長親職教育參與及需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
林佩學(2010)。嘉義縣市幼兒園所實施親職教育之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班。
林原宏、陳進春、許天維(2005)。詮釋結構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18,120-121。
林家興(1997)。親職教育團體對親子關係與兒童行為問題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9 (1),91-109。
林清江(1986)。親職教育的功能與實施方法。師友,228,6-9。
林淑娟(2022)。青少年理財素養之研究:高資產家庭親職教育的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大學大學社會科學院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班。
洪沁妤(2011)。一所私立幼兒園實施親職教育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洪美雪(2020)。臺南市教保服務人員對親職教育活動觀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碩士班。
洪惠月(2017)。社區短期親職教育方案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社區工作系碩士班。
俞曉葦(2016)。親職教育的困境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4),194-197。
張玉林(2014)。金門縣高福利社會下實施親職教育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班。
張再明(2015)。突破親職教育推展的困境:論有效適切之親職教育方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14-17。
張寧、汪明生、郭瑞坤(2007)。社會判斷理論對互動管理成果之評估。管理學報,24(2),135-154。
張寧(2007)。從複雜到結構:詮釋結構模式法之應用。公共事務評論,8(1),1-28。
許惠淳(2018)。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參與親職教育學習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碩士班。
接惠偉(2020)。親職教育的困境與突破。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6),86-88。
教育部(2020年8月1日)。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57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 。取自 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2057 
翁桓盛(2014)。親職教育。心理出版社:臺北。
鄭吉成(2008)。已婚軍人親職教育的認知與親職能力 對家庭親子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郭靖晃(2010)。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楊智文化:臺北。
郭靖晃(2014)。親職教育之內容分析與網絡建立。社會發展季刊,115,39-52。
郭靖晃(2015)。親職教育實務¬—家庭、學校與社區關係。楊智文化:臺北。
郭慧敏(2019)。身心障礙幼兒家長教養子女遭遇困難與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碩士在職專班。
褚志鵬(2009)。層級分析法理論與實作。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學講義。
曾端真(1991)。正視親職教育的重要性。諮商與輔導,65,14-15。
游佳綺(2010)。ACT Raising Safe Kids 親職教育方案對於父母情緒表達風格的介入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班。
黃迺毓(1994)。談親職教育。發表於縱談幼教十年專輯─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黃德祥(1997)。親職教育。臺北市:偉華。
黃碧霞(2021)。偏遠地區親職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學碩士班。
黃慧娥(2018)。新住民之生活適應與親職教育的研究-以苗栗縣通霄地區兩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社區與社會學習領域碩士在職專班。
詹雅安(2020)。教師服務領導激發家長餐與親職教育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0),160-164。
潘文欣(2011)。ACT Raising Safe Kids 親職教育方案應用於多元需求家庭之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班。
鄧振源(2012)。多準則決策分析方法與應用。鼎茂。
鄭淑玲(2005)。國民小學實施親職教育現況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親職教育碩士班。
劉玲惠(1996)。現代父母的壓力與調適。師友,351,54-58。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2014年4月3日)。守衛兒少安全,啟動兒少保護安全網。取自https://www.mohw.gov.tw/cp-3200-22099-1.html
蕭才明(2015)。應用層級分析法與戰鬥機模擬機性能提升之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顏嘉辰(2014)。苗栗縣國民小學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情形與需求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簡淑玲(2015)。學校推動親職教育之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30-33。
簡筱雅(2019)。偏鄉幼兒園非典型家庭親職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簡慧娟、黃伶蕙、吳建昇(2017)。臺灣家庭政策的沿革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59,6-18。


貳、英文部分
Powell, D. R. (2005). Searches for what works in parenting interventions. In T. Luster & L. Okagaki (Eds.), Parenting: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pp. 343-373).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arfield, J. (1982).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 group planning & problem solving methods in engineering. Wiley.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