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89.18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簡雅琳
作者(英文):YA-LIN CHIEN
論文名稱:應用繪本創作對樂齡者生命意義探索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Life Meaning Exploration of Elders by Application of Picture Book Creation
指導教授:劉唯玉
指導教授(英文):Wei-Yu Liu
口試委員:許育齡
羅美蘭
口試委員(英文):Yu-Ling Hsu
Mei-Lan L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888114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關鍵詞:繪本創作樂齡生命意義心流經驗藝術陪伴
關鍵詞(英文):Picture Book CreationJoyful AgeLife MeaningFlow ExperienceArtistic Companionship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究55歲以上的樂齡者,透過樂齡繪本創作課程的實施和教學實踐進行探究,開啟一個新的學習經驗與沉浸的心流挑戰。研究者透過兩組不同背景的樂齡參與者,經過課程實施與參與創作活動,在藝術陪伴的交流中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個人的生命經歷與生命意義連結使其重新詮釋、定位、肯定自身的生命價值。本研究結果獲得以下之結論:一、樂齡者體驗心流經驗的繪本創作之教學歷程中,樂齡者拓展自己的繪畫創作技巧,藉由互動分享中獲取新的想法與啟發,結合個人的生命經歷與舊照片的回憶,在繪本創作探索生命意義的樂齡繪本創作中,反映出樂齡者個人的生命歷程以及探索人生的價值觀。透過課程讓樂齡者本身從創作中統整自己的生命歷程,並找到自我的價值感與從中獲得成就感。二、探討樂齡繪本創作內容及生命意義的轉換中,透過繪本創作從新反思自己不管正向、或負面的生命歷程,這些經歷可以塑造我們的價值觀、個性和智慧,並賦予樂齡者接納自我、珍惜現在,並且對未來的生命能有寬廣的心超越自我。三、理解樂齡繪本創作的心流歷程裡,繪本課程學習透過探索與學習,改變產生興趣並增加對自己的肯定與認同當。投入在活動中的心流經驗產生的愉悅感,肯定自己進一步嘗試與挑戰,最後能追求複雜的技巧練習超越自己。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s of an age-appropriate picture book creation program for people over the age of 55 can open up a new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immersive flow experienc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of two groups of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researcher was able to connec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in the exchange of artistic accompaniment, so that the individual's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could be connected and the individual could re-interpret, locate, and affirm his or her own value of life.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rom this study:Firs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drawing and painting in which the participants the flow experience of the heart, the participants expand their drawing and painting skills, gain new ideas and inspirations through interaction and sharing, and explore the meaning of life by combining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memories of old photographs in the drawing and painting process, which reflects the participants'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ir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of life. Through the course, the musicians will be able to organize their own life history, find their own sense of value and gain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from the creation of their own books.Explore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lif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e-appropriate picture book creation. Through picture book creation, we can reflect on our own life experiences, whe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which can shape our values, personalities, and wisdom, and empower the participants to accept themselves, cherish the present, and transcend the self with a broad heart for the future.Understanding the Mindstream of Age-Level Picture Book Creation In the Mindstream of Age-Level Picture Book Creation, the picture book program learns to change interest and increase affirm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oneself through exploration and learning. Engaging in the activities in the flow experience generates a sense of joy, affirmation of their own further attempts and challenges, and ultimately the pursuit of complex skills to practice beyond themselv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樂齡學習 11
第二節 生命意義 15
第三節 樂齡藝術陪伴 20
第四節 心流經驗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3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47
第一節 樂齡者體驗心流經驗的繪本創作之教學方案 47
第二節 樂齡者繪本創作內容及生命意義的轉換 76
第三節 理解樂齡繪本創作的心流歷程 95
第四節 帶領樂齡者體驗心流經驗繪本創作所遇到的問題與反思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研究結論 109
第二節研究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3
一、中文部分
古珮欣(2014)。高齡者繪畫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嘉義市高齡教育機構繪畫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陳菁繡(2022)。創意老化導向之藝術教與學個案研究:以「2018 Let’s Art Together 文隆村阿公阿嬤!」方案為例。視覺藝術論壇。17,2-17。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以系統觀點談創造力研究。(原編者:Robert J.Sternberg)。創造力Ⅰ.理論Theory。臺北:五南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以系統觀點談創造力研究。(原編者:Robert J. Sternberg)。創造力Ⅱ.應用Practice。臺北:五南。
李永成(2022)。高齡學習者學習參與及社會資本之研究-以台灣的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新民(2013)。高齡者生命意義感的測量與相關影響因素之初探。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5(1),125-154。
李盈蓁(2016)。高齡參與生命故事繪本課程之動機及其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南開科技大學。
何妍儀(2019)。樂齡教育中引法藝術之課程教學。台灣教育評論月刊,8(3),128-143。
沈家禾(2011)。新竹市高齡者社會參與及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呂慧珊(2007)。心流經驗與其前因對創造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朱芬郁(2011)。高齡教育概念、方案與趨勢。臺北:五南。
杜明誠(譯)(1998)。(原編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創造力:(Csikszentmihalyi: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臺北:時報文化。
林洨岑(2011)。數位學習教材設計與心流經驗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林淑芬(2003)。女性保健志工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神馳經驗關係之探討-以彰化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徐秀菊(2022)。創意老化:樂齡藝術與繪本創作之教學研究。國際藝術教育學刊,20(2),162-178。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姚卿騰、陳宇嘉(2018)。社區老人參與藝術治療懷舊團體對其生命意義與自我生命統整成效之探討。逢甲人文社會學報、37(12),37-68。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臺北:格林文化。
張瓊懿(譯)(2020)。(原編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臺北:遠足文化。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雪珠(2015)。活躍老化樂齡學習系統方案規畫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黃富順(2013)。高齡學習。臺北:五南。
黃壬來(1999)。藝術教育的三C策略:The Three-C Approach for Art Education。美育雙月刊,107,6-25。
黃胤凱(2015)。從藝術創作探究心流經驗對學習者情緒調節與復原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黃子庭、林柳吟(2004)。社區老人之生命意義及相關因素-以雲林縣為例。臺灣衛誌,123(2),159-167。
郭肇元(2003)。休閒心流經驗、休閒體驗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陸雅青(2018)。藝術治療。臺北:心理出版社
楊蕙瑀(2009)。高齡者以生命回顧為藝術創作只提之研究-以花蓮拔子庄繪畫班阿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楊珮珊、羅鈞令、陳弈如(2009)。創意老化的發展趨勢與挑戰。社區發展季刊,125,408-423。
楊世承(2019)。從後現代主義藝術觀點論高齡藝術教育方案的規劃模式。明新學報,43(2),93-112。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樂齡學習。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UploadFiles/20160418044405861.pdf
教育部(2015)。教育部樂齡學習網。臺北:教育部。https://depart.moe.edu.tw/ED2400/Default.aspx
教育部(2016)樂齡學習。取自http://moe.senioredu.moe.gov.tw/Home/About
蔡清田(2004)。課程發展行動研究。臺北:五南文化公司。
蔡怡怡(2015)。高齡畫家創造力之研究—以Csikszentmihalyi創造力系統模型探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坤良(2004)。小琉球漁村老人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蔡正信(2009)。高屏地區國中美術班學生心流經驗與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
蔡正育(2015)。高齡者休閒涉入、社會支持、心流體驗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2(1),91-111。
劉怡君(2020)。從創從創意健康觀點討論藝術處方在高齡照顧服務之運用。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8(4),318-331。
魏惠娟(2012)。台灣樂齡學習。臺北:五南。
魏惠娟、陳冠良、李雅慧 (2014)。活躍老化高齡教育課程架構與評析:規範求的觀點。中正教育研究,13 (1),39-76。
羅智容(2013)。高齡生命繪本方案對高齡學習的生命意義之準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二、英文部分
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Csikszentmihalyi, M. (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sikszentmihalyi, M. (1997).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Csikszentmihalyi, M. & LeFevre, J. (1989). Optimal experience in work and Leisure .Journal of Person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5), 815-822.
Erik H. Erikson & Joan M. Erikson(1998)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extended version with new chapters on the ninth stage of development .Norton paperback. USA
Erikson, E. H. (1963)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 Norton.
O'Dowd, M. (2005) . Learning from childhood to mature adulthood : What makes peop want to learn to learn and keep on learning? Compare, 35 (3) , 321-338.
Larson, R. (1988). Flow and writing. In M. Csikszentmihalyi & I. S. Csikszentmihalyi (Eds.), Optimal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flow in consciousness (pp.150-171).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