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7.209.11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陳麗喬
作者(英文):Li-Chiao Chen
論文名稱:公立幼兒園混齡班教師運用課程大綱實施主題教學歷程之探究
論文名稱(英文):Inveatigation on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Mixed-Age Class Teachers in Implementing Thematic Teaching Using Curriculum Outlines in a Public Preschool
指導教授:陳慧華
指導教授(英文):Hui-Hua Chen
口試委員:施淑娟
張素貞
口試委員(英文):Shu-Chuan Shih
Su-Chen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
學號:610985505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7
關鍵詞:公立幼兒園混齡班課程大綱主題教學
關鍵詞(英文):Public PreschoolMixed-Age ClassCurriculum GuidelineThematic Teach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究公立幼兒園混齡班教師運用課程大綱實施主題教學之歷程,目的在發展公立幼兒園混齡班教師運用課程大綱設計之「大家來跑步」主題教學、教學實施歷程、教學實施時所遭遇的困境與因應策略。
本研究採參與觀察法,以研究者所任教的北部都會區公立幼兒園中、大混齡班幼兒為研究對象,研究者以教學照片、協同教學者之教學紀錄、親子學習單、家長回饋單等資料,進行蒐集與分析,歸納出本研究之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1.在課程設計方面:設計課程時要注意混齡班幼兒身心差異性、運用鷹架策略的概念來設計混齡班課程、教師需先熟讀課程大綱、學期初就先擬定好課程計畫、主題教學設計需和各領域課程目標來回檢視。
2.在課程實施方面:善用同儕鷹架來進行幼兒園混齡教學、讓家長信任教師混齡教學專業度、教師要清楚自己在課程大綱中的角色、依據幼兒的學習狀況隨時修正課程調整教學、協同教師的省思與討論有助於課程大綱的實施。
3.在問題與因應策略方面:提升教師混齡教學策略的專業知能提高專業素養有助於解決課程大綱實踐上的難題、運用困境改善策略與教學省思來檢視主題教學。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幼教現場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者作為日後參考。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matic teaching in mixed-age classes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 to develop courses based on the theme of "Let's Run Together", including the syllabu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and the possibl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from which we would also offer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his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of the Pre-K and kindergarten children of a public school in the northern metropolitan area, in which teaching photos, records of co-teachers, parent-child learning sheets and feedbacks from the parents, were collected in the school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to be used as data for analysis and reac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In terms of curriculum design, it is imperati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ifferences of children of mixed-age and use the concept of scaffolding strategy to design the mixed-age curriculum, for which the teacher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 to plan the cour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and to review the thematic teaching design with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of each area.
2.For implementation, making use of peer scaffolding for age-mixed teaching in kindergartens is a good approach because it allows parents to trust teacher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given that the teacher should always be clear about their role in the curriculum and adjust accordingly to the children's learning progress and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from co-teachers to further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of the curriculum.
3.In face of problems and response to them,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y, especially for mixed-age teaching, will help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specifically following the recommended strategies and reflection on course, which allow teacher to examine the thematic teaching.
And last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for future reference of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混齡教學的意涵 7
第二節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意涵 14
第三節 幼兒園主題教學的意涵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7
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27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資料 31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2
第四節 研究信實度與研究倫理 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5
第一節 混齡班教師運用課程大綱設計之課程 35
第二節 混齡班教師實施主題教學之歷程 45
第三節 混齡班教師實施主題教學之困境與因應策略 65
第四節 綜合討論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結論 73
第二節 建議 77
參考文獻 81
中文部分 81
英文部分 85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87
壹、中文部分
何賢璽(2009)。幼兒主題教學學習成效之探討~以中部某大學附設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吳佩瑾(2014)。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實施新課綱之歷程。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吳清山(2016)。混齡教學。教育脈動,8,161。
吳樎椒、張宇樑(2009)。幼稚園教師對主題統整課程知覺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3(2),81-105。
李坤崇、歐慧敏(2001)。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李慧姿(2021)。幼兒園教師改善混齡教學問題之行動研究─以一所澎湖縣國小 附設幼兒園之國幼班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于佩(2017)。突破與跨越:從文本探討教保服務人員實踐「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思維轉化方向。市北教育學刊,61,25-63。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教學。臺北市: 心理。
周淑惠(2017)。STEM教育自幼開始:幼兒園主題探究課程中的經驗。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9),169-176。
周熙芸(2016)。幼兒園美感領域之主題教學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幸曼玲(2012)。「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的發展與理念。全國教保資訊網。取自http://www.ece.moe.edu.tw。
幸曼玲(2014)。邁向幼兒教育的新里程。載於幸曼玲(主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實踐:以臺北市南海實驗幼兒園方案教學為例(頁3-16)。臺北市:心理。
幸曼玲、周于佩(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實踐──一位輔導訪視人員的觀察。教科書研究,10(3),101-131。
幸曼玲、楊金寶、丘嘉慧、柯華葳、蔡敏玲、金瑞芝、郭李宗文、簡淑真、林玫君(2015)。新課綱想說的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理念與發展。臺北市:心理。
幸曼玲、楊金寶、柯華葳、邱嘉慧、蔡敏玲、金瑞芝、簡淑真、郭李宗文、林玫君、倪鳴香、廖鳳瑞(2015a)。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上冊)。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幸曼玲、楊金寶、柯華葳、邱嘉慧、蔡敏玲、金瑞芝、簡淑真、郭李宗文、林玫君、倪鳴香、廖鳳瑞(2015b)。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下冊)。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林志豪(2020)。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政策影響:第四代評估觀點。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秀倩(2020)。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下實踐在地化程以一新北市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秀蓉(2010)。提升教師提問技巧之行動研究─以一位混齡班幼稚園教師為例,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娟伶(2014)。幼兒園教師實施「幼稚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行動歷程與省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林書伶、蕭夏玉、萊素珠(2010)。混齡編班幼兒教師運作課程之研究。醫護科技期刊,12(3),212-222。
施淑娟、陳佩珠、張珮嘉、陳美如、顏桂玲、顏如玉、鄒怡娟、簡月蓉、梁佩芹、莊惠麗(2019)。幼兒園主題課程設計:慈大附中附幼主題課程紀實。臺北市:心理。
邱志鵬、謝友文(1985)。混合年齡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家政教育,9(6),58-65。
范蕙麟(2017)。「科學真奇妙」主題教學歷程之探究~以國小附設幼兒園大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新竹縣。
凌曉俊(2020)。試論幼兒園探究主題教學的理論及實踐要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122-126。
孫扶志(2017)幼兒園坊間教材運用利弊之我見。教科書研究,10(1),152-155。
徐愛婷、賴寶蓮、陳淑茗、許育健、陳怡君、徐麗棻、宋秋美譯(2002)。統整 課程發展-協同合作取向。Dorothy M. Campbell & Linda S. Harris原著。臺北市:心理。
翁麗芳(2017)。從《幼稚園課程標準》到《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談七十年來臺灣幼教課程的發展。教科書研究,10(1),1-33。
敖韻玲(1991)。幼稚園混齡編班的教學實施。國民教育,32:3/4,27-31。
教育部(2013)。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
教育部(2022)。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許婉菁(2011)。『科學好好玩』主題教學歷程之探究~以臺中市一所公幼「白兔班」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沛岑(2021)。公立幼兒園幼兒混齡班班級經營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健行 科技大學,桃園市。
陳珮綸(2018)。公立幼兒園實施主題教學現況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縣。
陳得蓉、張瓅文(2018)。《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對幼兒園教師之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9),81-84。
陳淑琴(2007)。幼兒教師主題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1(1),27-51。
陳聖謨(2015)。偏鄉迷你小學推展混齡教學的理路與出路。2015年海峽兩岸中小學教師教育與課程改革學術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
陳寶燕(2017)。幼兒園課程大綱下創意遊戲課程在混齡班實踐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游家璇(2014)。三歲幼兒於混齡班中的互動特色初探。國民教育,54(4),65-72。
洪潔萍、李麗晶(2011)。幼兒身體活動遊戲課程在教學之應用。大專體育,114,26-32。
黃新怡(2019)。幼兒園進行在地化自然主題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瑞琴(2018)。幼兒園遊戲課程。臺北市:心理。
黃鈴珺(2021)。教師實施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轉化歷程之研究:以主題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淑朱(2004)。主題教學過程中的迷思與省思-談教與學的歷程。臺南市,世一。
劉又瑋(2020)。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對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實踐與 困境。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劉文瑛(2016)。臺灣地區國小附幼教保服務人員進行課程暫綱的混齡教學困擾 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玉燕(2003)。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建構教學的發展歷程。臺北市:心理。
劉慧瑛(2009)。搭起美麗的橋樑~幼兒園混齡班運用合作學習在唐詩教學團體討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淑敏(2020)。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融入在地文化課程之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公立幼兒園小班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鄧珮偉(2015)。新課綱在國小附幼混齡班教學實踐之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鄭博真(2008)。幼兒園主題教學與教學。臺北市:華立。
盧美貴、黃意舒(1993)。幼兒園混齡學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1-30。
謝孟娟(2019)。國小附幼混齡班實施主題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以校園植物大變身主題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謝舒如(2016)。從單元教學到主題教學-一位幼兒園初任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未出刊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鍾梅華(2018)。高雄市公立幼兒園實施混齡教學現況與教學困擾之調查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簡楚瑛(1994)。方案課程之理論與實務:兼談義大利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臺北市:文景。
簡楚瑛(2003)。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第二版】。臺北市:五南。
簡楚瑛、盧素碧、蘇愛秋、劉玉燕、漢菊德、林玉珠、吳嫈華、張孝筠、林士真、鄭秀容(2003)。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臺北市:心理。
羅鳳珍(2015)。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實踐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貳、英文部分
Arce, Eve-Marie(2000). Curriculum for young children: An introduction. Albany,NY :Delmar Publishers.
Beane, J. (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ampbell, D. M., & Harris, L. S. (2001). Collaborative theme building: How teachers write integrated curriculum.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Cotton,K.(2002).Non-Graded primary education,Close-up No 14. Available at www.nwrel.org/scpd/sirs/7/cul4.htm
Durney, J.(1977). Multi-age classes in New South Wales. Research Department, New South Wal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ttp://www.schools.nsw.edu.au/media/downloads/schoolsweb studentsupport/programs/classsize/multiage/multi_age.pdf
Fogarty, R.(1993). The multiage classroom:A collection .Retrieved form http://files.hbe.com.au/samplepages/4285.pdf
Gardner,H.(1983).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Basic Books.
Helm, J.H ,& Katz, L.G.(2001). Young investigators : The project approach in early years.New York : Teacher College Press
Katz,L.G.,Evangelou,D.,&Hartman,J.A.(1989).The case of mixed-age group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Washingyon,DC: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Kostelnik, M.J., Soderman, A.K. & Whiren, A.P. (2004).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urriculum: Best practic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3rd).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Krogh, S.L., & Morehouse, P. (2014). Th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Inquiry learning through integr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Lindström, E.-A., & Lindahl, E. (2011). The effect of mixed-age classes in Sweden.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5(2),121-144.
UNESCO(2013).Practical tips for teaching multigrade classes.UNESCO Office Bangkok and Regi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Veenman, S.(1995).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effects of multigrade and muti-age calsses:A best-evidence synthesi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