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7.84.12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勘誤回報
作者:賈尚軒
作者(英文):shang-hsuan Chia
論文名稱:西漢初期制度運作與黃老思想治術研究
指導教授:陳彥良
指導教授(英文):Yen-liang Chen
口試委員:陳睿宏
魏慈德
鄭國瑞
陳健文
口試委員(英文):RUI-HONG CHEN
Tzu-Te Wei
KUO-JUI CHENG
Chien-Wen Chen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學號:810601002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93
關鍵詞:黃老思想文景之治貨幣政策自由經濟降低賦稅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1
  • 評分評分: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系統版面圖檔
  • 下載下載:3
  • 收藏收藏:0
過去的學者們在研究「黃老思想」的時候往往都只關注在思想家們的著作,因此透過這些著作來推論「黃老治術」的運作方式,然而這樣的研究方法其實有誤,那就是忽略了歷史事實。所以本文研究的主軸就是將這樣的研究方法倒反過來,先從歷史環境開始談起。

從歷史環境的考察結果中可以發現,「黃老思想」主要體現在這四個部分,分別是:一、靈活的政治統治方式:這是以「道家」作為主體並融合「儒家」思想的政治體制,主要體現在「郡國並行」這一制度之上,而在官員選任上也是如此,就是在講求以「孝」人格標準,並且接納各家打破「知識壟斷」的局面,形成多元活潑的政府體制。二、隨時依狀況修正並以教育為主軸的法律思維:其實這是反思秦帝國的法律弊端,因為秦帝國的法律就是透過「法」來塑造恐怖的環境,使人們對政府感到害怕。但是這樣的統治方式卻也引來人民對政府的不滿,到了漢文帝的時候進行了法律改革,改革的主要核心就是給予犯錯的人改過的機會。這樣的法學觀點其實就是「黃老思想」的核心概念,也與秦律的概念完全不同。;三、自由開放的經濟政策:透過公平的法案,使人們可以自由逐利,同時在統一的稅率之下去激勵百姓逐利的動力,成為日後文景之治的重要特色。四、倡導清靜與寡欲:這主要是為了節制執政者的慾望,因為執政者若有慾望時,就會利用權力與民爭利,這樣就會使得經濟環境開始惡化,帝國也將會開始衰弱;當然這不只是用來節制官員,這部分也是用來呼籲百姓,因為生活簡樸努力工作,這樣百姓就有能力面對未知的災難。漢帝國就是透過「黃老思想」這四個部分才造就了日後史書上的文景之治的局面。

從史實的考察中也能發現,過去學者認為「黃老思想」中的「道」是一種「形上學」的概念,因始在這一概念之下「黃老」中所講求的「法」也變成了一種法家的性格。然而從道家的《老子》一直到《黃帝四經》的考察中可以發現,「道」並非是一種「形上學」的概念,而是一種「想像式的社會契約」概念。也就是在這一核心概念的指引之下,才有了日後漢帝國「黃老治術」的多元與靈活。
緒論 5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5
貳、文獻回顧 15
一、馮友蘭 15
二、金春峰 16
三、勞思光 17
四、鄭圓鈴 18
五、陳麗桂 19
六、黃漢光 20
七、熊鐵基 21
八、呂錫琛 21
九、張增田 22
十、吳光 23
十一、丁原明 23
十二、鄭國瑞 24
參、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25
一、研究方法 25
二、論文架構 26
肆、預期成果 28
第一章 漢帝國政府的運作方式(上) 29
第一節 政府運作方式的重要性與意義 29
第二節 帝國前的任官制度 31
第三節 帝國官員的誕生 31
一、察舉 49
二、任子 61
三、策試 62
四、納貲 63
第二章 漢帝國政府的運作方式(下) 67
第一節 中央與地方分權 67
一、漢朝諸侯國的分封與權力的變化 67
二、郡的設置與意義 87
第二節 皇權與相權 91
第三節 黃老思想的土壤 104
第三章 帝國初年的經濟型態 107
第一節 經濟運作的運作模式 107
第二節 貨幣制度 108
第三節 稅務制度 122
第四節 農工商業的發展 127
一、農業政策與發展 127
二、商業發展 137
三、手工業發展 141
第五節 漢帝國的重農主義 145
第四章 帝國刑罰的運作 149
第一節 刑罰與權力的關係 149
第二節 死刑 152
第三節 成為奴隸 164
第四節 肉體的痛苦 183
第五節 秦帝國與漢帝國的法學思想變遷 187
第五章 黃老思想中道的型態與制度運作 193
第一節 黃老學與道家的流行 193
第二節 形上學的定義與道的性質 200
第三節 黃老思想的政治運作型態 204
一、儒道結合且靈活與開放的政治體制 205
二、隨著趨勢變化並走向教化思維的司法體制 217
三、放任且鼓勵人民逐利的經濟模式 222
四、清淨與寡欲的倡導 225
第四節 黃老思想的殞落 230
結論 237
參考書目 243

古籍
﹝西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劉宋﹞范曄撰《後漢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81年)
﹝西漢﹞陸賈:《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西漢﹞劉安:《淮南子》(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清﹞王先謙撰:《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劉寶楠:《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徐天麟:《西漢會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西漢﹞桓寬著,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臺北:洪葉書局,2006年)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焦循:《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胡平生:《孝經譯註》(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龔顯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增編上冊》(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2年)
屈萬里:《詩經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0年)
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
陳奇猷釋:《韓非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
陳鼓應:《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王弼著,樓宇烈編:《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3年)
楊炳安校理:《十一家注孫子校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吳文濤編著:《管子》(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譚正璧:《墨子讀本》(上海:中華書局,1949年)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李景林、王素玲、邵漢明註:《儀禮》(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


出土文獻
彭浩、陳偉、工藤元男主編:《二年律令與奏讞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陳偉編:《睡虎地秦墓簡牘》 (武漢:武漢大學,201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輯:《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近人著作
熊鐵基:《秦漢新道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薩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年)
丁原明:《黃老學論綱》(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
吳光:《黃老之學通論》(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張增田:《黃老治道及其實踐》(廣州:中山大學,2005年)
黃漢光:《黃老之學析論》(臺北:鵝湖出版社,2000年)
呂錫琛:《道教與中國古代》(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陳義彥主編:《政治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年)
桂崇基:《政治學原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楊寬:《西周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舘,1999年)
杜正勝:《周代城邦》(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
李峰:《西周的體制》(北京:三聯書店,2010年)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第一卷 (臺北:學生書局,1985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1年)
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山東:齊魯書社,2006年)
王恢:《漢王國與侯國之演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4年)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東大出版社,2004年)
賈尚軒:《西遊記之嘲諷架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16年)
林鐘雄:《西洋經濟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1981年)
朱嘉明:《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上卷(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2年)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新北:前程文化,2012年)
宋敘五:《西漢貨幣史》(香港:中文大學,2002年)
李劍農:《先秦兩漢經濟史稿》(臺北:華世出版社,1981年)
田昌五主編:《中國歷代經濟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林聰舜:《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林山田:《刑罰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劉欣寧:《由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論漢初的繼承制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7年)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孫銘編著:《簡牘秦律分類輯析》(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4年)
曹旅寧:《秦律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栗勁:《秦律通論》(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
孫家洲:《秦漢法律文化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7年)
鄔昆如:《形上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04年)
李霖生:《靜觀詩學論文集》(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9年)
譚家哲:《形上史論》(臺北:唐山出版社,2006年)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林紀東:《法學緒論》(臺北:五南出版社,1978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2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臺北:藍燈文化,1991年)
金春峰:《漢帶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
鄭圓鈴:《《史記》黃老思想研究》(新北:學海出版社,1998年)
司修武:《黃老學說與漢初政治評議》(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

外文翻譯著作
﹝德國﹞馬克思、恩格斯著,吳家駟譯:《資本論第一卷》(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
﹝日本﹞加藤繁著,吳杰譯:《中國經濟史考證》(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英國﹞海耶克著作,姚中秋譯:《貨幣的非國家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
﹝英國﹞亞當‧斯密著,謝宗林‧李華夏譯:《國富論》(臺北:先覺出版社,2014年)
﹝英國﹞魯惟一:《漢帝國的日常生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年)
﹝法國﹞魁奈著作,晏智杰譯:《魁奈經濟表及其著作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年)
﹝法國﹞米歇爾‧傅柯著,劉北成譯:《規訓與懲罰》(苗栗:桂冠出版社,2011年)
﹝法國﹞米歇爾‧傅柯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臺北:麥田文化,2011年)
﹝法國﹞孟德斯鳩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臺北,商務印書館,1998年)
﹝日本﹞堀毅:《秦漢法制史論改》(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
﹝法國﹞盧梭著,苑舉正翻譯:《德性的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5年)
﹝俄國﹞巴赫金著,夏忠憲譯:《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拉伯雷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2009年)
﹝法﹞盧梭著,徐百齊譯:《社約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期刊論文
陳彥良:〈四銖錢制與西漢文帝的鑄幣改革──以出土錢幣實物實測數據為中心的考察〉,新竹,《清華學報》第37卷第2期(2007年)
陳彥良:〈江陵鳳凰山稱錢衡與格雷欣法則──論何以漢文帝放任私人鑄幣竟能成功〉,臺北,《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0卷第2期(2008年)
李桂民:〈黃帝譜系的形成與演變析論〉,山東,《石油大學學報》第21卷第2期(2005年)
王紅霞:〈論子夏與荀子的學術傳承〉,新北,《鵝湖月刊》第43卷第1期(2017年)
孔令偉:〈20 世紀以來西周井田制有無的相關討論〉,臺北,《史原》復刊第九期(2018年)
賈尚軒:〈星辰中的交會──論大學通識教育之重要性〉(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第五屆教育美學研討會壁報發表論文,2018年)
賈尚軒:〈徐復觀《兩漢思想史》書序中的動機詮釋 〉,新北,《鵝湖月刊》第45卷第17期(2020年)
傅希亮:〈兩漢郡國「舉明經」制度小考〉,江蘇,《淮陰師範學院學報》第81期(1999年)
萬廣義:〈漢代孝悌力田述論〉,江西,《農業考古》2007卷4期(2007年)
郭永吉:〈先秦至西漢博士論考──兼論博士與儒的關係〉,新竹,《清華中文學報》第2期(2008年)
王廣軍:〈論西漢賢良與文學對社會的變革之爭〉,南京,《江寧大學學報》第37卷第3期(2009年)
廖曉晴:〈兩漢任子問題之探討〉,遼寧,《遼寧大學學報》第63期(1983年)
龔闊英:〈漢代的少年郎官〉,陝西,《咸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2011年)
謝彥明:〈西漢郎中將軍建置考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第5期(2005年)。
成祖名:〈郎官制度與漢代儒學〉,吉林,《史學集刊》第3期(2009年)
﹝日本﹞阿部幸信:〈論漢朝的「統治階級」──以西漢時期的變遷為中心〉,臺北,《臺大東亞文化研究》第1期(2013年)
游逸飛:〈從軍區到地方政府──簡牘與金文所見戰國秦之郡制演變〉,臺北,《臺大歷史學報》第56期(2015年)
游逸飛:〈「郡縣同構」與「令出多門」──包山簡所見戰國楚國郡縣制〉,臺中,《興大歷史學報》第31期 (2016年)
游逸飛:〈三府分立──從新出秦簡論秦代郡制〉,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7本(2016年)
遊逸飛:〈說“繫城旦舂”──秦漢刑期制度新論〉,臺北,《新史學》第20卷第3期(2009年)
朱慈恩:〈漢代邊防職官循行之制考論〉,呼和浩特,《內蒙古社會科學》28卷5期(2007年)
崔麗芳:〈論漢代邊軍的組織與管理〉,山東,《大連大學學報》33卷4期(2012年)
陳鵬宇:〈論西漢北邊郡軍事領導機構的制衡機制〉,寧夏,《寧夏師範大學學報》第38卷第2期(2017年)
黃今言、陳曉鳴:〈漢代邊防軍的規模及其養兵費用之探討〉,北京,《中國經濟史研究》第1期(1997年)
周長山:〈漢代地方長吏任期考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學報》42卷1期(2006年)
薛承泰:〈影響國初中後教育分流的實證分析:性別、省籍、與家庭背景的差異,高雄,《臺灣社會學刊》第20期 (1996年)
﹝日本﹞工藤卓司:〈《賈誼新書》的放鑄對策〉,臺北,《臺大中文學報》第39期(2010年)
何泰寬、葉國俊:〈國際金融史上債權國與債務國的不對等(稱)調整:從希臘危機談起〉,臺北,《國家發展研究》第17卷第2期(2018年)
勞榦:〈漢代黃金及銅錢的使用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2本3分(1971年)
丁光勛:〈試論西漢貨幣結構的形成、演化及其社會經濟的關係〉,上海,《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 (1994年)
查明輝:〈漢代貨幣私鑄探討〉,廣東,《五邑大學學報》第8卷第1期(2006年)
何平:〈西漢賈誼的奸錢論與格雷欣法則〉,北京,《中國貨幣》第3期(2019年)
﹝日本﹞柿沼陽平:〈戰國秦漢時期的物價與貨幣經濟的基本結構〉,吉林,《古代文明》(2011年)
董亞巍、郭永和:〈淺談中國古代金屬貨幣的製造加工技術〉,湖北,《漢江考古》第5卷第2期(2004年)
管漢暉、陳博凱:〈貨幣的非國家化:漢代的中國經歷〉,北京,《經濟學季刊》第14卷第4期(2015年)
張履鵬、楊秋海:〈名田制與地土豪強莊園經濟發展的基礎〉,北京,《古今農業》第三期(2009年)
柳春蕃:〈西漢土地制度的幾個問題〉,吉林,《史學集刊》第13期(1988年)
李正圖:〈論漢代土地所有制的結構與運動〉,安徽,《安徽史學》第6期(2006年)
崔向東:〈權力支配與漢代豪族的大地產性〉,遼寧,《錦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6期 (2003年)
曹東方:〈試論漢代豪強地主的歷史浮沉〉,吉林,《吉林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4期(1997年)
張仁杰:〈漢唐糧食畝產反映的度量衡問題〉,北京,《古今農業》第2期(2009年)
陳連洛、郝臨山:〈中國古代田畝步制與畝積考〉,山西,《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第24卷第4期(2010年)
于春雷:〈西漢土地與人口矛盾〉,陝西,《秦漢研究》第3輯(2009年)
張麗慧、郭佳慧:〈重農抑商背景下西漢農業商業的發展〉,北京,《中國市場》第7期 (2020年)
陳英:〈漢代行業貧富差距與禁民二業政策〉,山西,《山西師範大學學報》37卷4期 (2010年)
吳雪峰:〈論西漢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內蒙,《赤峰學院學報》33卷2期 (2012年)
王小青:〈從漢畫像石看漢代手工業生產〉,南京,《藝術教育》第5期(2015年)
吳文琪:〈從山東漢畫像石圖像看漢代手工業〉,河南,《中原文物》第3期(1991年)
李恆全、郭智勇:〈漢代私營手工業的商品生產論述〉,江西,《江西社會科學》第2期(2002年)
李禹阶、冀柏祥:〈重農與困農──評魁奈對中國古代重農思想的認識〉,重慶,《重慶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2007年)
宋敘五:〈先秦重農思想研究〉,香港,《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7卷第1期(1974年)
陳威志、陳鏡任、楊士恒:〈漢生病的辨識〉,臺北,《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24卷第9期(2009年)
吳建璋、彭洸萍:〈抗酸性染色陰性的寡菌型邊緣性結核型漢生病:病例報告〉,臺北,《臺灣家庭醫學雜誌》第26卷第4期(2016年)
趙科學:〈毋憂案是樁冤案辨析〉,湖北,《江漢考古》第104期(2007年)
胡克森:〈秦、楚文化對戰國至秦漢統一格局影響之比較〉,武漢,《武漢大學學報》第61卷第5期(2008年)
嚴靈峯:〈老子的知識論〉,新北,《鵝湖月刊》第四十八期(1979)
蔡錦昌:〈知擇與致知──兩種中國古代的知識論〉,新北,《哲學論集》第四十四期(2011年)
郭梨華:〈論《老子》與《經法》的正靜功夫之異同〉,新北,《哲學與文化》第46卷第8期(2019年)
陳俊霖:〈量子世界不是客觀存在的〉,臺北,《佛學與科學》第19卷第1期(2018)
陳鳳如、黃漢龍:〈臺中市國小學生的道德發展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臺中,《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第24卷第1期(2010年)
葉達雄:〈西周王權的成立及其相關之制度〉,臺北,《臺大歷史學報》第21期(1997年)
洪神皆:〈西漢前期的削藩政策及其對政治之影響〉,臺北,《食貨月刊》第7卷第3期(1977年)
湯其領:〈西漢三公制探論〉,徐州,《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6期(2006年)
韓復智:〈西漢物價的變動與經濟政策之關係〉,臺北,《臺大歷史學報》第三期(1976年)
陳麗桂:〈鹽鐵會議與《鹽鐵論》〉,臺北,《歷史月刊》第218期(2006年)
王文發:〈西漢重農政策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六期(1978年)
邢義田:〈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論秦漢的刑期問題〉,臺北,《臺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一期(2003年)
鄔昆如:〈中國形上學的三個向度〉,新北,《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2期(2003年)
辛根正:〈老子對「知」的肯否定和對「明」的肯定〉,新北,《哲學與文化》第四十七卷第二期(2020年)
李承律:〈《老子》「靜」觀念研究──從存在論、認識論、修養論與政治論角度展開〉,新北,《哲學與文化》第四十六卷第八期(2019年)

學位論文
劉軍呈:《西漢前期中央政府與地方諸侯王關係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史地系碩士論文,2010年)
鄭國瑞:《兩漢黃老思想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網路論文
賈麗英:〈簡牘所見棄妻、去亡夫、妻棄考〉《簡帛網》(2008年)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69 2021/1/20
彭浩:〈將陽與將陽亡〉《簡帛網》(2012年)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37 2021/1/20
游逸飛:〈有了里耶秦簡,秦始皇的形象會不一樣嗎?〉《簡帛網》(2016)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43 2021/2/17
(此全文20260804後開放外部瀏覽)
0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