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8.152.1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馬文豪
作者(英文):Wen-Hao Ma
論文名稱:應用一次性密碼與加密機制解決平時與戰時無線電傳輸機密性與身分識別管理
論文名稱(英文):Application of One-Time Passwords and Encryption Machines System to Address Peacetime and Wartime Radio Transmission Confidentiality and Identity Management
指導教授:侯佳利
指導教授(英文):Jia-LI Hou
口試委員:劉英和
林俊銘
口試委員(英文):Ying-He Liu
Jun-Mi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企業學系
學號:611033703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6
關鍵詞:一次性密碼查表法身分驗證管理無線電通信
關鍵詞(英文):one-time passwordlook-up table method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radio communi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2
  • 點閱點閱: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
  • 收藏收藏:0
自1996年台海危機起,促使全球關心台海局勢,第一時間與敵接觸之台灣海、空軍,無線電情資身分驗證管理更顯重要,而摩斯密碼雖為全球通用加密技術,卻已無法滿足所需。依據國防部提出「仗在哪裡打,部隊就在哪裡訓」的指導方針,考量平、戰時期不同的複雜電磁環境背景,在平時的訓練中就需要納入作戰場景,以摩斯密碼再加入一次性密碼技術勢必有利於情資安全及身分驗證,再結合國軍制式通信裝備,並搭配國軍無線電通信作業流程,必能提高整體無線電通信保密性。
無線電雙方身分驗證管理,將運用一次性密碼概念,且考量平、戰時期不同,故提出「一次性密碼」及「查表法」等兩種作法,在承平時期能藉由一次性動態密碼快速的透過電腦實施加解密作業,減少人力負擔且提升情資傳遞的功用,在戰時也能藉由人工紙本查表法的方式繼續實施無線電情資傳遞,使訓練及戰時情境互相結合。
Since the Taiwan Strait Crisis in 1996, the world ha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situation in the Taiwan Strait. The Chinese Navy and Air Force, which have been in contact with the Communist Army for the first time, have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radio information authentication. Morse code has become a global encryption technology, but now it is no longer able to achieve the highest level of security required.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proposed the guideline of "Troops will be trained where the battle is fought” . Considering that the state of war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background during peacetime, it needs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mbat scene under the preparations on weekdays. The existing Morse code and an addition of one-time password technology to the encryption mechanism is bound to facilitate the function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identity ver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national military standar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the national military radio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process, the overall radio communication confidentiality will be improved.
This research will use the concept of one-time password for the 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of both radios. The dynamic password can quickly implement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operations through the computer, reduce the manpower burden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uring the war, it can also continue to implement the wireles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y means of manual paper look-up table method. Situations combine with each other.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5
第五節 研究步驟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無線電通信技術簡介 7
第二節 摩斯電碼 11
第三節 密碼學 12
第四節 身分驗證 25
第五節 程式語法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應用一次性密碼於無線電通信傳輸 28
第二節 一次性密碼身分認證機制 30
第三節 一次性密碼加密與應用 30
第四章 研究分析 33
第一節 應用一次性動態密碼研究分析 33
第二節 應用紙本查表法研究分析 39
第五章 結論 44
第一節 結論與貢獻 44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 44
參考文獻 46
中文文獻 46
英文文獻 50
附錄A 52
發送端程式碼(加密端) 52
附錄B 56
接收端程式碼(解密端) 56
文伯銓(1995)。馬可尼發明無線電的經過。業餘無線電。取自2023年1月30日。https://www.qsl.net/bv3fg/cqm/29/29018.htm。
方俊斌(2012)。基於一次性動態密碼及行動裝置進行身分驗證。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
王君學、里宇慶(2011)。複雜電磁環境下的軍事角逐與訓練概論。台北:海潮出版社。
王郁琦(2006)。生物辨別技術之運用對隱私權的影響。科技法學評論,3(2),49-106。
交通部(2007)。無線電頻率分配表。台北:交通部。
曲思忠(2011)。應用虛擬亂數機制於HF無線電密碼通訊作業之研究。國防大學。桃園。
吳俊霖(2010)。智慧卡與感應卡應用技術。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阮韻方(譯)(1999)Java密碼學。台北:美商歐萊禮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Knudsen, J. ,(1997))。
林子政(譯)(2016)。Python 函式庫語法範例字典。台北:旗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林志浩(2014)。資訊安全技術-混合式加密法。台北:學貫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林思妤、謝孟珊、林威廷、陳俊佑、謝文瑋(2017)。應用於行動裝置之RFID系統加密通訊技術,資訊管理學報,第20卷第2期,149-174。
林祝興、林明信(2009)。資訊安全導論書籍。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鶯(譯)(2017)。艾倫‧圖靈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Hodges, A. & Griffin, G. , (2015))。
法務部(2020)。無線電頻率使用管理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台北。
邱英捷(2011)。強化數位戰場經營-可快速自我認證之研究。國防大學。桃園。
邱淑慧、吳政緯(2015)。在無線網路中應用雜湊函數進行資料安全加密之研究。資訊管理學報,第18卷第2期,131-156。
洪哲政(2022a)。國防部今晨發布國軍進入「強化戰備整備指導期間」。聯合新聞網。取自2022年8月20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6505091。
洪哲政(2022b)。國軍:備戰不求戰、應戰不避戰。聯合新聞網。取自2022年8月20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6510736。
洪賢智(2013)。廣播學新論(第四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唐志傑(2020)。應用GPS定位資訊於無線電密文交換作業之研究。國防大學。桃園。
孫宏文(2020)。設計混合式加密技術強化空軍高頻無線電系統通信保密。國防大學。桃園。
國防部(2004)。國軍軍與辭典92年修訂本。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2016)。空軍通信電子作業手冊。台北:國防部空軍司令部。
張育棋、郭經華、陳信璋、王榮堅(2017)。具智慧型輔助無線通訊之加解密技術研究。電腦與通訊期刊,第25卷第2期,1-8。
梁祖業、陳建志、江素貞、陳柏毅(2017)。應用於無線網路之資料安全與加密技術。通訊學報,第32卷第3期,123-131。
野井宣孝(1991)。水平偶極天線的有效架設方法。業餘無線電。取自2023年1月30日。https://www.qsl.net/bv3fg/cqm/01/01096.htm。
陳文村、李國雄(2006)。現代通訊系統設計。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岳揚(2018)。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本軍通信影響之探討。陸軍學術工兵半年刊,64-75。
陳俊豪(2010)。資訊安全技術與實務。台中: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陳俊穎(2019)。使用改良AES架構之分離結構加密法。東海大學。台中。
陳冠宏、林博駿、李盈發、高華宏(2014)。現代電子戰技術。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威豪(2015)。AES加解密設計及其FPGA實踐。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
陳建中(2007)。智慧卡與無線晶片技術。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致聰(2020)。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85週年專刊。台北:凱琳彩印股份有公司。
陳煜濬(2022)。裴洛西訪台踩中國「雷區」 與1997年眾院議長金瑞契訪台有何不同?。CTWENT。取自2022年8月20日。https://www.ctwant.com/article/198431。
陳懷榮(2010)。生物識別技術。台北:儒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國雄(1991)。通信英語 ENGLISH QSO。業餘無線電。取自2023年1月30日。https://www.qsl.net/bv3fg/cqm/02/02062.htm。
楊中皇(2005)。橢圓曲線密碼系統軟體實現技術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楊明昭(2006)。無線電通信技術與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楊秉叡(2016)。基於一次性動態密碼身分驗證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台中。
楊維慶(1999)。無線電技術手冊。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葉家維(2018)。設計具多重難度之混合式公開金鑰密碼系統。國防大學。桃園。
維基百科(2022a)。無線電。取自2022年8月10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A0%E7%BA%BF%E7%94%B5。
維基百科(2022b)。一次性密碼本。取自2022年9月12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6%AC%A1%E6%80%A7%E5%AF%86%E7%A2%BC%E6%9C%AC。
維基百科(2022c)。Google身分驗證器。取自2022年12月15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Google%E8%BA%AB%E4%BB%BD%E9%AA%8C%E8%AF%81%E5%99%A8。
維基百科(2022d)。進階加密標準。取自2022年12月28日。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AB%98%E7%BA%A7%E5%8A%A0%E5%AF%86%E6%A0%87%E5%87%86。
維基百科(2022e)。Base64。取自2022年12月15日。https://zh.wikipedia.org/zh-tw/Base64。
趙天豪、曾陳祥(2019)。從潛艦通信發展討論海軍潛艦通信與作戰。海軍學術雙月刊,第五十三卷第六期,1-14。
劉適豪(2011)。崁入式8-bit AES系統之無線傳輸應用與影像加密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蔡文龍、張志成、何嘉益、張力元、歐志信(2022)。Visual C# 2022基礎必修課。台北:碁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蔡定國(2011)。AES密碼演算法在多核心處理器環境之設計和實作。中華大學。新竹。
鄧安文(2018)。密碼學-密碼分析與實驗(第三版)。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文智(2005)。加密/譯電自動化平台之研製。國防大學。桃園。
賴佳銘、賴建民(2006)。安全強化-一次性密碼本應用手冊。台北: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賴溪松、韓亮、張真誠(2004)。近代密碼學及其應用。台北: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鮑文謙(1995)。電離層是什麼。業餘無線電。取自2023年1月30日。https://www.qsl.net/bv3fg/cqm/35/35068.htm。
謝忠村、楊清淵(2004)。密碼學導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韓德昭(2018)。摩斯電碼通信手冊(第三版)。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蘇奕肇(1994)。最新無線電通訊技術。台北: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蘇昱豪(2022)。以FPGA實現AES加密於CAN Bus 系統。中原大學。桃園。
Adam S.W. (2007).Low Power VLSI Design for a RFID Passive Tag baseband System Enhanced with an AES Cryptography Engine, IEEE RFID Eurasia 2007 conference PP.1-6, Istanbul, Sep.5-6.
Britannica (2022). Reginald Aubrey Fessenden.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Reginald-Aubrey-Fessenden ,visited in 2023/05/05.
Britannica (2023). Enigma.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Enigma-German-code-device ,visited in 2023/05/12.
Burr, W. E., Dodson, D. F., &Polk, W. T. (2006).Electronic Authentication Guidelien,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 63.
C. E. Shannon (1949) ‘Communication Theory of Secret System’ , Bell System Technical Hournal, Vol.28, No.4,pp.656-715.
Cesarini, F.、Vinoski, S. (2016). Designing for Scalability With Erlang/OTP: Implementing Robust, Fault-Tolerant Systems. EMEA: O’Reilly media.
Daemen, J. (2021). The Design of Rijndael: The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Springer.
Diffie, W., and Hellman, M. E. (1976). 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 IEEE Transactions Information Theory,(IT-22:6),pp. 644-654.
Domb, Cyril (2023) . James Clerk Maxwell .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James-Clerk-Maxwell ,visited in 2023/05/05.
ELGamal, T. (1985). A Public Key Cryptosystem and a Signature Scheme Based on Discrete Logarith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31, 469-472.
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s Publication (2001). Announcing the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https://csrc.nist.gov/csrc/media/publications/fips/197/final/documents/fips-197.pdf ,visited in 2023/05/05.
Hiram Percy Maxim (1914). Learning Morsee code. http://www.arrl.org/learning-morse-code ,visited in 2023/05/05.
Hossell, K. (2003). Morse Code. Chicago: Heinemann/Raintree.
ITU (2009). M.1677 : International Morse code . https://www.itu.int/rec/R-REC-M.1677-1-200910-I/ ,visited in 2023/05/05.
M.J.B Robshaw (1995). “Stream Ciphers”, RSA Laboratories Technical Report TR-701.
Mabee, Carleton (2023). Samuel F.B. Morse.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Samuel-F-B-Morse ,visited in 2023/05/12.
Marcus J. Ranum (1995). One-Time-Pad Vernam’s Cipher FAQ Retrieved. http://www.ranum.com/security/computer_security/papers/otp-faq/ ,visited in 2023/04/30.
McKay, S. (2012). The Secret Lives of Codebreakers: The Men and Women Who Cracked the Enigma Code at Bletchley Park . Plume Books.
Menezes, A.J., Van Oorschot, P.C. and Vanstone, S.A. (1996). Handbook of Applied Cryptography. CRC Press.
Miles E. Smid (2021). “Development of the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National Institute Security Division.
NIST (1999).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DES),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pringfield, VA 22161.
NIST (2001). FIPS PUB 197: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2016).Recommendation for Key Management, NIST Special Publiction 800-57 Part 1 Rev 4.
Raikar, Sanat Pai (2023). Bombe.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Bombe ,visited in 2023/05/12.
Simmons, Gustavus J.. (2023). AES.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AES ,visited in 2023/05/1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