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6.24.13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張喆
作者(英文):Che Chang
論文名稱:民國政府對清室優待的態度轉變與影響(1912-1924)
論文名稱(英文):The transformation and its effect of Beijing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 attitude toward the privileged treatment of the Qing royal family
指導教授:李道緝
指導教授(英文):Tao-Chi Lee
口試委員:林志宏
許育銘
口試委員(英文):Chih-Hung Lin
Yu-Ming Hs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學號:611003003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3
關鍵詞:丁巳復辟《清室優待條件》復辟謠言溥儀出宮
關鍵詞(英文):Articles of Favorable TreatmentDingsi RestorationRumors of the RestorationPuyi out of the Forbidden Cit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16
  • 收藏收藏:0
  《清室優待條件》為清政府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雙方為速定共和國體,而簽定關於清朝皇室辭位後的相關保護措施之文件。然而,在1912年簽定過程便有所爭議。即便1924年《清室優待條件》被馮玉祥單方面修改,《清室優待條件》仍受時人所重視。

  本文透過1912年至1924年北洋政府對復辟、優待條件、清室優待經費、清室財產以及溥儀大婚等議題的態度做脈絡化梳理,以反映北洋政府對清室優待的態度轉變與影響,進一步探析1924年溥儀出宮的背景原因。
To establish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and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the R.O.C. established the “Articles of Favorable Treatment” (Chinese: 清室優待條件) to protect the royal family of the Qing Dynasty after the abdication. However, the “Articles of Favorable Treatment” was controversial during its formulation process in 1912. Despite, Feng Yu-Xiang took the liberty of revising it in 1924, it was still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document by the people of the time.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contextualize the Beijing Government’s attitude toward the royal family of the Qing Dynasty during the time 1912 to 1924.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Beijing Government’s attitude and its influences, the study is organized by concentrating on issues such as restoration, “Articles of Favorable Treatment”, an annual subsidy of four million taels for the royal family of Qing Dynasty, the property of the royal family, and Puyi’s wedding, leading to further exploration to the causes behind Puyi’s expulsion, from the Forbidden City in 1924.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探討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丁巳復辟前北洋政府對清室優待的態度(1912-1917)  17
第一節 1912-1916年北洋政府對清室的態度  17
第二節 1917年7月前復辟謠言對清室的影響  21
第三節 小結  25
第三章 丁巳復辟後北洋政府對清室優待的態度(1917-1921)  27
第一節 1917年7月後北洋政府對清室的態度  27
第二節 1918-1921年復辟謠言對清室的影響  30
第三節 小結  36
第四章 溥儀出宮前後北洋政府對清室優待的態度(1922-1924)  39
第一節 北洋政府提議取消優待條件的經過  39
第二節 北洋政府拖欠優待經費對清室的影響  45
第三節 小結  52
第五章 結論  55
徵引書目  59
附錄一 《清室優待條件》  67
附錄二 《善後辦法》  69
附錄三 《保存古物暫行辦法》  71
附錄四 《修正清室優待條件》  73

一、史料文獻
(一)史料、史料彙編
《大清宣統政紀實錄》,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8。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滙編》第三輯.文化,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民初時期文獻編輯小組編,《中華民國建國文獻:民初時期文獻》,第一輯,史料二,台北:國史館,1998。
何智霖編註,《閻錫山檔案:要電錄存》第2冊,台北:國史館,2003。
胡平生編,《復辟運動史料》,台北:正中書局,1992。
陸純編,《袁大總統書牘彙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趙爾巽等纂,國史館校註,《清史稿校註》,第1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二)公報
《司法公報》,期28,1915年1月31日;期199,1924年11月31日。
《江蘇省公報》,期360,1914年12月4日;期427,1915年2月13日。
《政府公報》,期288,1913年2月24日;期578,1913年12月12日;期933,1914年12月9日;期935,1914年12月11日;期951,1914年12月27日;期953,1914年12月29日;期1297,1915年12月17日;期250,1916年9月14日;期3097,1924年11月6日。
《政府公報分類滙編》,期38,1915年;期40,1915年。
《臨時政府公報》,期13,1912年2月11日。
《鐵路公報:京漢線》,期142,1924年11月上旬。

(三)期刊
《大同報》,卷20期8,1914年2月28日。
《中國革命記》,冊30,1912年。
《奉天省城總商會月刊》,期3,1924年。
《東方雜誌》,卷13號1,1916年1月10日;卷21號23,1924年12月10日。
《法政學報》,期2,1918年4月18日。
《法政雜誌》,卷5號2,1915年2月10日。
《時事彙報》,期8,1915年1月。
《國學月刊》,期18,1924年。
《崇德公報》,期22,1915年10月24日;期23,1915年10月31日。
《善導報》,期19,1914年12月中旬。
《雅言》,卷1期11,1914年12月5日;卷1期12,1915年2月5日。
《談鹽叢報》,期11,1914年2月15日。
《學生》,卷2期2,1915年2月20日。
《雜誌》,卷10:期3,1942年12月10日。

(四)報紙
《大公報》(天津)。
《中外新報》(寧波)。
《中美日報》(天津)。
《公言報》(北京)。
《北京日報》(北京)
《戊午日報》(成都)。
《民主報》(北京)。
《民強報》(北京)。
《民意日報》(北京)。
《甲寅日刊》(北京)。
《申報》(上海)。
《亞細亞日報》(北京)。
《京報》(北京)。
《東南日報》(北京)。
《河南日報》(開封)。
《社會日報》(北平)。
《益世報》(北京)。
《啟明日報》(北京)。
《國民公報》(北京)。
《國是報》(北京)。
《晨報》(北京)。
《盛京時報》(奉天)。
《順天時報》(北京)
《新中國報》(北京)。
《新京報》(北京)。
《新社會報》(北京)。
《新秦日報》(西安)。
《新華日報》(北京)。

二、專書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勞祖德整理,《鄭孝胥日記》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
王慶祥、蕭立文校注,羅繼祖審訂,長春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羅振玉王國維往來書信》,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吳天任,《梁鼎芬年譜》,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
宋兆霖,《中國宮廷博物院之權輿:古物陳列所》,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9。
岑學呂編,《三水梁燕孫(士詒)先生年譜》第2冊,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
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胡平生,《民國初期的復辟派》,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
胡嗣瑗著,裘陳江整理,《胡嗣瑗日記》,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
秦國經,《遜清皇室軼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
紹英著,張劍整理,《紹英日記(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18。
[英]莊士敦(Reginald F. Johnston)著,陳時傳譯,《紫禁城的黃昏》,台北;博雅書屋有限公司,2009。
陳玉堂編,《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陳捷先編,《宣統事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全本)》,北京:群眾出版社,2007。
[美]路康樂(Edward J. M. Rhoads)著,王琴、劉潤堂譯,《滿與漢:清末民初的族群關係與政治權力(1861-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羅繼祖,《我的祖父羅振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三、專書論文
吉開將人,〈史料考證與故宮以及古物陳列所史〉,收錄於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編,《古物陳列所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2014,頁47-57。
吉開將人,〈關於清朝皇室「原有私產」的幾個問題:鮮為人知的故宮博物院「前史」〉,收錄於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編,《「回眸.檢視.展望:變革時代中的故宮博物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2017,頁151-163。

四、期刊論文
孔祥文,〈張勳與三次帝制復辟〉,《平頂山學院學報》,卷28:期6(2013),頁46-51。
田牛,〈論遜清「小朝廷」的皇室經費問題〉,《求索》,期6(2014),頁170-174。
吉開將人,〈宣統十六年の清室古物問題(1):故宮博物院成立史の再檢討〉,《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科紀要》,號144(2014),頁47-71。
李坤睿,〈王孫歸不歸?——溥儀出宮與北洋朝野局勢的變化〉,《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期5(2012),頁84-100。
季劍青,〈「私產」抑或「國寶」:民國初年清室古物的處置與保存〉,《近代史研究》,期6(2013),頁62-81。
馬少萍,〈「拮据」的「皇帝」婚禮——民國媒體眼中的溥儀婚禮〉,《黑龍江史志》,期13(2014),頁59-60。
張劍,〈日記中的歷史:紹英眼中的清末民初〉,《中華文史論叢》,期3(2018),頁237-278。
陳肖寒,〈民國初年遜清歲費問題初探(1912-1916)〉,《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卷7:期4(2009),頁90-94。
陳熙遠,〈共和國裡的皇室婚禮——宣統大婚與帝制王朝的最後掙扎〉,《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94(2016),頁77-129。
喻大華,〈重評1924年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事件〉,《學術月刊》,期11(1993),頁76-80。
喻大華,〈《清室優待條件》新論——兼探溥儀前往東北的一個原因〉,《近代史研究》,期1(1994),頁161-177。
喻大華,〈論民國政府處理遜清皇室的失誤〉,《史學月刊》,期3(2000),頁51-56。
楊天宏,〈「清室優待條件」的法律性質與違約責任——基於北京政變後攝政內閣逼宮改約的分析〉,《近代史研究》,期1(2015),頁37-57。
葉秀雲,〈遜清皇室抵押、拍賣宮中財寶述略〉,《故宮博物院院刊》,期1(1983),頁44-48。
滕德永,〈遜清皇室籌解經費的努力〉,《溥儀研究》,期1(2016),頁2-14。
滕德永,〈《紹英日記》中的溥儀大婚〉,《寧夏社會科學》,期3(2017),頁203-206;
滕德永,〈溥儀大婚中的民國角色〉,《滿族研究》,期4(2017),頁45-51。
滕德永,〈論遜帝溥儀的公眾形象〉,《明清論叢》,期1(2018),頁257-283。
滕德永,〈遜清皇室的古物拍賣及其影響〉,《白城師範學院學報》,卷33:期1/2(2019),頁11-1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