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7.84.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游千又
作者(英文):Qian-You You
論文名稱:新北市國民小學推動附設樂齡學習中心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 Case Study of Promoting Attached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in Prim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陳成宏
指導教授(英文):Cheng-Hung Chen
口試委員:張文權
吳新傑
口試委員(英文):Wen-Cheng Chang
Hsin-Chieh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學號:610987505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2
關鍵詞:國小樂齡學習中心推動困境因應策略
關鍵詞(英文):Coping StrategiesDifficulties of PromotionElementary school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4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公立小學為背景場域,以探究個案學校推動附設樂齡學習中心之現況、推動困境及因應策略。研究者採取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質性研究,以個案學校附設樂齡學習中心之6位相關人員為訪談對象,將蒐集之資料加以對照分析。本研究根據個案分析結果如下:

一、個案學校推動附設樂齡學習中心之現況
個案學校推動造福長者之理念,提供長者舒適且安全的學習環境;在組織穩固且分工明確下,整體運作順利且穩定;專屬樂齡之志工隊以老人服務老人之精神奉獻於樂齡;行政人員、樂齡講師、樂齡志工皆資歷豐富,以自身經驗及熱忱投入於長者服務;團隊成員共創和諧氣氛,使長者踴躍參與、欲罷不能。

二、個案學校推動附設樂齡學習中心之困境
樂齡業務繁雜,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樂齡推動難以深化;樂齡講師進修取得證照意願低;志工年紀大,派遣參與培訓困難;國小教師職務更迭,導致主管常態變動,樂齡精神難以永續;疫情肆虐使學員人數減少,長者資訊能力弱,進行視訊課困難重重。

三、個案學校推動附設樂齡學習中心面臨困境時之因應策略
採取人力補貼、工作再細分之方式,循序漸進減輕人力負擔;要求新進講師必須擁有證照;採取研習自辦的方式,省去老人家波奔的疲勞;透過志工的力量,使樂齡精神得以永續。

關鍵詞:國小、樂齡學習中心、推動困境、因應策略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urrent status,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on attached a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 in a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qualitative study. The interviewees were the six staff members of the school's attached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 and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ttached of a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 in the case school
The case school promotes the concept of "happy and forgetting the age", providing a comfortable and saf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elderly. With a solid organization and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the operation of the learning center is smooth. The specialized volunteer team is dedicated to serving the elderly with the spirit of “Learning”.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lecturers, and volunteers in the learning center are all well qualified and committed to serving the elderly with their experience and enthusiasm. The team members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which made the seniors eager to participate.

2. The difficulties of promoting the attached of a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 in the case school
With the complexity of the business, it is difficult to deepen the promotion of the learning center with inadequate labor. Lecturers' willingness to obtain licenses for further studies is low. Volunteers are old and difficult to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The change of duties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has led to a constant shift of supervisor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sustain the spirit of “Learn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reduced the number of learners, and the elderly have weak IT skill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nduct video classes.

3.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he attached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 in the case school
It is suggested to adopt the method of labor subsidy and work subdivision to reduce the labor’s burde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new lecturers be required to hold a license. The self-organized learning method saves the elderly from the fatigue of commuting. The spirit of “Learning” can be sustained by the efforts of volunteers.

Keywords: Coping Strategies, Difficulties of Promotion,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內外高齡教育的發展   9
第二節 臺灣高齡教育的意涵與實施概況   17
第三節 新北市推動附設樂齡學習中心之方式與情形   23
第四節 樂齡學習中心之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43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法   45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7
第五節 研究結果之信效度   48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9
第七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個案學校推動附設樂齡學習中心之現況   51
第二節 個案學校推動附設樂齡學習中心之困境   61
第三節 個案學校推動附設樂齡學習中心面臨困境之因應策略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0
壹、中文部分   93
貳、英文部分   98
附錄   99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99
附錄二、訪談大綱(行政人員)   100
附錄三、訪談大綱(樂齡講師)   101
附錄四、訪談大綱(樂齡志工)   102
丁文祺、郭常勝、鄭建民(2016)。樂齡休閒學。麗文文化。
丁志宏(2008)。發達國家的老年教育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以英、美、日三為例。高等函授學報,9(22),15-17。
內政部(2009)。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UploadFiles/20160702031914675.pdf
內政部(2021)。人口統計數據【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原作者:James H. McMillan & Sally Schumacher)。師大書苑。
王冬富(2019)。臺灣樂齡學習中心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王佳榮(2021)。樂齡學習中心經營者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石泱(2010)。成功老化、活躍老化與生產老化對我國福利政策的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32,234-251。
江琦君(2020)。參與樂齡學習中心課程後的再參與意願及幸福感之研究-以苗栗縣之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
行政院(2021)。高齡社會白皮書。取自: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0767/File_12355.pdf
吳肖琪、葉馨婷、杜姁瑾(2016)。從國際趨勢省思臺灣因應高齡社會的策略方向。社區發展季刊,153,48-60。
吳建華、謝發昱、黃俊峰、陳銘凱(2004)。個案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199-236頁)。高等教育文化。
吳清山(2016)。樂齡學習風華再現。師友月刊,591,0-4。
吳舜堂、陳欽雨(2017)。高齡長者社會支持、社會參與與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5(4),331-352。
林振揚(1999)。晚年的社交活動。載於科以煜、高思銘(主編),松柏長青(59-63頁)。新加坡樂齡活動聯會。
法務部(2022)。全國法規資料庫。取自:https://law.moj.gov.tw/Index.aspx
厚生省(1996)。今後5か年間の高齢者保健福祉施策の方向。取自:http://www1.mhlw.go.jp/houdou/1112/h1221-2_17.html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41-157頁)。巨流。
胡夢鯨(2011)。新加坡樂齡學習的經驗:臺灣樂齡學習展望。載於胡夢鯨(主編),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215-230頁)。麗文文化。
高寶華(2006)。非營利組織經營策略與管理。華立。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3)。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白皮書。取自:https://www.ndc.gov.tw/cp.aspx?n=fbbd5fe5e5f21981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人口重要指標大事紀。取自:https://pop-proj.ndc.gov.tw/download.aspx?uid=70&pid=70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報告。取自:https://pop-proj.ndc.gov.tw/download.aspx?uid=70&pid=70
張國連(2016)。樂齡學習中心永續經營之研究~以CORPS模式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張翰浚(2013)。高齡教育機構經營與發展-以台東地區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張錦玉(2021)。樂齡學習者社會價值觀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部(2004)。我國老人教育政策專案研究計畫。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UploadFiles/20160328101401195.pdf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取自:https://reurl.cc/AKbzKj
教育部(2007)。教育部設置各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實施計畫。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UploadFiles/20190530025021524.pdf
教育部(2007)。補助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申辦樂齡學習中心實施計畫。
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Home/About-1
教育部(2010)。110年全國樂齡學習中心名單。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Home/SeniorCenter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取自:https://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sort=3
教育部(2019)。新北市樂齡學習中心行政手冊。取自:https://lll.ntpc.edu.tw/Module/Files/Detail.php?ID=15&CT=1
教育部(2020)。教育部樂齡學習網。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
教育部(2021)。學習社會白皮書。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78766/cd4b2755-dcd2-46c9-bfed-05e986141b51.pdf
終身教育司(2020)培植在地講師人力,樂齡學習邁向專業計畫。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686083387E15CC44
莊秀美(2005)。少子高齡化社會的福利政策建構:日本因應對策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10,379-391。
陳巧倫(2012)。臺灣樂齡學習-爺爺奶奶的新天地。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9,10-15。
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
陳延誌(2017)。高齡者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新竹縣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陳偵惠(2017)。樂齡學習機構領導人經營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大學。
陳富笙(2017)。樂齡學習中心成員在經營困境與因應對策之認知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陳萬淇(1992)。個案研究法。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豔紅(1997)。台灣原住民青年生涯發展歷程極其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以四位新竹泰雅族男性青年的生命故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彭懷真、彭駕騂(2012)。老年學概論。威仕曼文化。
曾永福(2017)。老少皆怡-樂齡教育與學校教育之互惠。師友月刊,602,45-51。
游琇茹(2021)。樂齡學習中心運行之研究-以桃園市為案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
游惠娟(2017)。樂齡學習者參與樂齡學習中心正念課程與幸福感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鈕文英(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雙葉書廊。
黃國彥(2000)。教育大辭書:內容分析法。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2710/
黃富順(2004)。高齡學習。五南。
黃富順(2008)。高齡教育的歷史發展。載於黃富順(主編),高齡教育學(21-39頁)。五南。
黃麗玲(2010)。樂齡學習中心學員知覺有用性、歸屬感、學習態度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黃鶴珠(2019)。土庫樂齡學習中心馬光學堂學員參與學習動機與障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楊國德(2007)。美國的高齡教育。載於黃富順(主編),各國高齡教育(53-77頁)。五南。
廖美渝(2019)。高齡學習者社會參與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熊召弟(1996)。建構者觀的自然科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3-11。
劉明超(2012)。新北市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實施現況與評鑑指標之初探。學校行政,77,1-2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心理出版社。
蔡恒萍(2015)。樂齡學習中心志工隊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蔡依玲(2021)。樂齡學習參與者學習效益分析之研究:以宜蘭縣壯圍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
蕭文高(2010)。活躍老化與照顧服務:理論政策與實務。社區發展季刊,132,42-58 。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2019修訂版。取自: https://population.un.org/wpp/
魏惠娟(2010)。45歲~高齡教育最佳時機。師友月刊,518,9-15。
魏惠娟、胡夢鯨、李藹慈(2012)。臺灣樂齡學習。五南。
魏惠娟(2016)。樂齡學習規劃師訓練方案:教學123設計模式。T&D飛訊。221,1-22。
魏惠娟、陳冠良、李雅慧(2014)。活躍老化高齡教育課程架構與評析:規範性需求的觀點。中正教育研究,13(1),45-87。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Allyn and Bacon.
Bogdan, R. C., & Biklen, S. K. (2007).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Allyn and Bacon.
Fraenkel, J. R., Wallen, N. E., & Hyun, H. H. (2012).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8th ed.). Mc Graw Hill.
Glendenning, F. (Ed.). (2000).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later lif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shgate.
Lennox G. C. (2003). Evaluation of the role of education for seniors in support of the activities theory of successful ag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
Mason, J. (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ing. Sage Publications.
McClusky, H. Y. (1971). Education: background issues. 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 Washington, D. C.
Mishler, E.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MA.
Guba, E. G., & Lincoln, Y. S. (1994). 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105-117). Sage Publications, Inc.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