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7.122.20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鄒可居
作者(英文):Ko-Chu Tsou
論文名稱:運用鷹架策略於幼兒園學習區活動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the Preschool Learning Area Activities of Using Scaffolding Strategies
指導教授:陳慧華
指導教授(英文):Hui-Hua Chen
口試委員:施淑娟
林俊瑩
口試委員(英文):Shu-Chuan Shih
Chunn-Yi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
學號:610985511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關鍵詞:鷹架策略學習區學習表現幼兒園
關鍵詞(英文):Scaffolding StrategiesLearning AreaLearning PerformancePreschool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7
  • 收藏收藏:0
本文旨在探討運用鷹架策略於幼兒園學習區活動之研究。其研究場域為基隆市一所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班級,包含研究者本身、協同教師及十八位小班幼兒。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之參與式觀察法,以觀察紀錄、文本分析與個別訪談等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與研究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學習區活動中幼兒園教師較常運用教師鷹架、同儕鷹架和環境鷹架。
二、鷹架策略介入的時機分為:活動前的環境準備、活動中的觀察介入及活動後的分享回顧。
三、教師鷹架、同儕鷹架和環境鷹架採取不同的介入方法:(一)教師鷹架:教師口語提示,低度示範引導。(二)同儕鷹架:同儕協助學習,相互扶持成長;分享創作歷程,提供觀察模仿。(三)環境鷹架:提供合宜線索,引發幼兒興趣;符應幼兒需求,調整學習內容。
四、學習區活動中運用鷹架策略能提升幼兒學習態度、實作表現與問題解決的學習表現。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scaffolding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area activities in preschools. The study field is an affiliated preschool of a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Keelung City.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researcher's classroom, including the researcher, the co-teacher, and 18 preschool children. It adopted the participant-observation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using observation records, textual analysis,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The results show:
1.Preschool teachers often use teacher, peer, and environmental scaffoldings in learning area activities.
2.The timing of the scaffolding strategy interventions is environmental preparation before the activity, observation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activity, and sharing and review after the activity.
3.Teacher scaffolding, peer scaffolding, and environmental scaffolding take different intervention approaches:(1)Teacher scaffolding: Teachers verbally prompted and guided with minimal demonstration.(2)Peer scaffolding: peer assistance and learning, mutual support and growth; sharing the creation process, and providing observation and imitation.(3)Environmental scaffolding: Provide clues to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adjust learning contents to meet children's needs.
4.Using scaffolding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rea activities positively impact children's learning attitudes, performance,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鷹架之意涵 7
第二節 學習區之意涵 14
第三節 鷹架策略應用於學習區之幼兒學習表現相關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7
第四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40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3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與研究倫理 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學習區活動中常運用的鷹架策略 67
第二節 運用鷹架策略的時機與方法 70
第三節 運用鷹架策略後,幼兒的學習表現情形 83
第四節 綜合討論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5

參考文獻 97
中文部分 97
英文部分 103

附錄一 學習區觀察紀錄表 105
附錄二 教學週誌 106
附錄三 幼兒學習區紀錄畫 107
附錄四 幼兒歷程紀錄 108
附錄五 參與研究同意書(教師) 109
附錄六 參與研究同意書(幼兒) 110
壹、中文部分
于文正(2014)。鷹架具體程度對創意發想的影響。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9(2),31-60。
王俞鈞(2021)。愛彌兒學習區的幕後—鄭青青老師與高琇嬅老師的對話。載於鄭青青(編),學習區的自主遊戲與探究學習:台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課程發展與實踐(67-82頁)。心理。
汪素榕(2001)。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理念與實務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吳昀臻、鄭雅婷(2020)。淺談鷹架理論與課程的效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2),69-73。
吳雅茹(2022)。以鷹架教學提升幼兒語文能力發展-以積木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
吳錦惠、詹淑如(2022)。孩子不要哭--利用學習區改善幼兒分離焦慮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6),186-193。
周淑惠、陳志如(1998)。幼兒園室內學習環境簡介-學習區。國教世紀,179,15-20。
周淑惠(2003)。淺談幼兒教學中的鷹架搭建。國教世紀,206,13-18。
周淑惠(2005)。鷹架引導策略。國教世紀,216,45-56。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心理。
周怡伶、段慧瑩(2009)。許幼兒一個美好的環境-幼兒園中介空間初探。幼兒教保研究期刊,3,75-90。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心理。
周佩諭(2019)。在地文化結合美感領域學習指標融入幼兒園學習區之研究。幼兒教育,327,144-156。
周淑惠(2020)。幼兒STEM教育:課程與教學指引。心理。
邱景玲(2007)。鷹架式寫作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林生傳(1988)。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自由開放社會中的個別化教學與後個別化教學。五南。
林致瑋、林永順(2007)。鷹架理論對技術教學的省思-以機械實習為例。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43屆年會暨第13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臺大集思會議中心。
林明地、陳威良(2010)。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對學校組織文化與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教育學刊,35,129-165。
林怡君(2013)。班級中師生互動之探究-以幼兒知覺班級兩位老師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林文生(2014)。鷹架策略在數學教科書之轉化與實踐。教科書研究,7(3),164-174。
林怡滿、李美玲、周芸頻、蔡淑君、洪慧英(2015)。幼兒園課程變革之行動研究:從傳統到學習區。長庚科技學刊,22,53-70。
林雅婷(2019)。中班幼兒於美勞區探索表現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林廷華(2019)。兩位新手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之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5),184-210。
林佳巧(2020)。幼教師協助幼兒於積木區探索遊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林佩蓉(2021)。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2021版)。教育部國教署委託之計畫。教育部。
林佳葦(2021)。鬆散素材區規劃對幼兒創造力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施美菁(2006)。鷹架學習概念應用於幼稚園藝術教學情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
施宜煌、趙孟婕(2015)。從師生互動探思幼兒園班級經營的策略。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5,101-117。
胡倩瑜、臧瑩卓(2008)。協助一位幼兒園在職進修教師課程轉型之行動研究。幼兒保育學刊,6,25-45。
涂妙如(2003)。影響家庭嬰幼兒照顧方式決策之相關因素研究。家政教育學報,5,95-120。
孫扶志、鄧慕詩(2019)。幼兒園輔導計畫中學習區規劃與主題課程實施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7(1),115-140。
許仲余、蘇育令、賴孟龍(2014)。幼兒學習區同儕互動情緒表達之個案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3,27-52。
張莞珍(1997)。鷹架理論在成人教學實務之應用。成人教育,40,43-51。
張素儀(2008)。教師在學前融合班運用鷹架策略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翠娥(2015)。學前融合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華騰。
張儀玲(2022)。幼兒園學習區導入STEAM教育之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
郭俊廷(2010)。教室中的小小建築師-以角落情境探討維高斯基之同儕互動。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9(37)。
陳淑敏(1994)。Vygotsky 的心理發展理論和教育。屏東師院學報,7,119- 143。
陳正乾(1996)。談角落教學⋯⋯教師角色是什麼?成長幼教季刊,1(7),3-7。
陳昇飛(2006)。教師語文教學鷹架之搭建及其教學策略之發展。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5,179-204。
陳昇飛(2009)。鷹架的搭建與幼兒創造思考之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9,139-163。
陳昇飛(2010)。幼稚園教室言談之探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8(2),59-90。
陳昇飛(2010)。幼稚園的課室言談分析-新移民子女的語言學習。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4(2),47-69。
陳郁寒(2018)。運用鷹架策略於幼兒園主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陳采玲(2020)。幼兒遊戲情境中利社會行為與鷹架作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
陳薇雅(2020)。探究幼兒積木建構歷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陳孟秦、鄭雅婷、陳采伶(2020)。鷹架作用對幼兒利社會行為之助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0),145-149。
陳玉潔(2020)。運用鷹架策略於幼兒數概念學習之研究-以數字接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陳婷汝(2021)。鬆散素材運用與幼兒合作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梁佳蓁(2015)。情境學習理論與幼兒教育課程的運用與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136-140。
莊育達(2016)。淺談「鷹架理論」應用在生涯規劃教學之探討。中等教育,67(4),163-172。
單文經(1998)。鷹架支持的譬喻在大班教學上的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39(6),1-22。
湯志民(2004)。幼兒學習環境設計。五南。
黃瑞琴(1997)。怎樣看角落教學?幼教資訊,86,2-6。
黃如婷(2019)。角落情境中幼兒遊戲行為學習經驗與能力建構之探究─以一個混齡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黃世鈺(2020)。幼兒學習區(角)情境規劃的學理與實務。五南。
鈕文英(2021)。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三版)。雙葉書廊。
楊淑貞(2009)。幼兒在學習區中動作技能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葉靜怡(2021)。幼兒KAPLA積木操作引導策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蔡敏玲、陳正乾譯(1997)。社會中的心智:高層次心理過程的發展。心理。
蔡瓊慧(2009)。鷹架概念應用於幼兒音樂教學引導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蔡文筠(2020)。教師運用鬆散素材於學習區進行幼兒遊戲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鄭青青(2021)。「沒有」背後的「堅持」—愛彌兒幼兒園課程發展歷程。載於鄭青青(編),學習區的自主遊戲與探究學習:台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課程發展與實踐(3-20頁)。心理。
鄭青青(2021)。學習區中自主探究的實踐。載於鄭青青(編),學習區的自主遊戲與探究學習:台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課程發展與實踐(55-66頁)。心理。
潘世尊(2002)。教學上的鷹架要怎麼搭。屏東師院學報,16,263-294。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
潘世尊(2021)。從遊戲看愛彌兒的課程。載於鄭青青(編),學習區的自主遊戲與探究學習:台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課程發展與實踐(22-54頁)。心理。
賴麗真(2017)。學習區對幼兒數概念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
賴秋蘭(2020)。幼兒園教師運用積木建構區提昇幼兒能力之研究-以嘉義市某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蕭美華(2017)。幼兒園課程發展-以學習區預設活動為例。國教新知,64(4),31-45。
蕭嘉琦(2020)。教師運用課程調整策略引導發展遲緩幼兒參與學習區活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蕭琬尹(2020)。幼兒園學習區STEAM教學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謝州恩(2013)。鷹架理論的發展、類型、模式與對科學教學的啟示。科學教育月刊,364,2-16。
簡惠美(2014)。教師策略與幼兒社會行為之探究–以積木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蘇愛秋(1999)。學習角與大學習區。載於簡楚瑛(編),幼教課程模式(49-119頁)。心理。
Berk, L. E., & Winsler, A.(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谷瑞勉,譯)。心理。(原出版年1995)
貳、英文部分
Bruner, J. S. (1985). Vygotsky: a historical and conceptual perspective. In J.Wertsch (Ed.),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Vygotskian perspectives(pp.21-3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yle, W. (1986).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 C. Wittrock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pp.392-431). Macmillan.
Dodge, D. T., & Colker, L. J. (1998). The creative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 Teaching Strategies Inc.
Hartman, H. (2002). Scaffolding & cooperative learning. Huma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pp.23-69). City College of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Hill, J. R., & Hannafin, M. J. (2001).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digital environments:The resurgence of resource-bas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9(3), 37-52.
McKenzie, J. (2000). Beyond technology: Questioning, research and the information literate school. Bellingham, FNO Press.
Rosenshine, B. & Meister, C. (1992) The use of scaffolds for teaching higher-level cognitive strategie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7), 26-33.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Van Der Stuyf, R. R. (2002). Scaffold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Adolesce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52(3), 5-18.
Wood, D., Bruner, J., &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7(2), 89-10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