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201.7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張家瑜
作者(英文):Chia-Yu Chang
論文名稱:以案例教學法深化師資生教育心理學課程學習成效與反思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Using Case Method to Deepen the Study of Effectiveness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of Teacher Student'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urriculum
指導教授:劉佩雲
指導教授(英文):Pei-Yun Liu
口試委員:陳沛嵐
劉唯玉
口試委員(英文):Pei-Lan Chen
Wei-Yu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號:610988107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8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反思學用連結
關鍵詞(英文):case methodreflective thinkinglearning connec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5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
  • 收藏收藏:0
為了提升師資生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與教學方法結合的專業能力,本研究以案例教學的方式,在教學案例中呈現專業教師應用教育心理學知識的教學現場,以促進師資生課程概念的理解、理論與實務的連結,並達到反思層次的提升。本研究以案例教學法融入教育心理學課程,以教學案例的導入引導師資生提升學習成效,藉由教學案例的討論引發反思層次的提升,為本研究要旨。
研究方法採用準實驗研究之單組前後測設計,以修習教育心理學課程的5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在教育心理學概念理解、學用連結及反思能力表現的影響。實驗工具採用反思量表、概念理解測驗、案例作業、回饋問卷,採用成對樣本t檢定統計分析方法整理所得成果,輔以晤談、課堂觀察所得質性資料,提出以下研究結果:
一、案例教學對學生在期中與期末的概念理解表現未達顯著差異。
二、案例教學有助於深化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的連結。
三、案例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習者反思,其中高層次(反思、批判思考)反思的後測顯著高於前測,但低層次(習慣性行為、理解)反思能力的前後測則未達顯著差異。
建議師資培育課程可採案例討論法,以強化師資的學用連結、實務應用以及反思能力。未來探究在研究方法上可採不等組前後測研究設計,提供更具證據本位的第一手資料。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eacher students in combi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ith teaching methods, this research uses case method to present the teaching scen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pply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knowledge in teaching cases, so as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iculum concepts of teacher studen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reflection. This research incorporates case method in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urriculum, guides teacher students to improv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 discussion of teaching cases to trigg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reflection. This is the main point of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s one-group pretest posttest design, with 55 student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ur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case method practice on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learning connection and reflective ability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al tools use a reflective thinking questionnaire, knowledge assessment, case homework,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and the results were sorted out by paired-sample t-test statistical analysis, supplemented by qualitative data.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presented: (1) Case method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situation. (2) The case method helps to deep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 The case method helps to improve the depth of learners’ reflective situation, especially in the high-level (reflection, critical reflection) reflection ability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in the low-level (habitual behavior, understanding) reflection ability There is no lifting effect.
It is recommended to explore related topics in the future. The number of research sample groups can be increased, set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s into the research. In terms of curriculum design,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case method, course content with an action nature is added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案例教學法的內涵與實施 5
第二節 案例教學法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9
第三節 反思理論以及與案例教學法的相關研究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4
第五節 教學規劃與設計 31
第六節 研究程序 34
第七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37
第四章 研究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結果與討論 39
第一節 教學案例對師資生教育心理學概念理解學習成效 39
第二節 案例教學對師資生理論與實務的連結影響情形 44
第三節 案例教學對師資生反思層次的影響 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8
參考文獻 61
附錄
附錄一:反思量表 69
附錄二:教學案例 70
附錄三:回饋表 79
附錄四:回饋單(一) 80
附錄五:回饋單(二) 81
附錄六:訪談大綱 82
王全興(2016)。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上的應用。師友月刊,587,48-49。
王金國(2012)。應用案例教學於師資培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教育人員專業倫理為例。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6,1-29。
宋存江、王淑芳、馬挺、馮露、李國強、蔡峻、楊超、鄧飛、劉芳(2012)。案例教學是拓展課堂知識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3),19-22。
何佳怡(2010)。提升國中生國文「反思與評價」閱讀素養之教學策略研究–以PISA閱讀試題分析為架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青樺(2003)。案例教學法在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吳昆庭(2007)。高層次提問與同儕互評對網路學習者反思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英長(2016)。深入教學現場。臺北市:小魯文化。
吳英長(1997)。累積教學案例,促進教學專業化。載於國立臺東師範學院(主編),新制教育實習面面觀(頁44-51)。臺東市: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何政光(2009)。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反思能力與其就業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報,3,125-144。
沈羿成(2010)。教學案例討論提升教師教學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沈羿成、劉佩雲(2013)。教學案例討論提升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以數學科為例。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9,145-180。
呂美珠(2014)。情境學習與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學習興趣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英速魔法學院闊瀨校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李雅婷、葉晉嘉、陳為彤(2016)。優質教學案例指標建構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9(2),89-111。
李翠玲(2016)。案例教學法融入師資培育「特殊教育教學實習」課程之研究。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4,45-79。
李翠玲、黃澤洋(2016)。應用案例教學法增進師資生特殊教育知能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3,1-33。
林育瑋(2007)。幼教教學案例之建立。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9,1-25。
林玫君(2006)。案例教學應用於國小藝術人文師資培訓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95-2411-H-024-004)。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林晏汝(2015)。案例教學法融入國中九年級法治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純華(1997)。案例教學法實施之研究-以職前戲劇教育師資培育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裕翔(2012)。透過解題案例之觀察與社群互動促進國小教師反思層次轉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博寰(2019)。案例教學法應用於性別平等、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中公民教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邱貴發(1996)。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臺北:師大書苑。
侯玉芳(2011)。案例教學法結合七年級歷史教材應用於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柯秋雪(2010)。案例教學法在學前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知能提升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96,60-73。
俞慧芸、周淑卿(2009)。哈佛爲什麼是哈佛?─商管教育以參與者爲中心的學習法。商管科技季刊,10(1),185-196。
范熾文、蘇鈺楠(2013)。案例教學法應用於教育法規課程之探討。教育文化論壇,5(3),82-87。
徐于婷(2012)。國小師資生在自然領域教學上的專業成長~以探究式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熏芳(2002)。師資培育-教學案例的發展與應用策略。臺北市:高等教育。
高熏芳、蔡宜君(2001)。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之發展與應用。淡江人文社會學刊,7,265-305。
徐綺穗(2013)。「行動–反思」教學及其在大學教育實習課程的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16(3),219-254。
張民杰(2000)。案例教學法之研究及其試用:以教育行政課程試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民杰(2001)。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張民杰(2008)。以案例教學法增進實習教師班級經營之能知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0,147-176。
張民杰(2012)。臺灣教育學術領域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7,1-36。
張俊峰(2012)。案例教學在中小學環境教育師資培訓中的運用----以「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專案為例。載於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編),案例教學與師資培育II(頁183-192)。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建育(2010)。案例教學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5,87-88。
張雅芳(2011)。線上影片案例應用於師資培育科技課程之實徵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4),589-615。
張筱敏(2018)。案例教學法應用於班級經營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英傑(2009)。資訊融入教學輔以認知師徒制對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一元二次方程式」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黃意舒總校閱、湯梓辰、葉佳宜、簡嘉誼、梁嘉惠(譯)(2010)。P. Eggen, D. Kauchak著。教育心理學:教室之窗(Educational Psychology: Windows on Classrooms)。臺北市:華藤。
連柏勛(2015)。案例教學法在花師教育學院推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市:麗文。
陳春燕(2007)。“認知師徒制”教學模式下學習環境設計的原則。職業教育研究,5,136-137。
陳夏蓮、黃采薇、劉千琪、李薇莉(2014)。情境模擬教學與學習理論於護理教育之應用。榮總護理,31(3),220-225。
陳淑娟、林育瑋(2016)。運用案例教學法於幼教師資生討論歷程之研究。美和學報,35(1),47-76。
陳國蕙(2009)。案例教學法的學習成效及其中介變項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許嘉予、陳麗圓(2009)。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應用之實證研究回顧。特教論壇,6,60-71。
陳麗清、林勤敏(2017)。從學生反思發展來評估反思在高等教育之有效性。應用語文學報,6,19-34。
黃玉欣(2015)。創造思考技法融入服務學習歷程及對反思能力之影響—以大專生國際志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馮丰儀(2012)。案例教學法在大學專業倫理課程應用之探討—以教育行政倫理課程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8,1-30。
曾志華(1997)。社會互動與數學知識之建構:一個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室之俗民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經柏龍(2006)。論案例教學及其運用。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0(1),38-41。
蔡宜君(2000)。案例教學法在中等學校師資培育之應用:教學案例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劉佩雲、沈羿成(2012)。案例討論提升教學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教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5(2),69-88。
劉佩雲、沈羿成(2013)。案例討論與教學實作促進教學後設認知改變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6,21-44。
劉柄輝(2001)。破除評量迷思—談案例教學在教學上的價值。師友雙月刊,414,58-61。
劉唯玉(2010)。案例教學與師資培育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99-2410-H259-030-MY2)。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
劉唯玉(2014a)。案例討論與案例撰寫對師資生內容理解、反省思考與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101-2410-H-259-048)。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
劉唯玉(2014b)。案例教學在教育學院的應用與成效,載於李隆盛(主編),大學課程與教學改革與創新(頁295-209)。臺北:五南。
劉唯玉(2017)。案例撰寫與討論引導架構促進實習教師反省思考層次之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30(1),71-104。
劉唯玉(2020)。教學案例反思單對師資生連結教學方法理論與實務之影響。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22,111-141。
劉唯玉、高金成、陳添球、吳佳瑩、周水珍(2012)。試教案例撰寫應用於教學實習課程提升師資生反省思考層次之研究。載於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編),案例教學與師資培育II(頁3-32)。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
劉唯玉、劉才詮(2016)。比較案例討論與案例影片對師資生案例問題解決多元觀點之影響。課程研究,11(1),87-103。
鄭亦淵(2013)。應用混合式學習提升師資生情緒管理與反思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鄭雅文(2002)。網路化反省思考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駱怡君(2010)。反省性思考在教師班級經營上之運用。教育科學期刊,9(1),71-86。
關定偉(2007)。透過分數教學案例討論提昇教師分數教學知識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魏鎖煥(2011)。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教育探索期刊,10,70-71。
簡玉琳(2014)。認知師徒制對新手教師實施閱讀理解教學之研究—以QAR策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Chi, M. T. H., de Leeuw, N., Chiu, M. H., & La Vancher, C. (1994). Eliciting self-explanations improves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Science, 18, 439-477.
Collins, A.,Brown, J. S.,Newman, S. E.(1987).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Chicago: Regnery.
Friend, M. (2008). Special education: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for school professionals (2nd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Ghanizadeh, A., & Jahedizadeh, S. (2017). Validating the Persian vers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questionnaire and probing Iranian university students' reflective think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 10(3), 209-226.
Hallahan, D. P., & Kauffman, J. M. (2009). Exceptional learners: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11th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
Kember, D., Jones, A., Loke, A., Mckay, J., Sinclair, K., Tse, H., Webb, C., Wong, F., Wong, M.& Yeung, E. (1999). 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reflective thinking from students' written journals using a coding scheme based on the work of Meziro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18(1), 18-30.
Kember, D., Leung, D. with Jones, A., Loke, A., McKay, J., Harrison, T., Webb, C., Wong, F. & Yeung, E. (2000). 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reflective think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5(4), 381-395.
Kirk, S., Gallagher, J. J., & Coleman, M. R. (2014).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14th ed.). CT: Cengage Learning.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nouchehri, A. (2002). Developing teaching knowledge through peer discours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8(6), 715-737.
Merseth, K. K. (1991). The case for cases in teac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Teacher Education.
Mezirow, J. (1977).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Studies in Adult Education, 9(2), 153-164.
Mezirow, J. (1990). How critical reflection triggers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Fostering critical reflection in adulthood, 1-20.
Mezirow, J. (1991). Transformative dimensions of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odgers, C. (2002). Defining reflection: Another look at John Dewey and reflection thinking. Teacher college. 104(4),842-866
Schön, D. A. (1983).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Schön, D. A. (1987).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hulman, L. S. (1992). Toward a pedagogy of cases. In J. Shulman (E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 (pp.1-30).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hulman, L.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carcher.15(2), 4-14.
Sparks-Langer, G. M., Simmons, J., Pasch, M., Colton, A., & Starko, A. (1990). Reflective pedagogical thinking: How can we promote it and measure it?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1, 23-32.
Suchman, L. A. (1987). Plans and situated actions: The problem of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udzina, M. R. & Kilbane, C. R. (1992). Applications of a case study text to undergraduate teacher prepar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Case Method Research & Application, Limerick, Ireland.
Sweller, J. (1988).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 Cognitive Science, 12, 257-285.
Sweller, J. (2006). The worked example effect and human cognitio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6(2), 165-169.
Sweller, J. (2007). Cognitive load theory. 發表於認知負荷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Jacobowitz, T. & Onore, C. (2004). Case-method teaching as democratic practice. Kappa Delta Pi Record. 41(1), 35-37.
Turnbull, A., Turnbull, R., & Wehmeyer, M. L. (2007). Exceptional lives: Special education in today’s school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Wassermann, S. (1994). Introduction to case method teaching: A guide to the galaxy.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此全文20250804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