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2.40.2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楊智媛
作者(英文):Chih-Yuan Yang
論文名稱:108課綱技術型及綜合型高中前導學校 校本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s in A Pilot Vocational-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吳新傑
指導教授(英文):Hsin-Chieh Wu
口試委員:潘文福
張文權
口試委員(英文):Wen-Fu Pan
Wen-Chuan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學號:611087527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4
關鍵詞:108課綱前導學校校本課程
關鍵詞(英文):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sSchool-based curriculumPilot School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5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案前導學校於106學年至110學年度執行108課綱前導計劃期間學校本位課程之發展。「新課綱前導學校協作計劃」中除了要求各前導學校需依照教育部釐定開設「部定課程」外,各校尚需依課綱規範設計發展符應各校特色,展現各校風格之「校本課程」。
作者以文件蒐集結合訪談之個案研究法,對研究問題進行探究。研究結果發現:
(一)個案學校發展校本課程之歷程為:
1.培訓準備、2.磨合調整、3.拓展穩定
(二)個案學校在歷程中面臨之困境包括:
1.教師知能待提升、專業師資不足量
2.行政工作負擔大、人員異動待安撫
3.教材配套不完整、教師自編意願低
4.硬體設備充實緩、軟體設備更新慢
5.評分規準未確立、教師標準難齊一
6.學生規範難建立、課堂秩序難掌控
(三)相對應之因應策略包括:
1.教師參與增能研習、尋求外聘專業協助
2.嚴守處室職務分工、專注重要份內業務
3.鼓勵教師自編教材、專長分工團隊合作
4.老舊設備分類汰換、繕寫計劃挹注經費
5.科內統一評量規準、大小原則明確訂定
6.多元評量肯定學習、同儕督促改善秩序
(四)個案學校行政因應策略之成效包括:
1.專業動能提升
2.分工模式確立
3.協作文化正向營造
4.設備改善廣受肯定
5.多元評量適性擬定
6.評量有益學習常規
(五)因應策略之建議包括:
1.成立共同領域時間
2.訂下教師獎勵機制
3.給予教師應有權力
4.公開推行共同備課。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未來研究建議,期能予以同類型學校做參考。
The case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to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 this pilot school was facing whi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chool-based curriculum was carried on and what solutions it used to get through the dilemma.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needed would be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and those project-related documents. The researcher of this case study will then manage and classify the outcome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the case school.
1.Traning and preparation 2.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 3.Expansion and stability
(2) Difficulties the case school faced while develop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1. Expertise lacked; professionals needed.
2. Working over-loaded; teacher overwhelmed
3. Teaching Materials inadequate; teacher assistance inefficient
4. Hardware needed enriching; software needed updating
5. No Criteria Standard set; no teacher’s rules followed
6. The later the disciplines being built; the harder the
classroom order being kept
(3) Solutions the case school carried on while facing the difficulties.
1. Attending seminars; seeking experts
2. Jobs assigned efficiently; works focused on effectively
3. Encouragement made improvement; teamwork made theme world
4. Classification cut cost; project got funds
5. Criteria set; principles held
6. Parents gave affirmation; peers supervised each other
(4)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olutions used on the difficulties.
1. Establish courses co-planning periods
2. Making reward system
3. Public promoting collaborative preparing less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ose constructive results will be utilized as references for the case school,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policy makers, and future researches as well.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108課綱與校本課程發展      7
第二節 前導學校計畫內涵      10
第三節 前導學校校本課程發展之相關研究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策略              49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資料蒐集方法          51
第四節 資料編碼與分析          52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53
第六節 研究倫理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個案學校校本課程發展歷程     57
第二節 個案學校面臨之困境        65
第三節 個案學校面臨困境之因應策略    71
第四節 行政相關因應策略之成效與建議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6
王亭予(202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前導學校推行公開授課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台灣新生兒史上最低!全球最少子化的5大國家,為什麼年輕人不生小孩?(2021,1月10日)遠見行動誌。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98605
江筠捷(2007)。高雄縣市國小校本課程實施現況及其可行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吳清山、林天祐(2009)。教育小辭書。五南。
吳崑檳(2013)。「Minsumainat vali!太陽出來了--那一年,我們一起演的戲」讀者劇場在布農族語校本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吳清山(2016)。鯰魚效應。教育研究月刊 201606(266),134-135。
李孟融(2018)。國小教師實施混齡教學之現況及需求研究-以新北市偏遠地區混齡教學前導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李建勇(2019)。校本課程設計與教學之研究─以桃園市新街國小鄉土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吳筱涵(2019)。STEAM融入國中校本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沈俐廷(2020)。偏遠地區學校教師校本課程發展的挑戰與回應–以食農教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紀萱(20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實踐:國民小學四年級校本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脈絡與現況研究。國立臺北師院學報,17(2),35-28。
林永豐(2018)。素養的概念及其評量。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6),35-48。
林志成(2018,12月31日)。催生甜頭少 少子化難解。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231000363-260114?chdtv
林萱帆(2019)。新北市偏鄉國小實施環境教育校本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林閔翔(2019)。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校本課程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林信志、李文富、許凱威(2019)。十二年國教國家課程轉化優質學校發展檢核重點與學校自我評鑑方案之研究。輯於張芬芬、謝金枝(2019)主編,十二年國教的課程實施與問題因應(頁259-298)。五南。
林語柔(2019)。臺南市高級中學前導學校彈性學習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林永豐(2020)。誰來解釋課綱的疑義?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20-25。
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
范信賢(2013)。學校本位課程與課程地圖規劃。教育部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電子學術研究89教育研究月刊,7。
洪詠善、范信賢(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范巽綠主編(2019)。普高新課綱前導學校現況與展望.課程協作與實踐第三輯。
畢恆達(202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2020 進化版。小畢空間。
郭昭佑、陳美如(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評鑑指標建構初探。教育科學研究期刊,46(2),193-212。
陳慧淑(2002)。校本課程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思筠(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校本課程發展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陳建君(2005)。教師對發展校本課程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以新竹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怡甄(2005)。以STS教學進行二年級生活領域校本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陳錦蓮(2006)。校本課程評鑑-R.Stake回應式評鑑取向之運用與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陳榮和(2008)。公辦民營小學課程管理之個案研究-以新竹縣大坪國小多元智能校本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
莊明貞(2008)。課程改革中大學與小學的夥伴關係:一個校本課程發展的案例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76,40-52。
陳律歆(2009)。環境藝術教育課程發展及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指南國小低年級校本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素蓮(2010)。花蓮縣原住民重點小學「校本課程」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黃國倫(2011)。一所偏遠特色小學的校本課程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黃淑貞(2014)。本土教育融入校本課程之個案研究--以臺南市日新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陳明麗(2014)。校本課程中美感教育的實施─國小低年級茶陶體驗課程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五南。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五南。
陳玟臻(2015)。行動載具融入校園生態校本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黃光雄、蔡清田(2017)。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五南。
陳俞慎(2018)。海洋教育素養導向校本課程及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黃湘芸(2018)。運用社區資源進行校本課程戶外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中和區自強國小六年級某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陳文彥(2019)。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課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308,17-33。
張峻維(2019)。國小社會領域素養導向教學之個案研究-以屏東縣前導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教育部(2019b)。學校亮點-前導學校.教育部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資訊網。取自http://12basic.edu.tw/school-1.php.
張嘉慧(2020)。前導學校對實施公開授課之認知、參與困境與因應策略研究 -以桃園市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陳怡君(2020)。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在國小前導學校資優班的排課與課程設計施行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陳皓俞(2020)。高中校本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以一門校訂必修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郭春松(2021)。非山非市完全中學實踐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核心素養校本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陳雅君(2021)。屏東縣綠能國小實施環境教育校本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彭吉梅(2007)。國小推動社會行動取向校本課程之個案研究:以春天國小戀戀溫泉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葉重新(2012)。教育研究法。心理。
楊智穎(2007)。課程領域的危機與出路:課程史的深度省思。載於周淑卿、陳麗華(主編), 課程改革的挑戰與省思(頁47-63)。麗文。
楊子儀(2020)。資訊議題融入素養導向校本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董真真(2021)。以地方議題融入校本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墾丁國小鵝鑾分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高等教育。
鄭淵全、陳殷哲(2016)。析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7,4-20。
蔡清田(2018)。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五南。
蔡清田(2020)。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五南。
蔡金田(2020)。學校本位課程導論。載於林海清、王智弘(主編),校本課程規劃的理論與實務(11-28頁)。元照。
盧慶銘(2009)。以濱海環境資源實施校本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北海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蕭佳純、董旭英、黃宗顯(2009)。少子化現象對國小教育發展之影響及其因應對策。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3(1),25-47。
賴菀萱(2012)。海洋教育校本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潘柏樹(2013)。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地理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環境教育校本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潘慧玲(主編)(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普通高中課程規劃及行政準備手冊。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潘乃欣(2021)。課綱調查2.0。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513925
薛佳賢(2012)。特色學校發展與校長領導校本課程關鍵之研究-以高雄市某一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
顏寶月、鄭雅丰、林秀勤(2019)。邁向民主對話之旅:彈性學習課程的發展和挑戰。輯於張芬芬、謝金枝(2019)主編,十二年國教的課程實施與問題因應(頁101-120)。五南。
Lincoln, Y. S., & Guba, E (1985). Naturali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Sage.
M.Q.Patton(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吳芝儀、李奉儒譯)。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Robert K. Yin(2021)。質性研究-從開始到完成(李政賢譯)。五南。
Mwanza, C., & Mkandawire, S. B. (2020). From Curriculum Guide to Classroom Practice: Teachers’ of English Language Narratives of the 2013 Revise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Zambi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Sciences Education, 3(2), 193–21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