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中文部分 Senge, P(2021)。第五項修練(全新修訂版):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郭進隆、齊若蘭譯,第4版〕。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1990)。 方琇瑩(2001)。知識經濟的崛起與影響(專訪嘉大楊國賜校長)。教育研究月刊,89,9-12 。 王玉華、顏家棟、方瑋(2020) 幼兒園創新經營管理之研究。JMPI管理專業與創新學報,1(1),45-55。 王為國(2010)。師資生參與實務設社群之研究:以「幼稚園課程設計」科目為例。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2,1-28。 吳宛儒(2010)。學習型組織與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https://hdl.handle.net/11296/94663p 吳明隆(2004)。知識經濟時代對學校創新經營的啟示。學校行政,31,134-146。 吳浚碩(2006)。藍海策略對學校創新經營的省思。台灣教育,642,48-50。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佑(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 究。教育研究月刊,141,58-74。 李康莊、郭昭佑(2018)。小型學校創新經營策略─美國KIPP學校創新經營模式 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287,115-128。 汪玉玫(2005)。淺談學習型組織與教育行政改革。學校行政,36,60-70。 林仁煥(2008)。學校創新經營的金三角行銷策略之探究-以台北縣屈尺國小為例。學校行政,57,165-190。 林志成、黃健庭(2021)。疫情下的學校行政及教師教學因應對策。學校行政,135,28-52。 林志誠、陳淑珍、羅君玲(2020)。新竹高鐵地區私立幼兒園園長知識領導與創 新經營效能之研究。學校行政,126,64-85。 林和春(2014)。全方位推動學校創新經營。台灣教育,687,2-8。 林怡滿、李美玲、周芸頻、蔡淑君、洪慧英(2015)。幼兒園課程變革之行動研 究:從傳統到學習區。長庚科技學刊,22,53-70。 林俊彥、郭宗賢、郭彥谷(2006)。以學習型組織之動態思維探討我國高等教育 之新核心價值。學校行政,41,1-10。 林俊瑩(2011)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跨教育階段比較分析:學前教師的特殊性與 其影響機制。教育政策論壇,14(3),155-188。 施淑棉、翁福元(2020)。教育4.0教師圖像之我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2),51-55。 范熾文、周昌柏(2006)。學校經營需要創新的思維與行動。師友雙月刊,472,49-47。 孫震(2003)。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三民。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 高士傑(2015)。幼兒園主管轉型領導、學習型組織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高中膺(2004)。學習型學校教師個人教師專業、知識管理、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高雄市某私立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https://hdl.handle.net/11296/kaex68 高博銓(2002)。教育研究法-焦點團體訪談法。教育研究月刊,103,101-110。 商永齡(2007)。學校創新經營之困境與省思。教育學術彙刊,1(2),41-56。 張弘勳、沈繻淯、蔡淑苓(2011)。台南縣市私立幼托園所運用創新經營之研究。 學校行政,71,90-116。 張宇樑(2010)。學習型組織與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98,103-117。 張伯瑲、秦夢群(2016)。以多群組測量模式分析學校規模在學校創新經營之差 異性。教育行政研究,6(2),33-67。 張孝筠(2006)。我國少子化效應對幼保生態之影響。幼教資訊,187,21-27。 張明輝(2003)。三項管理新議題對學校領導人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11,29-35。 張明輝(2008)。學校經營的新議題。教育研究月刊,165,40-52。 張鈿富(2006)。學校行政-理念與創新。高等教育。 張耀忠(2021)。從後疫情時代談教育現場教與學的變革。台灣教育,730,115-121。 教育部(2021)。學習社會白皮書。教育部。http://www.edu.tw 章美英、許麗齡(2006)。質性研究-焦點團體訪談法之簡介與應用。護理雜誌,53(2),67-72。 許瓊文(2010)。從學校創新經營談教育人員工作內涵、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7,51-67。 陳今珍(2004)。學校本位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陳彥廷(2010)。以「數學教學學習型組織」促進職前幼兒教師數學教學知識成 長。幼兒教保研究期刊,5,177-207。 陳炳男(2000)。從學習型組織與教師專業談建構學校本位經營。學校行政,8,41-48。 陳淑琴(2007)。幼兒教師主題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1(1),27-52。 陳嘉彌、潘慧玲、魏惠娟、張明輝、王麗雲(2004)。當前影響學校發展學習型組織因素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7(2),307-324。 陳儒晰(2015)。幼教人員網路社群合作對教學認知實用的影響:網路社會連結的干擾效果。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3),1-26。 陳儒晰、黃金花(2006)。幼兒園教師運用網路社群實踐專業發展之探討。幼兒保育學刊,4,123-139。 曾榮祥(2012)。幼兒園園長知識領導與教師知識分享對園所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教育學刊,39,153-190。 湯志民、蔡念芷(2015)。學校創新經營策略運用之探析-以新北市國小為例。教 育學刊,45,1-42。 黃任閔、徐欽賢(2005)。學習型組織融入九年一貫健體領域教師專業成長。大 專體育,80,115-123。 黃建翔、吳清山(2012)。臺灣近十年學校創新經營研究之分析與展望:以期刊 與學位論文為主。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3),1-30。 黃建翔、吳清山(2018)。國小校長知識領導影響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以 資料導向決定為中介變項。教育學報(香港),46(1),1-21。 黃彥超(2006)。從學校創新經營含特色學校。南投文教,25,50-53。 黃哲彬(2006)。從少子化浪潮談對我國教育的衝擊與因應策略。教育趨勢導報, 23,104-111。 黃淑惠(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新竹 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集,12,1-24。 黃瑞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心理。 溫育賢(2019)。國中小學校創新經營關鍵因素— 以五位KDP 首獎校長的經驗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4),103-110。 詹志禹(1997)。你的學校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嗎,教育研究月刊,56,63-67。 劉乙儀(2014)。以學習型組織的觀點論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2),115-120。 劉乙儀、張瑞村(2014)。臺灣幼兒園營造學習型組織之可行途徑。學校行政,93,36-55。 歐陽惠玲、陳惠珍(2021)。敘說幼兒園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發展歷程-以教學卓越金質獎之能源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4(1),115-143。 蔡純姿(2007)。幼兒園創新經營之個案研究。幼兒保育學刊,5,35-58。 蔡淑惠(2018)。幼兒園創新經營模式建構可行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https://hdl.handle.net/11296/8b4x2u 鄭青青(2021)。幼兒教保服務人員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與問題分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5),32-37。 鄭舒嫻(2014)。幼兒園因應少子化之創新經營探討~以高雄市6所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https://hdl.handle.net/11296/a63xzh 蕭佳純、崔念祖(201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學習型學校為調節變項。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7,81-128。 謝琇玲(2006)。大學校院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 40(1),1-21。 謝傳崇、王妍蘇(2019)。幼兒園園長/園主任課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122,82-105。 顏童文(2007)。優質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47,92-112。 魏惠娟、梁明皓(2009)。組織領導、文化與結構對成人教育機構組織績效影響 之研究:學習型組織的觀點。中正教育研究,8(1),1-39。 貳、英文部分 Bergmann, J., & Sams, A. (2014). Flipped Learning: Gateway to Student Engagement.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ansoy, R., & Parlar, H. (2018).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teacher self-efficacy, and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32(4), 550-567. Cheng, C. & Huang, K. (2018). Education reform and teacher agency. Problems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76(3), 286-289. Daft, R. L. (Eds.). (2004). Organizational Theory and Design. Southwestern Educational Publishing. Drucker, P. F. (1993). Post-capitalist Society. Harper. Eskildsen, J. K., Dahlgaard, J. J. & Norgaard, A.(1999). The impact of creativity and learning on business excellenc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0(4), 523-530. Faulkner, D., Coates, E., Craft, A., & Duffy, B. (2006). Creativity and culturalinnov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arly YearsEducation, 14(3), 191-199. Harkins A. M. (2008). Leapfro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Core Components of Education 3.0 and 4.0. Retrieved form http://eapfrog.umn.edu/Documents/Harkins CoreComponents.pdf Kuczmarski, D. T. (2000).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Sage. Nolan, A., Morrissey, A., & Dumenden, I. (2013). Expectations of mentoring in a time of change: Views of new and professionally isolate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in Victoria. Early Years, 33(2), 161-170. Robbins, S. P. (Eds.). (200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Prentice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