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7.26.21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劉靜茳
作者(英文):Ching-Chiang Liu
論文名稱:探討幼兒在大肌肉活動中的合作表現
論文名稱(英文):Exploring Young Children’s Cooperative Performances through Gross Motor Activities in A Preschool Class
指導教授:蔡佳燕
指導教授(英文):Chia-Yen Tsai
口試委員:高傳正
陳慧華
口試委員(英文):Chuan-Cheng Kao
Hui-Hua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
學號:610985515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關鍵詞:幼兒大肌肉活動合作表現
關鍵詞(英文):PreschoolersGross Motor ActivitiesCooperative Performance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於大肌肉活動中的合作表現,為達到此研究之目的,將採用行動研究,以研究者任教班級中25位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設計16次合作性大肌肉活動來進行教學研究,並透過現場拍照攝影、研究者省思、協同教師訪談、幼兒觀察紀錄等資料,進一步分析討論,整理出幼兒於合作性大肌肉活動中促進合作表現的歷程、合作表現的轉變以及教師專業自我成長。本研究結果發現歸納如下:
壹、實施大肌肉活動促進合作表現之歷程
一、不同人數的合作型態,提供幼兒內化合作的經驗
二、透過異質性分組策略進行大肌肉活動
貳、實施大肌肉活動,幼兒合作表現之轉變
一、身體基本動作技能熟練,能增強同儕合作之表現
二、依據不同合作模式提升幼兒同理及與他人互動之表現
三、透過團體討論及分享策略,提升幼兒思考合作問題的解決能力
參、探討教師在幼兒合作表現之專業成長
一、增進活動設計之多元性與全面性
二、提升教師掌握介入引導之策略
三、提升觀察幼兒行為表現之能力
根據上述結果與結論,研究者提出建議,以提供教保服務人員及未來研究者相關建議。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operative performances in gross motor activities of preschool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search purpose, this study intends to use action research methods to enroll 25 preschoolers in the senior class of kindergarten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is study designed 16 cooperative gross motor activities to conduct teaching research. Besides, this study enabled the researcher to perform a self-reflection by taking on-site photographs. This study also performed furth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using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preschooler observation records to summarize the process how the cooperative gross motor activities of preschoolers improve their cooperative performances, the transitions of cooperative performances,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self-growth.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I.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gross motor activities to improve cooperative performances
1.The cooperative patterns of a different number of participants provided preschoolers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internalized cooperation.
2.The preschools engaged in gross motor activities through heterogenous grouping strategies.
II.The transitions of preschoolers’ cooperative performances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oss motor activities, preschoolers cooperative performances
1.Proficiency in basic physical motor skills enhanced the performance of peer cooperation.
2.The preschoolers’ performances of empathy and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were improved based on different cooperation models.
3.The preschoolers’ thinking and ability to solve cooperative issues were improved through groups discussion and sharing of strategies.
III.The investigation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n regard to preschoolers’ cooperative performances
1.The divers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activity design were enhanced.
2.The teachers’ control of intervention-guided strategies were improved.
3.The teachers’ ability to observe the behavioral performances of preschoolers was improved.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mentioned above,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 for preschool educato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圖次 vii
表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大肌肉活動中合作表現之意涵 7
第二節 合作的相關理論及研究 13
第三節 合作策略的發展 17
第四節 幼兒合作表現之教師專業成長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24
第三節 研究實施方法 27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3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36
第六節 研究倫理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 實施大肌肉活動促進合作表現之歷程 39
第二節 幼兒於大肌肉活動中合作表現之轉變 79
第三節 教師於幼兒合作表現中之專業成長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3
參考文獻 95
中文部分 95
英文部分 99
附錄一 家長知情同意書 101
附錄二 協同教師同意書 103
附錄三 協同教師訪談大綱 104
附錄四 兩人一組大肌肉活動教案設計 105
附錄五 小組模式大肌肉活動教案設計 109
附錄六 團體模式大肌肉活動教案設計 115
附錄七 交叉合作模式大肌肉活動教案設計 117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五南。
王珮玲(2016)。幼兒發展、學習評量與輔導(第六版)。心理。
王淑貞(2019)。幼兒園出汗性大肌肉活動實施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石兆蓮(2006)。明新科技大學學生學習狀況探討。明新學報(32),379-395。
吳幸玲(2011)。兒童遊戲與發展。揚智文化。
李佳宜(2013)。高雄地區教保人員參與輔導對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大學。
李俊湖(2007)。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4(6),97-102。
李敏慈(2022)。繪本融入幼兒園教保活動之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課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尚憶薇(2005)。探討幼兒遊戲的類型與價值。學校體育,15(86),91-96。
林育瑋(2008)。以幼稚園為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4(1),15-48。
林育蓁(2021)臺灣地區幼兒園家長對幼兒從事大肌肉活動態度與幼兒大肌肉活動行動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林佳慧(2018)。臺北市公立教保服務人員實施大肌肉活動之教學困境及專業成長之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林穎(2010)。合作學習之概念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9,21。取自:http://society.nhu.edu.tw/e-j/89/A21.htm
前橋明(2018)。身體就要這樣動!0-5歲幼兒體能遊戲全集。信誼。
施淑娟(2018)。幼兒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載於陳淑琴等(著)。幼兒園教保活動統整課程規劃與實施(164-203頁)。華都。
柯雅齡、陳香娟(2018)。合作讓我們創造更多可能~幼兒園融合教育合作諮詢歷
程之研究。幼兒教育,326,87-103。
洪芝青(2006)。幼兒合作行為之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班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高俊傑(2004)。合作學習理論的教學理念。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報,4,133-143。
張鳳菊、黃永寬、黃士怡(2010)。幼兒運動遊戲對幼兒教育之價值。幼兒教育年刊,(21),31-43。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教育部(2019)。幼兒園教學正常化及友善教保服務計畫宣導短片-幼兒大肌肉活動。取自:https//www.ece.moe.edu.tw/archives/11699
章淑芬(2016)。培養孩子健康生活習慣的教學設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0),107-111。
許美蓉(2015)。幼兒園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實施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許愷芮(2013)。中部地區教保服務人員實施幼兒身體動作與健康課程專業能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郭陸錦、林美秀(2016)。合作學習教學在幼兒園主題課程上的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4),82-86。
陳向明(2010)。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
陳希欣、鍾志從(2011)。幼兒於樂高活動中兩人合作模式的探討。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3,51-55。
陳盈惠(2021)。合作學習應用在幼兒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陳婷汝(2021)。鬆散素材運用與幼兒合作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
陳劍涵(譯)(2018)。質性研究設計:互動取向的方法(原作者:Joseph A. Maxwell)。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陳鵬仁、卓俊伶(2005)。兒童身體活動量與同儕關係。台灣運動心理學報,7,103-113。
黃永和(2013)。合作學習角色安排的意義與功能。國民教育,54(1),96-104。
黃永寬(2004)。幼兒運動遊戲課程實施現況及教師對其認知之研究。洪葉文化。
黃永寬(2009)。幼兒運動遊戲理論與實務。洪葉文化。
黃政傑(主編)(2000)。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師大書苑。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五南。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五南。
楊金寶(2015)。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載於幸曼玲等(著)。新課綱想說的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理念與發展(57-125頁)。心理。
楊婷舒(譯)(1995)。嬰幼兒發展與保育(原作者:Brazelton,T.B.)。桂冠。(原著出版年:1992)。
楊惠純(2019)。鬆散素材與幼兒大肌肉活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葉貞蘭(2010)。戶外遊戲場中教師介入幼兒想向遊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廖詠仁、黃美瑤(2012)。運動遊戲課程對兒童社交技巧之探討。幼兒運動遊戲年刊,6,212-218。
廖鳳瑞、陶英琪(2015)。幼兒觀察評量與輔導。華騰文化。
熊文宗(1996)。幼兒體育遊戲指導法。五洲。
趙崇祈(2020)。大班幼兒在體能遊戲活動中的合作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劉慧瑛(2009)。搭起美麗的橋樑~幼兒園混齡班運用合作學習在唐詩教學團體討論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劉錞綺、劉嘉豪(2014)。兒童體能活動設計。心理。
潘淑滿(2019)。質性研究理論。心理。
蔡清田(2004)。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五南。
蔡清田(2006)。課程創新。五南。
鄭俊傑、丁秋蘭(2016)。運動遊戲教學與幼兒同儕互動之行動研究。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13,1-16。
賴光真(2016)。分組合作學習歷程學習謬誤之警覺。台灣教育評論月刊,5,92-96。
賴韋杏(2020)。混齡班幼兒於「大肌肉活動時間」與同儕互動行為之研究-以臺中市某國小附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簡瑋婷(2019)。幼兒園實施運動遊戲中同儕互動的行為與師生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顏寧、黃詠光、吳欣隆(譯)(2009)。建構扎根理論(原作者:Kathy Charmaz)。五南。(原著出版年:2006)。
貳、英文部分
Gudmundsdottir, S. (2001). Narrative research on school practice. In V.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4th ed., pp. 226-240). Washington:
AERA.
Katz, L.G. & McClellan, D.E. (1991). The teacher’s role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RIC.
Rogoff, B. (1988). Cognition as a collaborative process. In W. Damon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2 (pp.679-744). New York: Wiley.
Slavin, R. E. (1999).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38(2), 74-79
Tarıma, K. (2015). Effects of cooperative group work activities on pre-school children’s pattern recognition skills.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15(6), 1597-1604.
Verba, M. (1994). The beginnings of collaboration in peer interaction. Human Development, 37, 125-13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