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9.236.7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李心
作者(英文):Xin Li
論文名稱:《四聲篇海》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A Study on Si Sheng Pian Hai
指導教授:許學仁
巫俊勳
指導教授(英文):Xue-Ren Xu
Jun-Xun Wu
口試委員:宋建華
林文慶
林聖傑
魏慈德
許學仁
巫俊勳
口試委員(英文):Jian-Hua Song
Wen-Qing Lin
Sheng-Jie Lin
Ci-De Wei
Xue-Ren Xu
Jun-Xun Wu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號:810201004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6
關鍵詞:《四聲篇海》編輯體例字際關係異體字
關鍵詞(英文):Si Sheng Pian Haiediting stylesword-to-word relationship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8
  • 收藏收藏:0
金人韓道昭編纂的《四聲篇海》,原名《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是一部彙集《玉篇》、《龍龕手鑑》、《奚韻》、《餘文》、《類篇》、《川篇》、《搜真玉鏡》等材料編纂而成的字書。收5萬多餘字,達到字書收字的高峰。全書分四百四十四部,部首依聲類編排,各部首的字按照筆畫數編排。因檢索方便,到明代十分流行,現在仍有多種刊刻版本存世,對後世辭書編輯也有深刻的影響。
以《四聲篇海》為基礎增刪改編的字書是明代字書的大宗,如《重訂直音篇》、《正字義韻律海篇心鏡》、《重刊詳校篇海》、《篇海類編》、《合併字學集篇》、《字彙》、《字韻合璧》、《五侯鯖字海》等。
在這些受《四聲篇海》影響的字書中,其中又以《字彙》對後來的字典編纂影響最為深遠。清代的《正字通》、《康熙字典》都在《字彙》的基礎上發展。《四聲篇海》上承[梁]顧野王的《玉篇》,下啟[明]梅膺祚的《字彙》、[清]張玉書等編的《康熙字典》。可見《四聲篇海》在楷書字書的發展上是重要的一片拼圖。
《四聲篇海》一書的價值體現在其體例、收字及對後代字書的影響。本論文分別就《四聲篇海》的源流、體例、收字三方面內容做討論。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範圍與方法及《四聲篇海》目前可見的版本做說明。並對前賢研究《四聲篇海》的相關文獻進行分類述要。
第二章為《四聲篇海》的成書相關問題敘述。說明作者、成書原因,及對《四聲篇海》的編輯做溯源,討論《四聲篇海》在前代字書的基礎上的開展,兼論編輯體例的繼承與創新。
第三章分析《四聲篇海》立部的方式,首先比較《四聲篇海》四百四十四部、《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玉篇》五百四十二部,與《龍龕手鑑》的二百四十二部,說明《四聲篇海》部首的刪併情況,再根據其併部及歸字的狀況,歸納其部首及屬字的歸併原則。
第四章首先從《四聲篇海》的收字體例,介紹收字符號的使用,及符號用意及統攝字頭的問題。再討論其收字來源,及《四聲篇海》處理從各字書收錄的字頭的方式及順序,並兼論因收字體例造成的異體字問題。
第五章結論,總結《四聲篇海》的編輯體例的創說及對後代字書編纂的影響,及敘述《四聲篇海》的收字的局限與缺失,冀能對《四聲篇海》一書的材料使用找到更客觀的方式。
“Si Sheng Pian Hai” compiled by Han Daozhao of Jin Dynasty is formerly known as “Wu Yin Zeng Gai Bing Lei Ju Si Seng Pian”. It is a collection book of “Yu Pian”, “Long Kan Shou Jian”, “Xi Yun”, “Yu Wen”, “Lei Pian”, “Chuan Pian” and “Sou Zhen Yu Jing”. It contains more than 50,000 words, reaching the peak of numbers of words containing in dictionaries. It is divided into 444 parts. The radicals a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sound types, and the characters of each radical a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strokes. Due to the convenience of retrieval, it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ublished editions in existence, which also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the editions of later dictionaries.
Most of the dictionaries of the Ming Dynasty were written with additions, deletions and adaptations on the basis of “Si Sheng Pian Hai,” such as “Zong Ding Zhi Yin Pian”, “Zheng Zi Yi Yun Lu Hai Pian Xin Jing” , “Zhong Kan Xiang Xiao Pian Hai” , “Pian Hai Lei Bian” , “He Bing Zi Xue Ji Pian”, “Zi Hui” , “Zi Yun He Bi”, “Wu Hou Zheng Zi Hai” , and so on.
Among these dictionaries influenced by “Si Sheng Pian Hai”, “Zi Hui” had the most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compilations of later dictionaries. “Zheng Zi Tong” and “Kang Xi Zi Dian” of the Qing Dynasty we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Zi Hui.” “Sisheng Pianhai” inherited “Yu Pian” by Gu Yewang of Liang Dynasty, and influenced “Zi Hui” by Mei Yingzuo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Kang Xi Zi Dian” by Zhang Yushu et al. of the Ching Dynasty. Thus, “Si Sheng Pian Hai” can be seen as an important piece of the puzz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ular script dictionaries.
The value of “Si Sheng Pian Hai” is reflected in its styles, collection of characters and influence on future dictionaries.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origin, style and collection of characters of “Si Sheng Pian Hai” respectively.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which explains the motivation, scope and method of the research with the current version of “Si Sheng Pian Hai” as explanations. It also classifie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former studies of “Si Sheng Pian Hai.”
The second chapter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ompletions of “Si Sheng Pian Hai.” It introduces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reasons for writing the book and traces the sources of the editing of “Si Sheng Pian Hai”. Besides,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Si Sheng Pian Hai”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dictionaries including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editing style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way how radicals of “Si Sheng Pian Hai” are established. First, it compares the four hundred and forty-four chapters of “Si Sheng Pian Hai,” the five hundred and forty chapters of “Shuo Wen Jie Zi” , the five hundred and forty two chapters of “Yu Pian,” and the two hundred and forty-two volumes of “Long Kan Shou Jian,” explaining the deletion and merging of the radicals of “Si Sheng Pian Hai.”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merging radicals and generalizing words to radicals, the current study summarizes the rules of merging radicals and generalizing words to radicals.
The fourth chapter firstly introduces uses of the collection characters, meanings of the symbols and problems of unifying the prefix from the collection of “Si Sheng Pian Hai,”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sources of its collection of characters. Also, it describes how “Si Sheng Pian Hai” dealt with prefixes collected from each dictionary. Moreover, the current stud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variant Chinese characters caused by the collection examples.
The fifth chapter is a conclusion, summarizing creation of editing styles of “Si Sheng Pian Hai”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ompilation of later dictionaries and narrating limitation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ollection of “Si Sheng Pian Hai.” It is hoped that a more objective way to use materials of “Si Sheng Pian Hai” could be foun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及文獻檢討 5
第三節《四聲篇海》版本與研究範圍 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4
第二章《四聲篇海》成書探源 47
第一節《四聲篇海》的作者及成書背景 47
第二節《四聲篇海》的源流 52
第三章《四聲篇海》部首的刪併原則 79
第一節《四聲篇海》部首與各字書的比較 79
第二節《四聲篇海》部首刪併的情況 98
第三節《四聲篇海》的併部及歸字原則 135
第四章《四聲篇海》的收字 143
第一節《四聲篇海》收字的符號 143
第二節《四聲篇海》的音義增補 152
第三節《四聲篇海》的收字來源 157
第三節《四聲篇海》的收字順序 177
第四節 收字體例造成異體字分立的現象 179
第五節 收字來源材料的運用──以《龍龕手鑑》為例 183
第五章 結論 219
參考文獻 225
附錄 231
傳統字韻書
(依著者年代先後排列)
[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南朝梁].顧野王著,宋.陳彭年等新編:《玉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國字整理小組,1986年。
[遼]釋行均撰:《龍龕手鑑》,上海:上海書店,1934年,四部叢刊續編本,景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宋刊本。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國家圖書館藏金崇慶間刊本,1212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國家圖書館藏金崇慶間刊元代修補本,1212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藏金崇慶間刊元代修補本,1212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國家圖書館藏元前至元間刊本,1264-1294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元修本,1264-1294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國家圖書館藏明成化丁亥金臺大隆福寺集貲刊本,1467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成化三至七年明釋文儒募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成化七年金臺釋文儒募刻本,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國家圖書館藏明正德乙亥衍法寺集貲刊本,1515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國家圖書館藏明正德乙亥衍法寺集貲刊嘉靖己未修補本,1559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國家圖書館藏明正德乙亥衍法寺集貲刊嘉靖萬曆間修補本,1575年。
[金]韓道昭:《五音增改併類聚四聲篇》,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己丑晉安芝山開元寺刊本,1599年。
[金]韓道昭:《改併五音集韻》,國家圖書館藏明成化庚寅至辛卯金臺大隆福寺集貲刊本,1470-1471年。
[金]邢準:《新修纍音引證群籍玉篇》,《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北京圖書館藏金刻本。
[宋]丁度等:《集韻》,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8年。
[宋]陳彭年等修:《廣韻》,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1987年。
[宋]司馬光等:《類篇》,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4年。
[明]朱之蕃:《玉堂釐正字義韻律海篇心鏡》,萬曆壬寅博古堂刻本,中央圖書館善本室藏。
[明]朱孔陽:《新刻瑞梓軒訂正字韻合璧》二十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浙江大學圖書館藏崇貞刻本。
[明]李登:《訂正篇海》十卷,崇貞甲戌張忻序刻本,圖書館善本室藏。
[明]李登:《詳校篇海》,《續修四庫全書》印明萬曆36年趙新鑿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徐孝:《合併字學篇韻便覽》二十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西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四年張元善刻本影印。
[明]陳明卿:《陳明卿太史考古詳訂遵韻海篇朝宗》,《四庫全書未收書輯刊》第八輯第三冊,影印奇字齋刊本。
[明]章黼:《重訂直音篇》,吳道長重訂,《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四年明德書院刻本影印。
[明]劉孔當:《翰林重攷字義韻律大阪海篇心鏡》,萬曆二十四年書林葉會廷刻本,傅斯年圖書館藏。
[明]宋濂:《篇海類编》,北京大學館藏明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湯顯祖:《五侯鯖字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
[明]梅膺祚:《字彙》,康熙戊辰靈隱寺本,上海辭書出版社影印出版,1991年。
[明]張自烈、[清]廖文英續:《正字通》,《續修四庫全書》,湖北省圖書館藏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吳任臣:《字彙補》,《續修四庫全書》,康熙五年彙賢齋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古籍
(依著者年代先後排列)
[漢]趙岐注:《孟子》,《四部叢刊初編》中第39冊。景清內府藏宋刊大字本。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北京: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影印《雅雨堂叢書》,1985年。


專著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輯:《異體字字典》,教育部,2004年。
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民國叢書》第三編。
張涌泉:《敦煌俗字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趙紅:《敦煌寫本漢字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4月。
潘重規:《敦煌俗字譜》,臺北:臺北石門圖書公司,1978年。
劉復等:《宋元以來俗字譜》,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

學位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碩鵬:《《詳校篇海》與《四聲篇海》字頭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王學敏:《《新修玉篇》與《四聲篇海》釋義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2009年。
王少鳳:《宋明時期漢字部首法的演變──比較《類篇》《五音類聚四聲篇海》
《字彙》的部首法》,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王亞彬:《泰和本《篇海》(卷二、至卷三)與明刻本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2017年。
孔仲溫:《《類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1984年。
白 薇:《《直音篇》與《四聲篇海》字頭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9
年。
石杏美:《海篇群玉》與《四聲篇海》字頭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15
年。
朱曉琳:《《四聲篇海》引「俗字背篇」研究》,湖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李 哲:《泰和本《篇海》(五、六卷)與明刻諸本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
位論文,2017年。
李二忠:《《詳校篇海》與《四聲篇海》釋義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2004年。
呂亞斯:《泰和本《篇海》(八、九卷)與明刻本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17年。
邱子維:《歷代重要字書部首沿革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2,7月。
呼利娟:《崇禎本《篇海》(卷六-卷十一)研究──兼談《漢語大字典》(第二
版)引《篇海》條目存在的問題》,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紀麗宏:《《新修玉篇》與《四聲篇海》字頭比較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徐 艷:《《篇海》引《餘文》與《集韻》的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年。
徐凱敏:《《四聲篇海》所引《搜真玉鏡》研究》,溫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徐麗雪:《《改併四聲篇海》未編碼異寫字考辨與研究》,渤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
崔智慧:《《四聲篇海》所引《川篇》音系研究》,溫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馮旭瑩:《《海篇心鏡》與《四聲篇海》釋義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9年。
郭懿儀:《《大廣益會玉篇》直音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張 煜:《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研究,西華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董家豪:《《類篇》編纂問題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楊清臣:《《新修玉篇》與《四聲篇海》釋義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楊 霞:《《四聲篇海》引《龍龕手鏡》研究》(部分),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2011年。
楊苗苗:《《四聲篇海》所引《對韻音訓》與《玉篇》的對比研究》,溫州大學碩
士論文,2012年。
劉 亮:《《四聲篇海》引《玉篇》研究》(部分),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鄧國艷:《《四聲篇海》引《類篇》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謝微微:《《四聲篇海》異體字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謝 飛:《崇禎本《篇海》(卷十二-卷十五)研究──兼談《漢語大字典》(第
二版)引《篇海》條目存在的問題》,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魏 慧:《金元刻本《篇海》(卷十、卷十一)與明刻本對比研究》,河北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2019年。

期刊及會議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大岩本幸次:〈明代海篇類字書知見錄〉,《東北大學中國語學文學論集》,2004
年11月。
忌 浮:〈字典史上的一塊丰碑——《四聲篇海》〉,《辭書研究》,1987年,1月。
呂瑞生:《歷代字書重要部首觀念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4年6月。
吳 潔:《《四聲篇海》所引《餘文》音系研究》,福建師範大學,2007年。
杜雨季:〈成化本《四聲篇海》與泰和本《四聲篇海》歧出字論析──以木部字
為例〉,《漢字文化》,2019年。
李 心:〈《四聲篇海》徵引《龍龕手鑑》探析──以金部字為例〉,《第三十三
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2年5月。
周國光:〈《四聲篇海》瑣論〉,《信陽師範學院學報》,1986年1月。
韋 樂:〈《續修四庫全書》本《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版本糾謬〉,《前沿》,
2010年。
徐大英:〈談談《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辭書研究》,1986年。
徐麗雪:〈《改併四聲篇海》未編碼字考辨十例〉,《賀州學院學報》,2018年。
徐麗雪:〈《改併四聲篇海》未編碼字考辨例釋〉,《忻州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
徐麗雪:〈《改併四聲篇海》UNICODE未編碼字考〉,《賀州學院學報》,2018年。
徐麗雪:〈《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未編碼字考辨十二例〉,《安慶師範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
孫錦鑫:〈成化本《四聲篇海》與泰和本《四聲篇海》歧出字論析──以金部字
為例〉,《漢字文化》,2019年。
孫瑞隆:〈《四聲篇海》校勘概說〉,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
孫瑞隆:〈成化本《四聲篇海》卷十五校勘實踐〉,《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20年。

郭敬燕:〈《改并四聲篇海》版本考略〉,《德州學院學報》,2013年。
郭敬燕:〈《改併四聲篇海》同形字分類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9年。
梁春勝:〈從《類玉篇海》到《四聲篇海》我國字典編纂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2月。
梁春勝:〈《新修玉篇》《四聲篇海》引書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年,4月。
崔智慧:〈証《康熙字典》所引《川篇》系抄錄《四聲篇海》〉,《現代語文》,
2011年。
張應德:〈《玉篇》的特點及其歷史〉,《湖南師範大學學報》1984年,第6期。
張涌泉:《舊學新知》,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年。
楊正業:〈不著一字──集字典之大成《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論〉,《達縣師
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
楊正業:〈《篇海》世家〉,《辭書研究》,2004年。
楊 霞:〈《四聲篇海》引《龍龕手鏡》字義方面存在的問題〉,《漢字文化》(總
第97期),2009年。
熊加全:〈《四聲篇海》釋義失誤考正〉,《古漢語研究》,2018年。

網路資料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異體字字典》,中華民國一○六年十一月臺灣學術網路十三版(正式六版)。網址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home.do
國家圖書館: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網址:https://rbook.ncl.edu.tw/NCLSearch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數位典藏資料庫。網址:https://rbk-doc.npm.edu.tw/npmtpc/npmtpall?@@177069181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